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增广贤文》有言:"闹市赚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年轻的时候,我们在熙熙攘攘的市集当中赚钱。二三十年后,等我们老了,就回到安静的老家生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跟微小的尘埃一般。 早年,我们做了什么事儿,有着什么遭遇,年老的时候,我们就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 没有谁的人生能够一蹴而就,也没有谁的晚年不需要年轻时候的铺垫。 幸福的晚年,不会凭空出现,它跟我们退休前的遭遇息息相关。 比如45岁的遭遇,会影响50岁的生活;50岁的遭遇,会影响后五年,甚至后十年的生活;55岁的遭遇,会影响晚年生活的质量。 55岁,对于无数人来说,其实是人生的"转折点"。 这个点,如果转折得好,那往后余生就不会差到哪里去。而这个点如果转折得不好,那问题就比较多了。 一个人的晚年,到底过得幸不幸福,都跟55岁前后几年的遭遇有关。 02
晚年危机,提前到了55岁。 众所周知,如今的中年危机提前到了35岁,有很多人到了35岁就失业了。既然中年危机提前了,那晚年危机也会提前。 为什么中年危机和晚年危机都会提前呢?关键原因,就在于 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那危机提前,就不可避免了。 用现在的网络名词来说,就是"内卷"。资源太少,人太多,竞争就出现了,普通人过得比较艰难。如此,又有谁的中年和晚年不忧愁呢? 55岁这个时间点,其实很有意思。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说, 人此生最危险的时间,其实是45岁到55岁这十年。55岁,恰恰就是身体健康的低谷期。 有很多人熬过了49岁,熬过了50岁,可就是熬不过55岁;有些人一把年纪了,还需要到外面打工赚钱, 身体越来越差,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一个人熬到了55岁了,难道就不能过上轻松点的小日子吗? 有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果都轻松了,那又有谁受苦呢? 终究有些人需要一辈子受苦,终究有些人可以安稳到老。前者,衬托了后者。后者,完全依靠了前者。就跟贫与富的关系一样,那是相辅相成的。 03
55岁前后几年,如果有这些遭遇,晚年会比较惨。 遭遇一:身体的毛病越来越多,但不敢去医院检查。 网络上有这么一句话: "人到中年/晚年,不怕死,但不敢病。" 归去,那不过是短暂的痛苦罢了。而生病,那就不只是一个人的痛苦了,而是一家人变穷的开始。 不是所有人,都有充足的钱财去治病的。 有一些患病多年的中老年人,他们只希望能够看到儿女结婚生子,就无憾了。因为他们知道,有些病,那是治不好的,也会加重家庭的负担。 遭遇二:存款不够,难以应对未来的风险。 钱,对于中年人和老年人来说,那就是救命的稻草。有太多的人,就是因为没有钱,所以生活质量不太好,日子也过得比较紧张。 所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再怎么厉害的人,到老了,干不动活了,赚不到钱了,如果连存款都没有,那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说句不好听的话, 人老了,还没有钱,也许连亲人都会露出嫌弃的神情。 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现实,谁也无法改变。 04
人到五十五,要过"低配"的生活了。 这两年来,有一个词经常刷屏,低配生活。 什么是"低配生活"呢? 那就是以较为简朴的方式过日子,不奢望太多,也不贪求什么,只希望能够过得平淡安稳一点罢了。 很多人都不理解,辛苦了一辈子,为什么只能过"低配"的生活呢?大环境不太好,养老的压力也很大,那普通人不就只能简单点过日子吗? 更何况, 养老是需要资源的。而资源的获取方式,就只有一种,用钱财来购买。 有钱人的日子,当然可以过得比较舒服。而没钱人,就该以"勤俭节约"为生活的准则了。 "低配"的生活,看似有些平淡,但它有一个比较好的特点,那就是 降低人之欲望,让人知足常乐,不会有太多"欲望滔天"的想法。 晚年过得好不好,就跟这三个条件有关, 钱财和身体,以及生活的态度。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一定的存款,保持身体的健康,不出现什么大毛病,提前过简单平淡的低配生活,那晚年的寒冬,就很好度过。 生活,永远都不可能一片坦途,我们所能做到的,不过是见一步,走一步,把握好当下的每一天罢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