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钉姐李少莉热度高涨,工资曝光老公被扒,结局可能出人意料
呼和浩特防疫新闻发布会距今,过去大约10天了。
李少莉耳钉风波引发的舆论,热度却丝毫未减,甚至还在持续高涨。
不仅李少莉的收入被曝光,其老公的职业和收入也被扒出。
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也是一个流量时代,网络上关于李少莉事件的观点,百家齐鸣。
有人客观公正,有人侮辱谩骂,也有人为她打抱不平。 01
就在这两天,陕西法制网发表了一篇文章。
这篇标题为《谁是网暴李少莉的幕后黑手》的文章,洋洋洒洒上千字,字字都在为李少莉击鼓鸣冤。
有细心网友将文章的内容做了归纳,其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七条:
一、李少莉戴耳钉、系丝巾、用手指点着稿子念很正常;
二、别有用心之人故意诋毁污蔑李少莉,想将她置之死地而后快;
三、质疑李少莉的励志经历,将她的隐私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是想将她击倒;
四、无论下三滥们怎么使用阴谋诡计都无济于事,因为李少丽是清白的,无辜的,久经考验的。
五、李少莉事件持续发酵,是李少莉身边的人居心不良,故意操纵舆论;
六、作者发出了灵魂拷问,他想不通谁是幕后黑手,为什么非要李少莉身败名裂;
七、文章最后作者严厉地警告网暴黑手和网络推手,他们的行为会受到严查细究,得到应有的惩罚。
陕西法制网是否官网我不清楚,但作者的有些观点我不敢苟同。
戴耳钉系丝巾确实很正常,但是奢侈品牌,还在防疫新闻发布会上佩戴,就非常的不合时宜。
如果李少莉是个保洁阿姨,或是普通的家庭主妇,用手指点着稿子读还能理解,但她是有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用手指着就罢了,还念得很生硬。
李少莉是人民公仆,求学经历励志,政绩闪闪发光, 人民觉得辉煌履历和现场表现不对等,为什么不能对公仆提出质疑?
国家公职人员精心打扮没问题,也可以购买贵重物品,但纳税人也有权利知道其穿戴和收入是否成正比。
内部人落井下石肯定有,但掀不起惊涛巨浪。
有人想让她身败名裂我相信,但只是她身边少部分人,大部分网友只是合理质疑。
在官宣结果出来之前,每个公民都可以根据事实进行合理推测。
既然作者笃定李少莉是清白的无辜的,完全没必要跳脚,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 02
内心坦荡的人不怕被质疑,心里有鬼才会百般阻挠。
如果一定要说有幕后黑手,也可以推测为怕因耳钉风波受到牵连,欲将舆论强压下来之人。
也许作者是强行洗白,也许是反其道而行获得流量,也许是真心想替李少莉说公道话,总之都用力过猛。
不仅再次惹怒大众,还牵连自己被骂。
前几天我有一篇关于李少莉的文章,个别读者认为有洗白嫌疑。当然,大部分读者觉得很中肯,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一场耳钉引发的网络狂欢,一位退休大爷口中的李少莉》。
谈到洗白两个字我想说,一个人如果真的黑,谁都洗不白,唯有清者自清。
不能单凭一对耳钉,就将李少莉订在耻辱柱上,也不能单纯地认为,女人爱美没有错,李少莉就是无辜的。
李少莉到底是对是错,又会有什么样的结局,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再听听体制内人士和纪检专家的解答。
首先大众质疑最多的,不是3万元的耳钉4000块钱的丝巾。
而是李少莉如此励志的求学经历,不算低的文化程度,耀目的个人政绩,为什么与她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有天壤之别。
"那么多年的努力学习,就落个点读稿子还不流畅的结果吗?"
"这么努力有进取心,这么高的学历,为何指稿而读,而且结结巴巴,只怕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她的仪表暂不评论,她的业务水平实在太低,那些书都白读了,工作那么多年如此能力,让人不可思议。"
类似留言评论区比比皆是,更有一位网友的质疑一针见血:
"《卖油翁》总读过吧?唯手熟尔!16年的历练,这点嘴上功夫都没有?还是注意力都放到别的地方去了?"
民意代替不了法律,但民意大过天。
在如此重要的发布会上,老百姓不能容忍敷衍和走过场。
老百姓需要的,是专业的答疑解惑,切实可行的权威方案。 03
对李少莉工作能力的质疑在前,对于她经济能力的质疑在后。
一对耳钉3万,一条项链2万,一条丝巾4千,这是什么样的有钱人家,才能支撑起的高贵与美丽?
李少莉不是神女,她跟普天之下所有女性一样,逃不脱地球吸引力这把岁月的杀猪刀。
56岁的年龄,皮肤白皙有光泽,面部紧致不下垂,还拥有40岁少妇的状态,没有医美和微整的加持,怕是没有这种效果。
姑且不去讨论,她的衣服是什么牌子价值几何,一头大波浪要花费多少精力打理,痕迹明显的双眼皮,一看就是后天人工的。
粗略计算下来,李少莉光新闻发布会上的这身行头,至少6万块钱打底,至于需要常年维护才有的年轻靓丽,闻起来都是金钱的味道。
快四年了,疫情反复把人折磨得不轻。
有人血本无归,有人居无定所,有人失去经济来源,有人骨肉分离,有人缺席了亲人葬礼,有人抑郁跳楼......
