今年势头最强的内娱女星是谁? 抛开被韩影捧在掌心上的汤唯不谈,那就只有她了——赵丽颖。 在行业气候并不景气的今年,她接连破局。 从偶像剧中华丽转身,敢"土"。 豆瓣7.0分的《幸福到万家》,她扮演一位带领家乡致富的农村妇女。 最近开播的《风吹半夏》开分8.4,赵丽颖变得更"熟"了。 扮演在改革大潮中豁得出去,敢想敢干的女企业家。 听说内娱都忌讳拉踩。 不好意思,今天Sir非要很没公德心地拉踩一番——没有拉踩,怎么有伤害呢。 赵丽颖的前一任仙侠古偶的女顶流,杨幂,同期新剧《爱的二八定律》评分仅5.8,口碑热度双输。 赵丽颖的前夫,冯绍峰。 2015年的时候,赵丽颖出演《花千骨》人气飞升,他则拿到了中法合拍《狼图腾》男主的大饼。 7年后的今天,赵丽颖的戏路已经转型到女企业家了,冯绍峰却走回赵丽颖当年的路——古装玛丽苏。 暂无评分,网友评价是:没眼看。 赵丽颖幸运迎来了自己最好的时代。 但赵丽颖也"不幸"。 今年两部正剧开播后,网友对赵丽颖的期待是——接班孙俪。 可以吗? 哪怕赵丽颖已经做到了横向对比最能打。 但"接班孙俪",可能只是一场刻舟求剑。 01
和孙俪相比也是有几分合理的。 没背景,起点低。 一个历史性的画面,当时最红的电视女演员依萍在台前光芒四射,未来的国产剧一姐正在背后伴舞跑龙套。 比起85花另外几位,赵丽颖起点低,红得也晚。 2011年,两部清穿剧《宫》和《步步惊心》把杨幂刘诗诗捧成了顶流。 2015年,仙侠剧《花千骨》大爆,赵丽颖才正式赶上梯队。 于她而言,偶像剧带来的红利期也是最短的。 17年和18年,是85花谋划转型的关键时期。 一是她们纷纷奔向30岁,不再适合演偶像剧。 二是市场变了,偶像剧,特别是85花赖以生存的古偶开始走下坡路。 套路固化,观众审美疲劳,收视辉煌不再。 85花们亟需证明,她们除了美貌,还有实力;除了偶像剧,还能驾驭其他类型。 但85花呆了这么久的舒适区,转型路并不顺利。 杨幂。 先是扮丑出演文艺片《宝贝儿》,又是在科幻片《逆时营救》里一人分饰多角。 结果演技被嘲,片子也大扑街。 唐嫣。 押宝现实主义都市剧《归去来》,结果口碑收视双扑。 刘诗诗。 颠覆形象出演的犯罪片《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也失败。 只有赵丽颖,阶梯还是向上的。 2018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正午阳光出品,是很多偶像派转型路上的重要跳板,比如胡歌的《琅琊榜》。 《知否》里赵丽颖演技虽有争议,但好在作品质量上乘,收视亮眼,口碑不俗。 而且,这算是一部大女主之作,一旦成功,对女主加成极大。 《知否》成功将赵丽颖拉出了只能演古偶的泥沼。 她又乘胜追击,接演了《迷雾剧场》的悬疑犯罪剧《谁是凶手》。 合作正剧大佬郑晓龙,在《幸福到万家》里扮演一位农村妇女,更进一步剥离了身上的偶像属性。 纵观这几年赵丽颖的路线——嗅觉敏锐,规划性强。 古偶式微,她立刻投身古装正剧。 主旋律正剧兴起,她又是演振兴家乡的农村妇女,又是演搭上改革春风的女企业家。 规划得当很重要,但实现规划更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赵丽颖在85花里算是特别的一个。 她长相不算惊艳,但身上的草根气息比另外几位更重。 早年一步步靠着跑龙套出身,也让她身上有一股接地气的韧性。 与其说赵丽颖的演技多么好,不如说是比起同期其他女星,她没有在古偶中陷得那么深。 所以她能最快走出舒适圈。 但来到其他领域,你就能看到赵丽颖和真正实力派的差距。 比如同年龄段,同样扮演农村妇女的热依扎。 所以在赵丽颖投身正剧后,遇到比偶像剧女主复杂得多的人物角色,她往往处于完成任务,却演不出惊艳感的状态。 比如《知否》里,大婚时告别疼爱自己的奶奶,面对害死自己母亲的凶手这样的高光时刻,赵丽颖完全顶不上去,泄了气,以至于被人吐槽在"发呆""走神"。 85花里,比起有人已经干脆摆烂,赵丽颖是有在努力转型和跃升的。 网友的褒奖中,比起演技本身,更多的恐怕还是"鼓励分"。 要接班孙俪。 最遥远的或许还不是演技。 而是"同行" ——赵丽颖幸运有这样的同行衬托,不幸的是,她的天花板也基本被同行限制住了。 02
