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为了维护国内得来不易的和平与稳定,毛主席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和蒋介石展开谈判。 期间为了保护毛主席的安全,中共中央特意挑选了几名身手了得、智勇双全的同志作为毛主席的警卫。 而负责毛主席贴身内卫的陈龙,就是由毛主席亲自点将选出。 在43天的重庆之行中,他以机敏的头脑灵活处理各种大大小小的意外状况,以不卑不亢的外交礼节应对国民党大小官员的刁难,出色地完成了护卫任务,深得毛主席的赞赏。 陈龙 后来毛主席想把他调到身边负责中央领导的警卫工作,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可是令许多人不解的是,数年之中毛主席前后三次向他表达此意,陈龙都委婉拒绝。 为此毛主席还曾失望地说:人家不愿意来,就算了吧。 陈龙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重庆保护毛主席期间都有着怎样的经历?为什么后来毛主席三次请他到中央负责警卫工作他都委婉拒绝? 浴血抗战,前往延安 陈龙于1910年出生于辽宁抚顺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幼时读过几年私塾,尤其喜欢阅读有关岳飞、杨家将、赵云等名将的故事,并立志长大要做一名为国效力的将军。 中学毕业后,陈龙就加入了东北军,并被选拔进入吉林陆军军事学院学习军事指挥,毕业后在军中担任了排长、连长等职务。 东北军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在蒋介石的命令之下采取不抵抗政策,将东北军几十万部队撤入关内,东北大片国土在短时间内落入日本人之手。 陈龙对此感到心痛不已,他不愿就这样丢下东北父老,于是率领自己的连队留下参加了吉林自卫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军展开战斗。 后来吉林自卫军在遭到日军的多次围攻后伤亡惨重,一些被打散了的小股部队为了保存力量而脱下军装,啸聚山林,陈龙的部下也劝他就地占山为王。 东北绿林响马 可陈龙认为,如今国难当头,作为军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能轻言放弃,因此没有采纳部下的建议。 后来在一次与日军的遭遇战中,他们遇到了东北抗日联军的部队,于是陈龙率领自己的连队加入了东北抗联。 在与日军的战斗中,陈龙带领抗联战士多次给来犯的日军造成重创,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 东北抗联骑兵部队 1934年,陈龙在周保中,王润成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组织为了进一步培养陈龙的军事能力以及政治思想,将其送往了苏联进行学习,一直到1939年才学成归国,被派往延安担任中央社会部侦查科科长,从事延安地区的警卫工作。 在数年的工作中,他多次破获各路势力潜伏在延安的间谍网络,粉碎了敌特破坏延安抗日根据地的企图,在破案和警卫方面工作出色,就连毛主席也从各中央领导人的交口称赞中,得知了陈龙的赫赫威名。 毛主席重庆谈判,贴身保卫毛主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 而此时蒋介石却不顾民众们的反对,一边调兵准备发起内战,一边假意做出和平的姿态,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参与战后谈判。 为了维护国内的稳定与和平,毛主席不顾众人的反对,坚持决定组织代表团前往重庆。 当时的蒋介石在国内实行独裁统治,将共产党的力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每个人都知道此次重庆之行一定充满风险,因此为毛主席挑选经验丰富、能力过硬的警卫人员就成了重中之重。 蒋介石 负责相关工作的李克农和康生专门与毛主席一起进行了磋商,经过一番斟酌之后,好不容易挑选出来了几名较为出色的警卫人员,但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由谁来做毛主席的贴身警卫? 虽然党内能人众多,但是想要挑选出来一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守护在毛主席身边,寸步不离的贴身警卫,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众人为了这个最合适的人选而争执不下,正当李克农和康生各执己见,吵得不可开交时,毛主席沉默片刻后突然问道:"你们那里是不是有个叫陈龙的?" 李克农 李克农一听,当即停下争执,向毛主席介绍道:"有,这个人在东北抗联的时候是参谋长,来延安之后主要负责侦查和反间谍工作,工作很出色,只是这个人脾气不太好,如果让他负责此次重庆之行的警卫工作的话,我担心……" 没等李克农把话说完,毛主席干脆地做出了决定:"那就由这个武夫来担任贴身警卫工作吧。" 