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许世友逝世,邓小平指示不准立碑,为何一年后却有碑了?
在阅读此文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把这份倡议书拿回去,我绝不签字。"
这是许世友将军在看到党中央发出的火葬《倡议书》之后,对身边的警卫员说的话。
许世友
他这一生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时时奔走在最前线,虽然是战场上让人闻风丧胆的大将军,但内心的观念却还是有些固执和保守。
在许世友看来,只有土葬才是中国人民传统的丧葬方式,突然冒出个火葬是怎么回事儿?
而且许世友心中还有个执念,他要以一副完整的身躯埋葬在母亲的身边,在另一个世界为母亲尽孝,弥补这么多年母子分离的遗憾。
1985年许世友将军去世之后,邓小平同意了他土葬的请求,但是又做出了三大指示,不准开追悼会、不准登报宣传、不准立碑。
左、邓小平|右、许世友
于是许世友将军的墓前,堪称一片荒凉。一直到一年以后,却有一块碑出现在了坟墓前方。这块碑是怎么凭空冒出来的呢?或许了解了许世友的故事之后,我们就能更明白他的执念。母子分离,内心痛苦
许世友将军出生在农村的贫苦家庭,在这个家中,父子之间的相处模式酷似传统的亲子模式,父亲没有给予他多少温暖,只会把家庭的责任扔在他的肩上。
所以来自母亲的关怀,是许世友内心最珍视的东西。母亲的形象,也是他对于完美女性最初的想象。
只是之后由于加入中国共产党,又参军跟随着部队南征北战,许世友和母亲被迫分离,天各一方。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保家卫国是刻在心底的责任。可是对于一个儿子来说,不能在母亲膝前尽孝,却是永远的遗憾。
他不会识文断字,母亲同样是个文盲,所以母子二人在分离的时候,甚至没有办法通过书信来交流感情。
对于母亲来说,儿子这一去,就真的是音信渺茫,孩子是活着建功立业,还是已经死在了战场之上,许世友的母亲一概不知。
而远在家中的老母亲是否身体安康,许世友也不敢推测。
有一天晚上,正好是战斗空隙之际,许世友坐在阵地的一堆篝火前,双目放空,不知在想些什么。一位战士慢慢靠近,看到他的双手正在摩挲着内里的一件打着补丁的衣服。
战友还想着开个玩笑,便对他说:
"这是哪个念念不忘的妹妹给你打的衣服吗?看你这失魂落魄的怂样儿。"
许世友抬起头看了他一眼,这一眼竟然双目泛红:
"妹妹?我哪里来的妹妹?这是我那家里的老娘给我打的衣服,也不知道她怎么样了,我不孝得很。"
这个在战场上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汉子,眼泪一滴一滴地砸到了脚边的土地上。
许世友
他的内心分成了两半,一半承载着为国家和人民奔赴的决心,万死不辞。另一半却记挂着远在家乡的母亲,满是痛苦和遗憾。
这些年来,战争一场跟着一场,日本鬼子才刚刚打出去,内战又来了,国民党那群反动派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天南海北地跑着,竟没有得到一丝空闲和机会能够回家看看。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四方环境逐渐稳定,许世友才终于抽空回了老家。回家的路上,他惴惴不安地想着:离开这么久,母亲还能在看到他的第一眼认出他来吗?
可是当他站在自家门前,看着眼前跌跌撞撞向他跑来的老妇人时,一切担忧不攻自破。那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母亲怎么可能认不出来?
她用满是皱纹的双手颤颤巍巍地抚上许世友的脸庞,一双浑浊的眼睛当中留下了让人心颤的泪水:"回来啦,回来就好啦。"
这一次的相聚只是忙里偷闲得来的天伦之乐,许世友身上还背着许多工作,注定没有办法在这儿陪着母亲。
许世友
他原想着让母亲跟他一起走,可这位安土重迁的老妇人并不愿意在晚年时期背井离乡。所以他只能孤身一人踏上离开的路,把所有悲伤的情绪隐藏在心底。
正是和母亲这段感情当中的缺位,让许世友有了死后长眠母亲身旁的想法。生前尽忠,死后尽孝,方能俯仰不愧于天地。
可是许世友的这份决心,受到了来自党中央的挑战。他生平第一次积聚起所有的勇气,与上面下来的命令做一次对抗。同意土葬,低调进行
1956年,许世友收到了一份来自党中央下发的倡议书,倡导所有党内重要人员响应国家号召,采用火葬的新丧葬形式。警卫员将这份倡议书呈给他,他只简单扫了几眼,就重重地把这份文件拍在了桌子上。
许世友
这份文件上已经有了好几个大人物的签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可许世友却并没有打算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他甚至做好了准备,要有所有的力量去对抗这一道倡议书。
对于一个老革命老战士来说,令行禁止是最基本的要求,服从命令也已经刻进了许世友的骨子里。
要让这群人公然违抗指令,那确实是挺不容易。除非这件事情已经触动到了他心中的底线,否则他不会做出如此之事。
火葬的倡议,无疑让许世友无法接受。先不说在他的固有观念当中,火化是只有罪大恶极之人才能享受的待遇,就单说他那想陪在母亲身边长眠的愿望,火葬就不可能让他这个想法实现。
所以不管身旁的人怎么劝阻,许世友都坚决拒绝在倡议书上签字。他口口声声说着:
"我已经为国家奉献了大半辈子,一点儿怨言都没有。现在就这么一点儿为了家庭的小心愿,还没有办法实现吗?"