85花爆红时,搭上的是偶像剧扩张的大潮。 大量流水线化,粗制滥造,只顾颜值不顾质量的偶像剧诞生,瞄准青少年群体,轻松就能获得好的收视。 再加上互联网的第一波红利,主演的爆红变得更加容易。 它们捧人,但一定程度上也"毁人"。 典型,于正赶着拍出来"清宫版流星花园"《宫锁心玉》,没人能否认它当年的火。 于演员来说。 此类剧没有人物,只有人设,自然也不需要演技。 长得好看,简单做表情动作就行。 年轻演员演多了,演技没机会锻炼成长,天然的灵气也消耗光了。 △ 李少红辣评杨幂 从这一点来说,赵丽颖与孙俪比,做小花时都是红,但获得的长期价值却不同。 孙俪刚出道时,赶上的是另一波大潮。 千禧年初,国产剧制播分离改革,开始市场化发展。 民营资本入场,联合改开后的第一批成长为中坚力量的文艺创作者,大量电视剧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那一时期的国产剧有个鲜明的特点——题材大胆,风格各异。 比如《大明宫词》。 武则天是玩弄权术的野心家,更是借男宠搔首弄姿,教育女儿的精神导师。 你看到了吧,任何男人,柔媚的,阳刚的,只要他处在女性的处境里,他就是个女人。 再比如,孙俪挑大梁的第一部作品,海岩编剧的《玉观音》。 这是个当今看来尺度令人咂舌的故事。 缉毒女警爱上毒贩,纠缠在三个男人之间。 出轨、背叛、复仇…… 站在情感、道德与身份的交叉路口,女主的复杂与纠结在如今是绝迹的存在。 遇到这个角色时,孙俪还不满20岁。 在出道的头十年。 孙俪的电视剧角色包括,革命年代的成分不好的女青年(《甜蜜蜜》),流落中国乡村的日本女人(《小姨多鹤》)…… 每一个角色,在今天看来都充满突破。 但抱歉。 当年的观众可没有"突破"一说。 没有流水线偶像剧的窠臼,多得是如脱缰之马的新剧,也就无所谓突破。 大家不会因为你接了一个稍微复杂黑暗的角色就另眼相看,只会在意你对这个角色演绎得到不到位。 孙俪,也没少被挑剔。 演《小姨多鹤》,观众:你不适合。 演《甜蜜蜜》,观众:你没表情。 演了这么久的电视剧,火了一部接一部,但孙俪愣是没得到过肯定。 起码在奖项上。 飞天、金鹰、白玉兰,重量级的视后没有她的份,连2012大火的《甄嬛传》,也因为配音错失了获奖机会。 直到2014年,终于拿上视后,孙俪才不再"失眠痛哭"。 对比当下,一个演员获得肯定实在是太容易了。 只要ta敢于转型,只要ta不悬浮、不面瘫,好像就是功德一件。 孙俪的"不幸",就是她处在一个无法出头的年代。 就算她演得再好,一说起"演技派"也没人会想到她。 当然是首先想到巩俐、周迅这些电影咖啊。 当时的电影仍然是对电视剧降维打击一般的存在。 更残忍地说。 电视剧和电影本身就有一道坎。 电影演员可以向下兼容,电视剧演员却很少有跃迁成功的。 国产电影被四旦双冰垄断了最好的资源,留给孙俪的,只剩下《机器侠》《越光宝盒》《画壁》这样的烂片。 不然,就是灰头土脸地给大花们镶边作配。 于是,孙俪不再恋战,选择回归。 遇上了她演艺生涯里最重磅的作品,《甄嬛传》。 2010年左右,恰好是电视圈需要用人的时候。 国产电影的"大制作"概念,也被用到了国产剧上。 大女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有趣的是,《甄嬛传》选角时,郑晓龙本来是想找周迅来演的,但那时周迅已经专心演电影,阔别电视圈很久了。 有实力的当红女演员纷纷投身电影,小花们的演技又不够。 孙俪的回归,解了燃眉之急。 孙俪没有一个众星拱月的环境,她永远在努力冒头,大家挑来挑去,总觉得她不够出色。 而现在的环境是,望眼欲穿,只要看到有人刚准备起身的姿势,就迫不及待地指过去——就你了。 于是。 选出来的是顶流,却再也不是"孙俪"。 03
这十年来,最捧人剧,毫无疑问是《甄嬛传》。 无可匹敌的国民度与造星能力。 让女主孙俪一举坐上顶级电视女星的宝座。 没有姓名的新人一举成名。 过气港星内地翻红。 万年配角的资源直线飞升。 更重要的,也是后来很多爆剧无法做到的——长期保值。 即使过了十年,它依旧被反复观看,解读,讨论。 在明星动辄塌房牵连作品的今天,网友们最怕的就是《甄嬛传》下架。 其实当年《甄嬛传》还未播出时,网上骂声一片,觉得演员太老、太丑。 但《甄嬛传》的价值是时间赋予的。 大女主剧的成功,又依托于女主塑造的成功。 甄嬛塑造的最大亮点,其实并不在于她最后的胜利,而是她的所作所为是一种真实的成人逻辑。 她的一切行为不再被强行合理化与美化,而是被赋予了悲剧属性。