命令被转达给陈龙之后,他激动万分,自己从未与毛主席谋面,竟然被毛主席亲自点将作为贴身警卫,他感到这是自己参加革命工作以来最大的荣幸,而同时他还意识到,这也是对他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 因此去重庆之前,他专门每天到山沟里苦练枪法,本来就精准的枪法,经过这一番勤学苦练,变得愈发出神入化。 漆黑的夜色之中可以打中十几米之外的一炷点燃的香。 另外他还专门找从重庆回来的同志,了解重庆那边的情况。 一番充足的准备之后,陈龙对此次任务也有了足够的信心。 1945年8月28日,随着毛主席登上前往重庆的飞机,陈龙对毛主席的保护工作也正式开始。 下午3时左右,飞机缓缓降落在重庆九龙坡机场,毛主席一行人走下飞机,在中外众多记者的簇拥中,亲切地和大家打着招呼,陈龙以秘书的身份紧紧跟在毛主席身旁,始终密切注意着周围的一切情况。 到了晚上,蒋介石在官邸林园设宴招待中共代表团,在大宴会厅里,蒋介石专门设了两个主位,让他和毛主席两人能够近距离坐在一起,两人彼此以"蒋先生"和"润之"相称,谈话很是愉快,而陪同的其他官员之间就有些唇枪舌剑了。 陈龙和几名警卫同志,和蒋介石的几名副官坐在大宴会厅旁边的小厅用餐,军阶最大的那个国民党副官操着一口浓重的浙江口音对陈龙问道:"敢问兄台是哪里人?" 陈龙平静地回答:"东北人。" 那人露出一副诧异的表情,随即问道:"你们的毛泽东主席是湖南人,秘书竟然是东北人,兄台所言未必是实情吧?" 陈龙立即明白了,国民党官场中有任人唯亲的习气,蒋介石的副官们应该基本上是浙江人,他立即反问道:"你们几位副官应该不仅是浙江的,而且还是奉化(蒋介石老家)的吧?" 对方点了点头,陈龙继续说道:"我们共产党部队中是根据能力任职,主席的秘书和警卫是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没有一个是湖南人。" 陈龙没有将对方官场任人唯亲的情况点破,给其留了些面子,对方意识到自己的话是自讨没趣,便客气地转移了话题。 晚宴结束后,蒋介石热心地请毛主席一行人就在官邸住下,毛主席见"盛情难却",便答应了下来。 在毛主席进入房间之前,陈龙先走进房间将每个角落检查一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放心地让毛主席进来休息。 毛主席坐在房间里看书的时候,陈龙就寸步不离地坐在房间的沙发上闭目养神,尽管没有睁眼,但他时刻注意着周围的一切动静。 正在他为周围安静的出奇而感到不正常时,台灯忽然闪了一下,整个房间都陷入了黑暗。 陈龙马上掏出手枪打开保险并将子弹上膛,一秒钟时间所有动作一气呵成,紧接着他迅速移动到毛主席身边,门外的几名警卫也拿枪快速进来,几个人将毛主席严密地围在中间。 重庆林园 几分钟后,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随后国民党士兵来到房间门口敲门道:"毛先生,蒋委员长来看你了。" 陈龙他们马上意识到这是国民党故意制造"意外"停电来试探毛主席身边的警卫状况,陈龙在心里暗暗骂道:"真是卑鄙!" 随后电力恢复,蒋介石装模作样过来对毛主席慰问了几句便转身离开,陈龙心中有着一股怒火但不好发作,毛主席对此则波澜不惊,对陈龙等人进行了劝慰后便继续看书,陈龙他们也收起手枪,继续执勤。 此刻陈龙真正体会到了此次重庆之行危机四伏之况,对毛主席更是寸步不离。 9月1日上午,毛主席受邀参加中苏文化交流协会举办的鸡尾酒会和图片展览,会场是一栋两层木制小楼。 毛主席作为贵宾,所到之处都会受到记者的围拢和采访,当毛主席到二楼参观的时候,记者们也都一拥而上,纷纷从楼梯挤了上去,陈龙小心翼翼地跟在毛主席身边挡住拥挤的人群。 眼见着二楼的人越来越多,陈龙突然感觉到二楼的地板一阵颤动,立即意识到再这样在二楼待下去,楼层恐怕有出现坍塌的可能。 他马上机敏地小声说道:"主席快走!"说着挽住主席的胳膊向楼下走去,考虑到现场情况复杂,几人快速地一直走到了外面巷口,护送主席坐上汽车离开现场才放下心来。 在重庆的前期,陈龙他们遇到的都是一些小的情况,并没有发生什么真正的险情。 但陈龙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隐隐约约意识到,重庆的情况并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样风平浪静。 他知道,如果敌人想要动手,前期都会先观察一段时间,此时一旦自己放松警惕,很有可能发生意料不到的事情。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国民党特务系统中有人扬言,要刺杀毛泽东等中共高层干部,为蒋介石除掉心腹大患。 10月8日晚,张治中在林森路军委大礼堂为毛主席举行欢送晚会,突然有同志传来消息,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秘书李少石在坐车经过嘉陵江边的公路时被人枪杀。 由于李少石的外貌颇似周恩来,毛主席和周恩来判断这很可能是某些人蓄意安排的一场行刺,只不过是把李少石错当成了周恩来。 周恩来 张治中劝毛主席当晚先不要回城外的八路军办事处了,留在城内住宿,而毛主席没有丝毫慌张,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还是回办事处居住。 周恩来曾经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在国民党将领中有些威望,他找来重庆的宪兵司令张镇,威严地说道:"就用你的车把毛先生送到八路军办事处。" 张镇连声答应,一路上,陈龙坐在毛主席身边,一直握着手枪,将枪盖在外套下摆之下,枪口对着张镇,防止意外状况的发生。 