衣食无忧家人团坐收入稳定的李少莉,却涂脂抹粉穿金戴银,在防疫新闻发布会上隆重登场。
她的贵气与优雅犹如一根厉刺,狠狠地刺痛了老百姓的神经。
"在男性拥权贪色的同时,女性更善于以色谋权。"这是流传在网络,形容官场至暗的一句话,略有夸张但不无道理。
抽1500元一条香烟的周久耕,花50万人民币给屁股做整形的刘光明,身体力行地将"男人依靠行贿得到提拔,女人凭借姿色青云直上",演绎得淋漓尽致。
前车之鉴,很容易让老百姓对李少莉产生质疑。
半工半读、稳步高升、业务精湛,带病工作晕倒在岗,以及人民满意公仆、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等荣誉,到底含有多少水分。
一位体制内的网友,聊到李少莉事件,说她这次一点都不冤。
身为资深老同志,应该对什么事能做,什么事提倡做,什么事杜绝做,有很好的环境判断,而李少莉的言行举止让他费解。 04
李少莉引爆舆论后,她的工资被曝光,其老公的职业和收入,也被网友挖了出来。
据查证,李少莉的工资加福利,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年收入大约12万,有没有其他奖励不得而知。
李少莉老公是名医生,年收入跟李少莉不相上下,最保守估计,两口子一年能有25万元的进账。
夫妻二人的工龄不算低,存款也不会少,李少莉购买奢侈品还是做美容微整,经济条件还是允许的。
实际上,李少莉耳朵上的梵克雅宝耳钉还有配套项链,大约2万元一条。
除此之外,她似乎没戴过其他奢侈品。
单凭这几件饰品和一条丝巾,即使价值不菲,也无法证明她有经济问题。
关于李少莉事件最后是何结局,有经验丰富的纪检专家给出分析,结果可能跟我们想的不一样。
无论培养干部还是树立典型,对于组织来说都不容易,而组织监管、处理干部,也有严密程序。
舆论无法代替法律,在没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妆容不得体只会被提醒,履历上看不出晋升有问题,对李少莉不会有太大影响,最多是调离岗位。
当然,如果查出问题又有真凭实据,则另当别论。
李少莉事件也给广大公职人员敲响了警钟,身正才不怕影子斜。
很多亏心事做下来,也许当时没有事,但五年十年之后呢?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既然是人民公仆,就要接受人民监督,经受人民质疑。
否则,就不要在那个位置上领取与职位相对应的工资,享受那个位置带来的一切相关便利。
如果李少莉一路走来确实凭借自身努力,且没做贪腐之事,即便身处风口浪尖她也宁静坦然,反之则如坐针毡。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李少莉是明智的,背后大概也有高人指点。
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她,保持沉默不做任何回应,是平息舆论的最好方式。
时间长了热度自然也就过了,社会上再出来其他新闻,众人注意力也会被转移。 此时无声,胜有声。
甘肃省组团参加第30届俄罗斯国际食品展览会中国甘肃网2月21日讯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蔡文正)近日,省商务厅组织由甘肃省对外贸易协会及13家外贸企业组成的经贸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第30届俄罗斯国际食品展览会。展会
台媒台湾出现一例猴痘病例,去年至今已累计5例台湾联合新闻网2月21日消息称,台湾又出现一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为台湾北部30多岁的男子,经研究其在奥地利感染。据联合新闻网报道,该男子有欧洲多国旅游史,返台后出现水泡皮疹喉咙痛关
香港向游客发放百万张消费券中国旅游报讯(见习记者郭子腾)内地与香港日前恢复全面通关,为香港旅游业界注入了强劲信心。近日,香港旅游发展局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香港旅游发展局将联合全港1。6万余间商铺面向游
吉林省体彩丨长春购彩者喜中体彩顶呱刮十倍幸运25万元大奖十倍幸运是体彩顶呱刮的经典票之一,其面值设计以四叶草作为点缀,满满的幸运元素。多年来,因其玩法简单娱乐性强而备受购彩者们的喜爱。近日,位于长春市高新区澳洲站6栋105的220100
丰李街道开展环保夜查行动在大风天气管控期间,为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夜查工作常态化,丰李街道坚持夜查与日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不定时不定期不间断的高压环保执法手段,对辖区内环境违法企业进行精准性打击。近日
全国春耕化肥供应充足,一些地区农户从集中采购变为随用随买央广网北京2月21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春耕备耕进入关键期,化肥供应保障情况至关重要。国家发改委2月20日发布通知,要求做好今年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当前,全国化肥供需情况如何?价格
普京对特别军事行动发表评价的历史启示首先,俄军这次可能使用类似二战中的大纵深战术,但是这种战术是建立在百万级别大军的基础上。用具体数据来说,从俄罗斯的别尔哥德罗到另一侧的克里米亚,中间的距离有450km,按照二战的经
他是开国中将,授衔时却有很多上将向他敬礼,被人称为首长的首长这位将军的资历非常老,他在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均为军职干部,李先念陈锡联等举世闻名的将星都曾是他的下属。按常理来说,他的前途应该非常光明,军衔应该相当高的。可惜实际上,因红四方面军
宋代合肥城大小刍议兼驳郭振扩建合肥说杨循吉(14561544),字君卿,一作君谦,号南峰雁村居士等,明苏州吴县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文学家。正德元年(1506),杨循吉应庐州知府同年马金之请来到合肥,准备纂
新华时评找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韵脚新华社南昌2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袁慧晶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展厅工作日人头攒动南京博物院推出的家国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展依然火爆河南博物院将隋代大墓搬上网,全虚拟场景复原展示震撼观
走企业看发展1992年,上海振华重工成立,仅用短短几年时间,我国从最大的集装箱机械进口国,转身成为最大的出口国,以振华重工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走向了世界。31年过去了,港机之王依然独占鳌头,长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