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来了,养老金上涨将至,因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分工意见已经明确说明,会在6月底之前出台相关政策,人社部近日也回应在"加快推进",上海人社局也在5月17号公布通告,说到会在国家制定相关方案后、加快组织实施上海市的养老金调整工作,所以呼之欲出了!今天就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如果今年涨幅降到4%,那么缴费年限分别为15、25、35年的企退职工 ,涨钱差距到底多大?调整后高低收入者差距会扩大吗?最后结论肯定会让你感觉到意外。 为什么要设定涨幅4%?因为社保界张盈华、董登新等业内专家,都在之前预测过今年涨幅大约在3%~4%左右, 那么我们在此条件下、用三位江苏企退人为例,进行精确模拟演算对比,其他省份的人也可以对照看看,能发现不少重要的规律和结论。三人设定条件如下: 其中苏大爷是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因此才会有35年的有效工龄,然后我们看看,如果今年涨4%,用去年江苏省方案模拟演算,看看三者的差距会不会扩大?会发现什么其他结论?每年调整方案,基本都会按照"三步走"的模式来上调 1)我们先看看定额调整,三人的上涨金额和涨幅对比 去年江苏涨幅4.5%,定额调整31元,如果今年涨幅降为4% 的话,意味着调整力度继续缩紧,因此各地的定额额度也大概率会随着略下调,江苏的定额预计就是31元×(4%÷4.5%)=31×88.89% ≈28元,那么第一部分三人的情况就出来了: 可以看出,最短工龄15年养老金最低2400元的江大爷,这部分涨幅却最高——达到了1.17% ,但是国企退休的苏大爷,这部分涨幅只有0.61%,这说明定额调整有利于"提低" ,这部分就算工龄较短、但是涨钱幅度 反而大、意味着养老金涨得最快!不仅江苏如此,其他省份其实都一样。 所以定额调整对于低收入者是比较友好的,有利于工龄短、收入低的人多涨一点钱,体现出一种阳光普照的公平性——比如给8000元的人涨80块、并不算多,但是如果给2000元的人涨80块,那就是比较给力了!这个道理、在各省都一样。2)我们再看挂钩调整之"与养老金水平挂钩"按百分比相乘的部分 2021年,江苏省这个百分比是1.2%,并不高,如果今年涨4%,这部分也预计略有下行——预计变为1.2%×(4%÷4.5%)≈ 1.07% ,因此这部分对比就出来了: 看出工龄15年、2400元的江大爷,这部分只能涨到26元;工龄25年、3500元赵大爷能涨38元,然后工龄35年4600元苏大爷 ,这部分能涨50元——很明显看出百分比挂钩、确实会让高者愈高、 这部分直接拉大差距,其实也是为了保持激励性,体现多缴多得! 如果完全取消这个百分比挂钩,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多缴多得,所以百分比还是不能全部取消的,只是说为了兼顾公平、可以考虑略适当把数字缩小一点更公平。 3)我们再看挂钩调整之"与缴费年限/工龄挂钩"部分对比 2021年江苏与工龄挂钩十分特别——采取阶梯式 分段计价,越长的部分工龄对应一年的单价就越贵、越值钱!充分体现长缴多得理念,如下: 因为我们假设今年涨幅降低0.5%、只有4%,所以预计 这部分整体也会略下调,假设变成这样:缴费年限15年以下的,每满1年增加1.8元保持不变,16年至25年区间,月增2.5元、26年以上的工龄段,对应月增4元,那么这部分对比就出来了: 与工龄挂钩 发现与工龄挂钩部分,很明显长缴多得 ,江苏这个工龄分段阶梯式计价的模式、和去年山东省非常相似——而且这里拉开的差距明显是比较大的! 比如国企35年工龄的苏大爷,因为他在26年以上的那部分工龄,每一年工龄的价值,高达4元/年因此占优势!所以2022年估算出他能涨92元/月! 去年算出来他这里也能涨到99元,都远远超过工龄短的江大爷、赵大爷,这部分他的个人涨幅也最高、相当于他涨得最快!涨钱金额数也是江大爷的3.4倍! 【关于工龄,第二个关键问题来了!】 我国是1992年才建立的社保制度、才开始个人缴费,到今年最多也才30年工龄(2022-1992=30年),苏大爷怎么会有35年工龄呢?怎么回事? 为啥还有人有40年工龄呢?原来苏大爷有视同缴费年限,分为下面四种情况,认定成功的人、工龄才能突破30年,有无视同年限,也成为养老金高低 的一个关键分水岭。最后重要结论来了。 4)最后看看倾斜调整的三人对比 因为我们假设今年涨幅4%,所以倾斜力度预计也会略下调——2021年江苏是23 、32、41元三档(分别对应70~74岁,75~79岁 , 80岁及以上三段),2022年因此会预计变为21 、29、37元三档金额,因此2022年,三人的计算对比如下: 可以直接发现,养老金低的江大爷和赵大爷,涨幅更高、养老金涨得更快!可见:高龄倾斜和定额调整作用一样、对于养老金较低的人也是比较友好的!能够多涨钱、有利于"提低"、缩小差距、体现出公平!(这个原理、各省也都是一样的。) 最后,总的对比来了,看看我们会发现什么有意思的结论?真的让人"赞叹不已"。 5)关键结论解读 可见,工龄最长的苏大爷(35年),最终涨钱金额也最多、是170元/月,但是他涨幅却最低,2400元养老金的江大爷涨幅却最高,因此涨得多、不一定最终涨幅高——这说明,三步走的调整方式算出来,是有利于"防止差距扩大过快"的,但是并不能缩小差距,原因如下: 因为苏大爷和江大爷原本差距:4600-2400=2200元,调整后差距却变为:4770 - 2502=2268元 ,拉大了68元/月——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用涨幅4%直接上涨,苏大爷就是变为了:4600×104%=4784元,江大爷则是变为2400×104%=2496元,差距就是2288元! 差距则更大! 2288 - 2268=20元! 也就是说比三步走调整差距更多地拉开了20元,"三步走"模式看来还是很科学的办法,真的佩服最初设计者的智慧和巧思,值得点赞,不算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觉得有帮助的,记得点赞、评论、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