许世友
可能真是返老还童,许世友的话中竟然还带着小孩子一般的委屈情绪。
党中央一直等不到他的回复,又见他态度如此坚决,只好先暂时把此事搁置在一边。许世友照常忙着自己手头上的事情,但他心中已有决定,谁也不能让他更改自己的想法,谁不能主宰他的身后事。
第二年,许世友得到了机会回家探亲。这是他在母亲去世之前最后一次跟她见面,那时的母亲已经老得无法行动,可还是固执地坚守在老家,就像一片飘零的落叶久久不愿意离开树干。
他跪在母亲的面前,像个孩子一样久违地大哭:
"娘啊,娘,儿对不住你!儿不孝,没能侍奉在娘眼前。"
他这一生最愧对的,就是自己的老娘。
母亲去世之后,他当即吩咐儿子为自己打造一副棺木,以后无论如何都要葬在母亲身旁。这个心愿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是最淳朴的心愿,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首长来说,却并不那么容易完成。他不敢相信任何人,只能寄希望于儿子。
许世友
邓小平同志来南京提前为他庆祝八十大寿的时候,许世友一边喝酒,还一边跟对方不经意地提起了这件事情。
他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姿态把话说出来,但邓小平却从只言片语中读到了他郑重的态度。可见这个心愿在他心中的分量太重,重到得不到一个明确的回应,他就无法安心。
这两人的畅聊,以及邓小平对许世友心愿地透彻了解,也为之后发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时间一晃就来到1985年,此时的许世友将军身体已经非常差,整天躺在医院,无法独立行动。
他强撑病体,给党中央写了一份报告,用尽了自己毕生的柔情,请求上级领导允许他以土葬的方式长眠在母亲身边,成全他最后一点愿望。
许世友
这份报告情真意切,任何有父母的人都会被打动,但是邓小平当时作为国家领导人,并不能单纯以感情的方式去考虑这个问题。
所以这份报告到底有没有得到通过,一直是悬在许世友头上的一把刀。他已经80岁高龄,却还像是个孩子一样苦苦期盼着和母亲的团圆。
大概人都是这样,只有在母亲的面前才能真正卸下所有防备,做回一个孩子。心中想着母亲,可能即将到来的死亡也没有那么让人恐惧了。
在许世友将军与世长辞之后,邓小平对他的后事做了批复:同意土葬,下不为例。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不登报宣传,也不能在墓前立碑。
之所以这么做,是不能让这件事情的影响扩散出去。党和政府体谅许世友的孺慕之情,也感动于他多年的付出,所以在他这个事情面前让步。
但如果人人都像他这样,那新的丧葬文化就没有办法完全推行,这显然与国家的初衷有悖。一年以后,墓碑出现
1985年的10月31日,许世友将军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举行。
多位国家领导人秘密前往南京,在灵堂当中对这位老战友做最后的告别。他平静地躺在被花围绕的正中间,虽然浑身已经因为水肿而有所改变,但身上那股大家熟悉的勇猛劲儿似乎还没有消散。
此时浮现在众位亲友脑海当中的,是他们曾经和许世友相处过的一幕幕。他在战场之上的悍不畏死,他在指挥桌前的临危不乱,他在酒桌上的开怀大笑,一幕幕都是如此鲜活。
11月8日,许世友正式入土为安,他的遗愿得以实现。
但因为一切从简,低调行事,所以他的墓前连块碑都没有。人们从这里来来往往,如果不刻意去了解,根本不会知道这底下长眠的是一位怎样功勋卓著的大将。
随着对这座墓的主人的好奇,越来越多的人来打探主人的身份。当大家知道这里面埋葬的是许世友将军的时候,人们都沉默了。
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的将军,坟墓却显得如此荒凉,实在让人心酸。于是有热心群众提议,大家可以一起去向政府部门反馈,将许世友将军的坟墓修缮完整。
群众不知道事情的原委,所以一股脑地跑去请愿,但坐在办公室的王震,却为此而伤透了脑筋。大家不知道许世友的愿望,他却清楚,他也明白这位老战友根本不在意这种莫须有的死后荣华。
只要能够完整地陪在母亲身边,他的心愿就已经满足。但是群众的情绪也不能不顾及,大家伙儿尊崇国之栋梁,才会有这样的举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于是王震思来想去,给上面打了一份报告。他简单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一年已经过去,也不存在什么扩大影响的风险了,可以在许世友的坟墓前为他立块碑,而且这也是人民群众的请愿。这块碑不用太过隆重,只简单介绍一下墓主人就可以,也算是一种完整。
王震的建议确实在党中央的考虑范围之内,而且人民群众请愿立碑,所以最后大家一致同意,为许世友将军在坟墓前简单立碑。
