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围绕"疫情",以及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从年初直到年尾,自媒体上一直争论争吵不断。这些争论对立,原因和构成复杂,有地域因素,有方法选择,有利益考量,有认知偏差,当然也有人认为还存在"左中右"的意识形态之争。总之,又一次在特殊时期,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不团结"。 也许很多人以善良的愿望和固有的思维,会觉得笔者是"危言耸听""哗众取宠",是"唯恐天下不乱"!但如果我们客观一些、理性一些、历史一些、平和一些,我们就会发觉,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无论从国家之间,还是从一地一村;无论从民族相处,还是从一家一人。"团结都是相对的,短暂的;不团结是绝对的,长期的"。当然这种状况,不是中国特产,自有阶级社会"个体需求、局部利益"存在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点之一。目前的"俄乌战争"其实也是残酷的证明。我只想说明,在这一点上,从中国的历史和今天的现实来看,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所以今天仍然发生的这一切其实是自然而真实的反映,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也不过于上纲上线,更不需要道德绑架和意识说教。 "中国"的文明史,从"三皇五帝"到如今,我们号称"五千年"。即使在"三皇五帝"时期的原始社会,其实从古老的传说得知,部落间也是纷争不断,如果没有"黄""炎"二帝的"阪泉之战"。两个部落联盟以战争求得"团结"。"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后来"炎黄"统一又大战蚩尤的"涿鹿之战",从此开启"华夏族"作为"炎黄子孙"的新文明史。 在中国的历史中,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约470年(公元前2146年-公元前1675年)。继承"夏朝"的"商朝",是有史可考的在这块土地"国家繁衍史"上存续最长的"国家",约646年(公元前1675年-公元前1029年)。周朝虽然整体比它们都长,总计808年(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221年),但它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国家历史时期;统一状态的西周只有258年(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东周之所以存续550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则在于它先后处于分封的小政权并行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央集权下分裂的诸侯国推迟着朝代更替的步伐。 也就是说,从奴隶社会开始,朝代的更替,一直是以内部的不团结作为动力而最终促成的。当然它是大多数人的团结对少数人的不团结而完成了传承更替。 秦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国,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和中华文化的第一高峰。但它仅存活了15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这是一个很悲催的事情。它的覆亡之快,并不全是横征暴敛、民怨沸腾所致,更有所灭六国的"遗仇遗恨",贾谊在《过秦论》里亦有论述。秦始皇灭了六国,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高度统一的文化,但他没能解决内部团结和利益分配,统治阶级成了少数派,而天下的多数人又一次团结起来,与少数派"不团结",于是陈涉起义揭竿而起,秦朝"二世即亡"。 汉朝整个426年(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分西汉和东汉,西汉算上王莽篡位的14年,总计才230年,其间的"文景之治"和"汉武大帝",其内政外交,是同时期国家的标杆。东汉已非彼汉,仅存续196年。风起云涌的"三国"闹得很欢,故事精彩,人才辈出,但三足鼎立了50年不到,都随着三个创一代的离去而坠入历史的云烟。 从"两晋"到"北周"被"隋朝"取代,总计316年(公元265年-公元581年),经历了"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这一时期,是众多割据政权和多个民族联袂建政的乱世时代。这一时期,从族群来看,是汉族统治阶级历史以来最势微和最低谷的时期。也是"中国"作为国家概念最模糊和丰富的时期。 隋朝和唐朝,应该是北周鲜卑政权的继承延续,它们也不能算作典型的汉人政权,隋文帝杨坚和唐高祖李渊,都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融合的产物。隋朝很短,仅37年(公元581年-公元618年),但也创造了国家制度文化和大项目建设的辉煌,如"科举制"和"大运河"。也暂时结束了国家300多年的分裂割据、不团结而走向暂时团结的大一统。唐朝存续289年(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其内政外交、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国防等综合国力及世界影响力,开创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又一个高峰。唐朝"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开创了辉煌盛世,但被皇室内部矛盾、与周边游牧民族冲突、以及官民极端对立的唐末农民起义而过早的葬送了国运。 随后的"五代十国"又是继"五胡十六国"后,再一次出现的一个约80年的乱世天下,同时或先后在这块国土上,并存15个"小国"。其中最短命"国家"后唐、后汉都仅3年,取这名字实在对"汉唐盛世"是莫大的侮辱。最长的"吴越"也只85年。与"五胡十六国"所不同的是,那时是众多民族"联袂演出",这次基本上都是"汉族"政权割据。 "宋朝"算是中国历史上除了两大乱世之外,地盘最小而文化、经济最为发达的时期。它之所以总计一脉相承了319年,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分北宋167年(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南宋152年(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北宋到南宋,本来就是内部不团结的产物,如果北宋能团结一心,以其经济、军事、文化实力,同时并存的辽、西夏、大理国、金都比它综合国力弱。但北宋内部的全民享乐之风、经济文化的优越感、特别是政治上的"改革派和保守派"、军事上的"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内斗内耗,使大宋朝最终面对威胁,毫无血性、忍气吞声、媾和求全占了主流,最终沦落。汉族政权的羸弱不堪,又开启了蒙元时代162年。蒙元时代,无论是蒙古统治阶级内部,还是蒙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团结融合,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直到"天下大乱"之时,促成了汉族又一次崛起。 明朝的汉族政权得以建立,是大多数普通汉族人民空前团结,抗击以蒙古族为首的少数统治阶级的结果。但明朝仍然只存续了276年(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朝最终的覆亡主要是内部矛盾和斗争。一是皇室和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就一直没停;二是统治阶级和人民之间,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加剧了官民对立,同时国家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导致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国家风雨飘摇;三是汉奸的破坏作用,特别是统治阶级内部的高层投敌,堡垒得已从内部攻破。吴三桂、洪承畴等加速了明朝的覆亡。 大清帝国,最初作为偏居东北的几十万人的少数民族政权,最终能够入主中原,成为统治上亿中国人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除了自身心怀高远、励精图治,客观上是利用了明朝国家内部的不团结。除了对明朝称臣的几十年,它承接明朝衣钵的国家历史,应该从明朝覆亡那年算起,则只有267年(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没有超过"两宋"的319年,也没有超过唐朝的289年,甚至比明朝还短9年。 清朝是"中国历史"的又一个高峰,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等各个方面,曾经居于世界之巅。但自"康乾盛世"之后,就一代不如一代。哪怕高层统治者也曾着力"满汉融合",但清朝自始至终没能实现"满汉平等"。无论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还是民间,这一问题一直存在。虽然没有族群对立,但也缺少各族一心。满族官员地位普遍高于汉族官员,八旗军队地位普遍高于汉族军队。民间的满汉区隔更大。在统治后期的"保皇派""维新派""洋务派"等,也是内部矛盾的体现,以至在国家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之时,被"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号召而经"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中华民国"从1912年至1949年,凡37年,跟隋朝一样。从其创立之初,就是一个大杂烩。"袁孙时期",南方共和派、北方北洋派,直系、奉系、皖系等派系林立;"蒋汪时期",有蒋系、汪系、桂系、粤系、冯系、阎系等政治派系,还有中央军和地方军阀,中央军中有嫡系和非嫡系,就连特务组织也有军统系和中统系,各自为政,占山为王!在党派方面,除了国民党一党独大,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也在争取其应有的参政议政权利。在内部政策上,先后经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到后来的"攘外必先安内,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再到后来的"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国民党领导的"中央政权"和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与汉奸傀儡组织的"伪满政权""汪伪政权""华北伪政府"等的内部斗争。直到国共内战结束。 从"夏朝"到今天,逾4000年。中国历史上全民空前团结的时期,相对而言,是极短暂的,几百年的一次轮回,好像一个历史的周朝率。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几十年,我们曾经有着真正意义上的世所罕见、历史稀有的全民空前大团结,不分民族,不分官民,不分地域、工农商学兵,平等相处,相亲相爱。我们曾经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和中国历史有史以来的人间奇迹。它虽然短暂几十年,但它闪烁的历史光辉,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 "三皇五帝"到如今,我们心中的"中国",从抽象走到了具象,从历史走到了现实,从"国家形态"走到了"文化归属"。 它的传承是这块土地上所有留下过历史足迹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完成的。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这个国家从远古走来,在民族的冲突和不断融合中前行。 回眸中国历史,"中国"总在嬗变,而"文化中国"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