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1月15日讯 从我迷蒙的双眼第一次打量这个世界,从我柔软的手指第一次摩挲你洒落在人间的点点滴滴,我的世界就有了颜色,有了声音、有了温暖、有了记忆。树上春藤说:"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 有人说读书之妙处在于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双脚无法抵达的地方,读书可以;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读书,是读书人的浮世清欢,让光明归于光明,让黑暗归于黑暗。在那些恰好的时间,我们恰好相遇。每一次的相遇就是一段光阴的疗愈,带给我憧憬、希望,坚强和勇气。 感谢少年时有幸与西天取经的师徒相遇。九九八十一难,初看只是荒诞有趣的故事,细思全是取经人的辛酸和困苦。"踏平坎坷成大路,走罢艰险又出发",坚忍不拔,执着追求,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这种精神,这种品质,怎能不让人感动?读《西游记》的时候,年纪还不大,却也能明白只有打败妖怪,一路向西才能取得真经,才能完成人生的修行。求学的路何尝不是取经的路,山高水远,千难万险,因为站在了你的肩上,我终于看到了诗与远方! 《安顿一个人的时光》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滞不前,也可以是一场充实、美妙、精彩纷呈的冒险。"时间最是神奇,走着走着就长大了,走着走着就有了生命的顿悟。与漫长的时光比起来,个人的生命就如不起眼的沧海一粟。唯有用有限的时间去拓展自身的高度,在四季轮回中不负此生,不惧风雨。 曾经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相遇。那时候少年不识愁滋味,却喜欢为赋新词强说愁。稚嫩而脆弱的内心充满豪情却又不堪打击,因为我们的相遇,堇色年华,风禾尽起,我走过了20岁的迷茫,走向了30岁的成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男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第四次死里逃生被送回家,康复之后,回城前一天去了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的松林时的感悟。人应该怎样活着才有意义?要深深的热爱自己的国家,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就像保尔一样,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党的事业——实现共产主义。我将这一段读书经历写到了《有书就有美好》一文里。2011年在山东省省直机关首届读书节征文活动中我的《有书就有美好》获得二等奖。 曾经与民国才女林徽因相遇。惊叹于她对建筑艺术的执着,体会她《人间四月天》的情愫,听她云淡风轻的讲述: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他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一个人需要他的存在。有些人在属于自己的狭小世界里,守着简单的安稳与幸福,不惊不扰地过一生。有些人在纷扰的世俗中,以华丽的姿态尽情地演绎一场场人生际遇。 因为我们的相遇,我接受了自己的平凡,也创造了自己的人生际遇。什么样的人生才最有价值?应该深深的热爱自己,立足平凡,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应该像林徽因先生一样走遍千山万水,释放一身才华,活出诗情画意。2017年我开始担任单位的党支部书记,建设过硬党支部,打造支部党建品牌,促进业务进步,因为成绩突出,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这期间我担任山东省国防科技协会通讯员,为山东省军民融合宣传平台提供稿件,报道单位事业发展,科技创新成果,也书写自己读书成长经历,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记录单位发展历史的通讯稿《栉风沐雨六十载,矢志不渝地质情》被评为优秀稿件。 时间一如既往走着,花朵一心一意美丽着,而我一心一意等着你,等着赴我们的约定,今生今世,不见不散。你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悬挂在静美的夜空,照亮那些黑暗的角落,在人间的画布上,铺展开一片光明。 从2020年春节开始,因为这个神秘而可恨的新冠,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些说走就走的旅行变得遥不可及,这也让我有了更多居家的时间。列出一个长长的书单,走进书中的世界,就像开启一场又一场华丽的饕餮盛宴。在那些静静的沉浸在书中的日子里,我忘却了焦虑、悲观,这期间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书香三八的活动,收获满满。 在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工会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活动中我的《回望天山路,奔向新征途》,获得二等奖。二四八地质大队发起于新疆,二四八老一代地质人曾经在新疆工作二十年"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天山南北进行铀矿勘查,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了宝贵的原料,书写了二四八队的光荣历史!多年来,二四八大队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新一代地质人发扬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不惧高原冰雪,沙漠酷热,完成多个新疆地区勘查项目,为新疆的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每一个地质人的故事就是一部书! 你静静的听我倾诉,这灰蒙蒙的尘世里,晨昏中的多愁善感,人生的坎坷曲折,呼啸而来,又随风而逝。你和煦丰盈的智慧,你深邃的思想透过历史的氤氲给我启迪。2022年3月20日,春天如约而至,适逢第十一个"国际幸福日",《巾帼书香》线上共读的开讲,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读书的惊艳和魅力。 在这里我与年轻的毛泽东相遇,与中共创始人李大钊和陈独秀相遇。百年的时空距离,不能阻隔红色血脉赓续,石库灯光,红船烛火照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逐梦路。在这条路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前赴后继! 我的姑奶奶是一个老党员、老革命,70多年前19岁的姑奶奶抱着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离开家乡走向烽火连天的战场,投身于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之后又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她是我人生路上读的"第一本书",多年来靠着书信传递,她的简单朴素的教诲"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激励我在追梦路上孜孜以求,永不止步。这一切被我写到第十届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征文作品《姑奶奶的信》中,希望有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 我知道,人生是一场短暂的旅途。最终我们都将挥手告别,再也不见。短暂的相伴,永远的孤独。岁月不居,未来可期。有生之年我将持着一腔诗心,心无旁骛,绽放美丽;勇往直前,坚定不移。(通讯员 徐春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