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爆了,因为她说我的女儿不需要善良
前一段时间,小红书上热帖《我的女儿不需要善良》,评论两千多条,大家站队吵翻了天。
分享出来请大家探讨一下:
作者:@琳琳宝贝的妈咪
事情并不复杂。
妈妈带女儿买寿司,只剩最后一份。后面又来了一个小男孩也表现得非常想要,久久不肯离去,于是小女孩思想斗争半天,痛下决心要让出寿司,结果妈妈还是坚持买下了寿司。
因为当妈的觉得,没必要用让给别人换取夸奖,自己开心比别人开心更重要。还觉得社会鼓励女孩善良温柔,却没有给予女生不善良温柔的权利。
对强者产生同情的想法,值得爹妈警惕。
然后,评论区就吵翻了天:
图片来源:@腰线
有人觉得当妈的行为非常毁三观,现在小孩三观不正是因为父母三观沦丧;
有人觉得妈妈做得很对,世界不应该只让女性具备美德。不要求男性具备同样的谦让和感激精神,就是十足的PUA;
还有人觉得,没必要强加自己的善恶是非观念给小孩,当妈的可以给她分析利弊,但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对错。
看完故事我在想,如果我遇到这件事儿会怎么办?多半会任由姐姐的性子去,喜欢让就让,不想让就买下来。
至于其它的,别人表达不表达感谢,她开不开心,我都不会太多想,也不会去帮她分析利弊(因为利弊均等),每个人都要感受自己选择的结果——
被感谢了她觉得心里很暖,可能比吃上寿司还要高兴;没被感谢也能顺便学会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善意都会得到正面反馈。
都不算是一件坏事。
当然,我也不会因为她不要寿司就夸她善良,鼓励谦让是一种美德。在我看来纯粹的利他主义不图回报,她只是做了一个让自己更愉快的决定而已。
愉快,不就已经是最好的奖励吗?
由此可见,我在当小孩的人生导师这件事儿上,比鸡学业躺得更平。
图片来源:小舍得
以前我也不这样,生姐姐之前就刷了十几本育儿圣经,生怕被落下。仿佛落下一点儿,小孩的人生从此毁在我的手里。
当妈的头两年养娃如履薄冰,买几十块一把的软头硅胶勺,切碎五六种蔬菜做辅食,一个儿童浴缸大几千块,全意大利进口…
无论你如何尽心尽力,还是有一群人想要给你指导工作。
各种学费都交了一遍,包括高端阿姨亲手指导,小孩绝对不能一次喂饱,要三分饥七分饱,我坚持得特好,所以姐姐小时候没少挨饿,饿得嗷嗷哭一个小时,我还坚信这是对她未来的健康负了当妈的责。
后来我琢磨过味儿来了,婴儿期饿得都有心理阴影了,未来好不好还重要吗?
轮到弟弟不饿了,吃东西管够,他甚至没用过什么硅胶小头防卡软勺。
怕呛?不存在的。他根本忍不了慢动作,吃米粉直接用碗,咚咚咚一口闷,迟一点儿都嗷嗷嗷,看得我目瞪口呆。
按照高端阿姨的看法,这儿子未来废了。从小吃糖吃盐甚至还啃酸柠檬,百无禁忌,肯定味觉是废了。
但结果并没有。姐姐并没有因为两岁前不吃酱油,口味和弟弟有什么不同。因为长大了,一家人还是要一个锅里吃饭的。
所以,决定结果的不是什么育儿宝书,而是家庭基因。
方法论养小孩看似很科学,但其实有点像星盘算命,实际操作上没屁用,全是爹妈的精神安慰剂。
但神奇的是,任何一个网友都能为自己的观点找到理论的支撑,让你永远怀疑自己错的离谱,养得有罪。
鸡娃会被骂,被难为孩子了。不知道吗?童年的阴影要用一生治;躺平也逃不过别人的嘴,爹躺妈躺小孩不就废了了吗?你也是做父母的人,怎么一点儿责任心都没有?
反正在热心的吃瓜群众眼里,你肯定不对。
很多妈妈会陷入焦虑,我也曾焦虑过。但养了两个小孩之后发现,自己无论怎么用心、怎么折腾,小孩该什么样还什么样——
他们没有因为我每天抱着书在眼前晃,就爱上看书,拒绝看动画片;也没有因为天天听我讲「凿壁偷光」就能感受到学习很幸福;更没有因为在「8000开尔文的蓝光」下学习,就给我拿回数学满分;
自驱力没在23度的室内湿度下发芽,连主动写作业都非常困难,每天还要当妈的碎催…
这让养娃的努力有时候会显得廉价,因为小孩就不可能按你的完美路线发育。这就像种花,猛施肥浇水,它就能按照你的思路,开出脸盆一样大的花吗?
很多人不这么想,恨不得把所有的事儿都替小孩做好,把所有的人生经验直接灌进他们的脑子,替他们吃下所有的苦,避开所有的坑。
就像小红书上的妈妈,逮住机会教女儿防渣防PUA,思路清晰但未必有用,因为小孩的路也是全凭自己悟,但总是架不住家长戏多。
知识反填鸭,但她们却坚定地相信,人生经验的传承可以填鸭。
怎么不想想呢,热水烫手自己是怎么知道的?爹妈说一百遍也挡不住你跃跃欲试,烫一下就立刻学乖。换到自己养小孩就拎不清,还要操心那么多。
前两天我和姐姐聊天,说她教会了我很多当妈的道理。
就比如说,她小时候上幼儿园。第一个幼儿园老师凶小朋友悍,她年龄小很怕天天哭,一周以后我发现老师班上吼娃,我想这怎么忍!于是精挑细选了一个家庭园转过去,虽然环境不好,但老师把小孩都当亲生的看。
读了一年,她又不开心了,因为家庭园招生不好,拉拉杂杂又走了不少小孩,只剩下她和两个更小的男孩,没朋友了也头疼。
她有一天问我,能不能转回原来的幼儿园,因为院子里有两个原来班里的小伙伴。
我说,你不怕吗?她说,不怕啊。
看,小孩早就忘了自己在幼儿园里的吃苦,只想着终于能有小伙伴一起玩耍了,不寂寞。
很多父母过度关注小孩吃苦不吃苦,反而剥夺了他们领悟的机会,还觉得这孩子有点憨啊,怎么不懂得那么多。
尤其还自学了一身育儿经验,更是对细节放不下,好像不施展一下,就浪费了多年的功法。
殊不知,父母越无知小孩懂得多,因为从小靠不上爹妈,只能自己摸索。
可就算知道这是事实,又有多少人能放得开手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