不过为了彰显国家的重视,工作人员还是专门去邀请了当代著名书法家范曾大师。一手好字,才能衬得起许世友将军生前的风骨。虽说不能太过高调,但是该有的格局还是得有。
于是1986年,一块崭新的墓碑悄然立在了许世友将军的坟墓之前。墓碑上面的"许世友将军之墓" ,简单七个交代身份的大字,却仿佛能让人感受到穿越字迹而来的金戈铁马之声。
人们来到这里,都会停下脚步,放下鲜花,向这位枕戈待旦了大半辈子的将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邓小平与许世友
结语
自古忠孝难两全,当双肩已经扛起了国家大义的时候,家庭的情感就成为了牵绊前进的脚步。为了对祖国尽忠,英雄们只能选择先抛却普通人的情感。如同许世友将军一样的英雄,中国还有许多,他们放弃了对家庭的向往,换来了被阳光照耀的新天地。或许我们以浪漫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牺牲,会没有那么感到痛心。当他们去往另一个世界的时候,相信他们的家人也会满怀欣喜地迎接他们,为他们而骄傲。
我们在战位报告丨海军山东舰勇立潮头驰骋万里海疆原标题海军山东舰(引题)勇立潮头驰骋万里海疆(主题)解放军报记者钱晓虎梁蓬飞特约记者李维通讯员杜黎鑫习近平天高云阔,碧波万顷。南海某海域,海军山东舰如开山巨斧,划开一望无际的深蓝海
美劳工关系委员会特斯拉不得禁止员工穿工会T恤来源新浪科技北京时间8月30日早间消息,据报道,美国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NLRB)当地时间周一裁定,特斯拉不得禁止员工在工厂内穿着带有工会徽章的T恤,因为此举侵犯了劳动者的权利。N
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
16岁女护士曾为黄继光整理遗体,多年后万分悔恨我不该那样做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人民记录了许多抗美援朝战争的感人事迹,但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记录较少没那么深刻流传较狭窄。有人想过这是为什么吗?笔者个人认为,这应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带走了多少财富?前言1949年12月10日下午,蒋介石带着儿子蒋经国在众人的护送下,悄悄逃往成都凤凰山机场,中美号专机已经等候多时。来到机场的蒋介石匆匆登机,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飞机驶离凤凰山机场
1951年,担架员战神附体独杀39人,组织15人三次击退敌军冲锋1951年,正面与敌军正面作战的志愿军阵地中,一名担架员突然自立门户,要求所有战士听他指挥。要知道,这样的行为在战时可是大忌,就算是当场枪决担架员,也没有人敢提出不同意见。那又是为
杨贵妃与安禄山有那么多绯闻,为何唐玄宗毫不在乎?头条创作挑战赛今天咱们来说一位唐朝有名的人物安禄山,也是安史之乱的发动人之一。他与杨贵妃之间也是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史书记载安禄山是突厥人,因突厥各部落之间纷争不断,他从小就跟
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一)1976年9月9日,这是一个永世难忘的日子,一代伟人毛泽东溘然长逝,顿时山河呜咽,草木含悲,亿万人民极度哀伤,痛哭悲泣。毛主席呀,您从青少年时期,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一身虎气
澳门回归顺利吗?不,葡萄牙政客曾提出2017年归还澳门比起香港回归的一波三折,澳门回归看似相对比较顺利,但是,背后也有着看不见的刀光剑影的博弈!从1986年开始,关于澳门回归,中葡双方前后进行了四轮谈判,1987年的4月13日,中葡两
为什么元帅和大将绝版了?开国十大元帅是指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十位军事家,即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他们也是新中国唯一的十位元帅。十大元帅是反复酝酿的结果。最初的名单里,
快递江湖价格战落幕,顺丰有意外变化中国商报(记者蒋永霞文图)上市快递企业最近陆续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今年上半年快递企业业绩整体向好,营收和净利润普遍高速增长。快递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快递行业低价竞争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