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的自理能力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那么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除了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外,还离不开来自家庭的力量。 但生活中其实很多家长都不太舍得让孩子做家务,觉得做家务是大人的事,孩子反而会越帮越忙。但其实,做家务是孩子建立自信的一种方式,并能帮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份儿童做家务年龄对照表,快转给身边的爸爸妈妈们吧! 图源/网络幼儿做家务年龄对照表 2 - 3 岁 会自己使用马桶; 会自己刷牙; 可以自己浇花; 可以自己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能够帮妈妈把衣服挂在衣架上; 睡前可以自己整理玩具。 3 - 4 岁 学习擦拭灰尘; 将用完的毛巾、牙刷、脸盆放好; 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脏衣篮里; 饭后自己把碗盘放到厨房水池里; 能将自己的玩具和书籍放回原位。 4- 5 岁 饭后擦餐桌; 饭前按人数准备餐具; 清洗自己的袜子等小件东西; 可以自己准备自己第二天穿的衣服; 把晾干的衣裤分类叠放整齐。 5 - 6 岁 学习收拾房间; 扫地、倒垃圾; 学习叠被子; 学习整理自己的小床; 会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的小书包。 图源/网络 和孩子一起做家务,体验亲子劳动幸福感 。 和爸爸妈妈一起劳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亲密亲子关系、培养协作精神。 图源/网络如何让小朋友爱上劳动? 1、从个人分内工作开始 让孩子劳动, 应根据孩子现阶段所具备的能力来安排 ,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畏惧和抗拒感。 比如,先让较小的孩子摆餐具、收纳物品。等孩子大点,让他学习自己整理房间和小包包,培养秩序感和条理性。再慢慢过渡到让孩子参与食品购买、加工,从事简单修理等难度高一点的家务劳动。 2、制定计划表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他能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尽可能让孩子感受到主动权。并和孩子合作设计一份劳动计划表,然后按照计划表执行每日所需进行的家务劳动,并给予孩子适当鼓励。 图源/网络 3、使家务"游戏化" 游戏是孩子的学习方式之一,家务也可以游戏化。 我们可以把做家务打造成像游戏一样的"闯关升级"模式,为不同的家务活设置不同的难度。 比如,要连续一周都完成在饭前摆放碗筷的小任务,才能在周末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或者要掌握按不同颜色、材质给衣服分类的技能后,才能学习"使用洗衣机"这项新技能。 这样一来,孩子不再觉得做家务是一件枯燥的事,而会为了下一个有趣的目标而坚持,把家务当成做游戏。 4、使家务变成亲子活动 很多时候家长只是在笼统地要求孩子去做家务,并没有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去做。 比如如果要教孩子叠衣服,家长就可以先亲自示范一遍,边做边告诉孩子叠衣服的具体步骤都有哪些、如何叠会更整齐、叠好以后放在哪里,这样孩子就会很清楚地知道他们每一步应该怎么做。 5、使家务劳动"具体化" 一个模糊的指令,比如"把房间收拾干净",会让孩子不知道从何下手。 若是将一个任务拆分为具体的小步骤,宝宝理解起来会更为容易,也更有信心完成指令。 所以家长在分配劳动任务的时候,除了要向孩子一步步示范,还要讲解好劳动任务的具体要求和细节,让孩子看清听懂,并逐步掌握这些技能。 图源/网络 6、以鼓励为主,逐步引导 孩子开始尝试做家务时,由于动作技能还不是那么熟练,犯错误、不会做或做得慢、做不好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家长不耐烦地指责孩子是在"帮倒忙",或者直接代替孩子去做,就很容易挫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 为此,家长要允许孩子尝试,鼓励孩子探索,尊重他们或成功或失败的劳动成果。 每当孩子做好一件事,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光荣和快乐,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 图源/网络 另外,当孩子无法胜任某项家务活动或者偶尔表现出抵触情绪时,家长千万不要责怪他们,更不能采取强制手段,而应该反过来思考一下当下的家务活动是否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或者暂时放弃,换个时间再让他们做。 图源/网络 教育从来都不是只局限在课堂学习,家庭生活中的各种锻炼机会能带给孩子更多。看似无意义的家务劳动,带给孩子的独立、自信、快乐和能力却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