10月10日,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商讨与暗中较量,终于达成了协议并举行了签字仪式。 11日上午,毛主席一行人登上飞机返回延安,继续留在重庆的周恩来紧握着陈龙的手说道:"这些天辛苦你了。"三次婉拒毛主席邀请 陈龙随毛主席回到延安,顺利完成了43天的警卫任务,总算是松了口气,当毛主席被问到陈龙的工作表现时,他用四个字赞赏道:"忠心耿耿!" 不久之后,毛主席就表示希望陈龙能来自己身边担任警卫工作。 陈龙为能够受到毛主席的器重而感到激动不已,可是他考虑到自己脾气不好,担心在首长面前担任警卫工作会惹首长不高兴,再加上国民党军队对东北解放区步步紧逼,他想回到曾经多年战斗过的东北,为革命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毛主席 为此他专门去向毛主席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到东北的想法,毛主席虽然感到有些遗憾,但也非常赞同他的打算,临走时将在重庆谈判时照的一张合影送给他,并说道:"希望你到了东北能做出好的成绩,这张照片送给你,做个纪念吧。" 陈龙接过照片,立正敬礼道:"到了东北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主席的期望。" 在东北工作期间,陈龙凭借多年的侦查和保卫经验,一次又一次破获了敌人的特务活动,在隐蔽战线上粉碎了敌人破坏东北革命后方的企图,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赞赏。 1949年9月,开国大典在即,在典礼以及一系列相关活动中保护毛主席的安全成了重要的工作之一,国民党特务潜伏在暗处,时刻想要对开国大典实施破坏。 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李克农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又向身在东北的陈龙表示,希望他能来到北京担任毛主席的保卫工作。 开国大典 这让陈龙十分感动,他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毛主席竟然还记着自己。 可是当时敌特的破坏活动依然猖狂,陈龙希望能够凭借自己多年的公安工作经验,在隐蔽战线上持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他认真地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信中,请上司将信转交给了毛主席。 可是陈龙却迟迟没有收到毛主席的回信。 开国大典过去几天之后,新任公安部长罗瑞卿考虑到南京敌特工作形势严峻,决定将富有敌特工作经验的陈龙调往南京担任公安局局长。 陈龙当即表示服从命令,收拾行李踏上了前往南京的行程。 在途经北京时,陈龙前去拜访了老上司李克农,一番寒暄之后,李克农告诉他毛主席已经收到了他的信,但是毛主席当时有些不高兴地说道:既然人家不愿意来,就算了吧。 李克农 听到这话后,陈龙心情感到格外沉重,他回到旅店之后一夜未眠,翻来覆去地问自己,是不是不应该拒绝毛主席? 天亮时,他终于想通了,毛主席这样爱惜自己的能力,是自己的荣幸,但自己还是应该做最适合自身的工作,只要去向毛主席解释一下,相信毛主席一定会理解的。 在中央警卫处处长汪东兴的引见下,陈龙在中南海见到了多年未见的毛主席。 毛主席还是那样亲切热情,他主动问起了陈龙近来的工作情况,陈龙一一做了汇报,提起到中央做警卫工作的事情时,陈龙向毛主席讲述了自己对于当前警卫工作的看法。 毛主席 新中国刚刚成立,敌人就地潜伏和海外派入的特务在各个地方活动非常猖獗,谍报工作形势严峻,如果他去中央担任警卫工作,只能是被动防御,而通过反敌特侦察,就能主动出击,破坏敌人的特务网络。 毛主席听后感觉言之有理,连连赞叹陈龙的远见卓识,随后在毛主席的建议下,陈龙又将自己的工作思想进一步深化,推广到了全国的公安系统中,为我国前期的公安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4年,随着国家外交活动越来越多,中央警卫工作越来越繁重,汪东兴一个人应对起来有些吃力,毛主席再次想起了擅长警卫工作的陈龙。 周总理打电话给罗瑞卿询问可否调陈龙到中央来,这时才从罗瑞卿口中得知陈龙得了心脏病已经在家休养半年了。 周恩来 陈龙无奈只好再次婉拒。 周总理立即安排陈龙前往苏联治疗,可惜此后陈龙的病一直没有治好,直到1958年因病逝世,终年48岁。 陈龙的一生是为了拯救国家而鞠躬尽瘁的一生,同时他三次婉拒毛主席的邀请,显示了他对自己的优缺点有充分的自知之明,且表里如一、胸怀坦荡。 毛主席对陈龙的理解也显示了毛主席宽广的伟人胸襟,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具备良好品质的革命前辈,我们才拥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他们的优秀精神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向伟大的革命前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