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 《甄嬛传》里,很多人喜欢华妃、皇后、安陵容这样的反派。 却真情实感讨厌甄嬛这个女主。 是的,《甄嬛传》成功的点在于,敢于让观众厌恶主角,共情反派。 很多时候,导演并不掩饰甄嬛的虚伪和不堪。 她最终一步步变成了自己最厌恶的那种人。 在原作升级爽文的基础上,故事的内核其实被主创改换了。 这是个包括皇帝在内,每个人的悲剧。 你说《甄嬛传》真的有多深刻吗? 其实,它只是不加掩饰地演出了每个中国人都能切身体会的阴鸷底色。 你可以带入到被社会的捶打,自己身边的办公室政治。 这,才是大众在一个时代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反之,会是主题先行下人物逻辑的无法自洽。 当年随着甄嬛热,虽然也有不少批评声,但仍没能阻挡它一路发酵成为一代国民经典。 《甄嬛传》的幸运在于。 它诞生在了一个野蛮生长的时期,具有意外性。 因未曾想到它所能引发的效应,得到了许多豁免。 也因它引发的效应,成为一种教训。 不然可以对比它几年以后的姊妹篇《如懿传》,经历了如何漫长的难产才得以面世,上星改网播,网播又下架。 我们愈发珍惜《甄嬛传》,是因为愈发意识到不会再有《甄嬛传》。 如果不再有《甄嬛传》。 别说赵丽颖无法接班孙俪。 孙俪还能做回她自己吗? 在《甄嬛传》播出后的十年间,很多剧在试图重现甄嬛式大女主,却没有一部剧敢直面甄嬛这个女主的内核。 因为大女主,也被规定成了一种既定的样子。 即使是郑晓龙本人企图复制《甄嬛传》的《芈月传》。 即使是孙俪本人,在《甄嬛传》之后,接的一直是各种背景下的大女主剧。 古装,都市,现实主义……却再没有一个能达到甄嬛这样的效果。 因为一猜,就知道她们大体是什么样子。 成年人世界里权力的逻辑,知人论世的洞见,成年人不加粉饰的悲剧,还能写进剧本吗? 那不如转向低幼的,人畜无害的情节。 对于赵丽颖来说。 她的事业还会往上走。 但这条路难以通向《甄嬛传》一样的飞升。 区别就在于: 现在一部剧也许能收获热度、掌声、好评。 但有哪一部剧,还能让观众喜爱到连续十年不断重刷? 当电视剧只剩下"好"。 "好"也就变成了一次性的。 没有了相互矛盾的对立面,作品也就不会有常看常新的角度。 《幸福到万家》,脱胎于《秋菊打官司》。 一个相似的故事伊始——村妇要告村支书。 但二者的后续走向与主旨内核堪称背道而驰。 必然,它不会成为一部能引起广泛共鸣的经典。 《风吹半夏》呢? 用当下的眼光看,它当然还算一部制作认真精良,口碑尚可的国剧。 一方面,《风吹半夏》的确触及到了几分市场经济改革初期的时代脉搏。 但另一方面,它又困在几种矛盾的力量中: "带血的第一桶金",和积极健康的女企业家;主角的求新求变,和变革中因为"分家不均"被抛弃和遗忘的工人;励志的创业故事,和不足为外人道的内幕关系…… 这些棘手的矛盾,在当下影视剧环境中几乎是不可解的。 其实和《甄嬛传》一样,《风吹半夏》也在某种程度上,改换了原著的内核。 但《风吹半夏》是怎么改的呢? 原著的名字,叫做《不得往生》。 许半夏做钢铁生意时,发家的第一桶金,是靠故意污染渔民的滩涂换来的。 为了让渔民只把地租给她,她想出了这个带血的方法。 因此,当地的老人骂她"不得往生"。 许半夏当时只觉得可笑,顾好今生就行了,谁还管往生? 直到她的好友因为污染患上白血病,她才怀疑是不是报应。 不得往生的意思在于。 许半夏为代表的一代创业人,看似励志的故事背后,或许带着悲剧性和原罪。 但到了剧里,女主变得何其无辜。 这损招,是她朋友想出来的。 事后,她又用金钱加倍补偿了村民,显得高尚而正确。 让毫不知情的她,可以永远纯净无暇地站在光明下面。 人物的深度与广度,也就止步于此。 Sir前面说,《甄嬛传》的幸运在于其生在一个野蛮生长的时候。 有意思的是,《风吹半夏》原本的剧名,也就叫做《野蛮生长》。 只可惜,野蛮与黑暗,都隐在风里了。 所以。 赵丽颖走出了偶像剧大女主的套子,但套子外面,也包裹着另外一个套子。 而赵丽颖和孙俪之间,无法交锋,也没有接班。 因为班,早就不是那个班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M就是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