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东北由盛京将军到辽东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的演变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最初,在陪都盛京设驻防内大臣。顺治三年(1646 年),改驻防内大臣为昂邦章京,昂邦是指官位高的大臣;章京,来自汉语"将军"一词,给镇守总管印。
顺治十年五月九日(1653 年 6 月 4 日)奉谕,增设"宁古塔等处地方昂邦章京",从此,宁古塔地方(包括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从盛京昂邦章京辖区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又一个完全独立的军事戍守区和行政区。东北地区也开始分属于盛京昂邦章京和宁古塔昂邦章京。今天的吉林省行政区域大部在宁古塔昂邦章京辖区内,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在盛京昂邦章京辖区里。 康熙元年(1662 年)十一月,宁古塔昂邦章京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同时,"盛京昂邦章京"迁徙辽东,改统辖今辽宁地区的"昂邦章京"为汉称"镇守辽东等处将军",简称"辽东将军",康熙四年(1665年),又改称"镇守奉天等处将军",简称"奉天将军"。而到了乾隆十二年(1747年)"辽东将军"又移驻回盛京,定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又叫回到"盛京将军"的名称。
康熙十五年(1676 年),宁古塔将军奉命移驻船厂(今天的吉林省吉林市),与吉林副都统同城驻防,合署办公。宁古塔留一员副都统驻守。乾隆十五年(1751 年)十二月十九日,宁古塔将军衙门及所属部门关防,一律铸印"船厂"字样, "船厂"作为地名首次用于将军印信,这时的宁古塔将军,也被称为"船厂将军"。
宁古塔将军是宁古塔地方的最高军政和最高行政长官,负有"绥和军民、秩祀山川、辑宁边境"的职责,以"军府之规" ,行"旗民之治" ,全面统辖八旗官兵戍守全境。将军统辖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的一切事务,同时,还全权负责境内府县民人事务,集军政、民政于一身。驻防八旗受治于将军,将军直达兵部。
总体来讲,将军一职相当内地行省巡抚或总督,但因为是在驻守清朝的肇兴重地,全权掌握地方军政与民政,其地位与职权大于其他行省的总督和巡抚,委任时也更为隆重。
宁古塔将军是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初制正一品。从满洲、蒙古副都统和本处副都统中选任。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议准,将军官缺可从满洲任汉军副都统中选用。
清初,宁古塔将军镇守疆域范围包括:"东至海(就是今天的日本海)三千余里;西至威远堡边门五百九十五里开原县界;南至长白山(南鸭绿江)一千三百余里的南朝鲜界;北至拉哈福阿色库地方六百余里的蒙古界;东南至希喀塔山(也就是锡赫特山脉) 二千三百余里海界(指黑龙江口外、库页岛和善塔尔群岛东北海,即今鄂霍茨克海);西南至英额门七百余里的盛京将军界;东北至合者(即赫哲)、飞牙喀三千余里海界;西北至黑儿苏(也就是赫尔苏)门四百五十余里蒙古界"。这个区域包括外兴安岭、乌第河以南,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两岸的全部地区,包括库页岛在内的沿海及其它岛屿。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廷又添设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简称"黑龙江将军",驻黑龙江东岸的黑龙江城(今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附近的维肖洛耶村)。从此,形成了辽东将军、宁古塔将军、黑龙江将军并立,共同镇守东北地区的体制,这也是后来东北三省行政区域的最初雏形。
宁古塔将军辖区相应的做了调整:将原属宁古塔将军辖属的亨滚河上源支流哈达乌拉河,黑龙江北岸的毕占河以及东流松花江等河流以西之地分出,划为黑龙江将军辖区,这些河流以东地区,包括松花江以东,乌苏里江、绥芬河、牡丹江、图们江流域,黑龙江下游亨滚河以南至海诸岛,包括库页岛,仍归宁古塔将军镇守。
宁古塔将军辖区共管治15个旗署和一个厅两个县民署。其中,属吉林省现辖区的有: 吉林、伯都讷(今天的扶余市)、乌拉(今天的永吉县)、珲春、伊通、额穆赫索罗(今天的敦化市)、伊通门(今天的长春市南 40 里处)、巴彦赫佛罗门(今天的舒兰县西黄山咀子)、赫尔苏门(今天的怀德镇南)、布尔图库门(今天的四平市东南)等 10 个旗署,吉林厅和长宁县。现辖区中的白城、洮南以及柳条边东的梅河、通化、白山等市、县大部地区,当时归属辽东将军辖区。
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宁古塔将军改称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简称"吉林将军"。吉林将军之下分设吉林、宁古塔、三姓、伯都讷、阿勒楚喀五个副都统和珲春专城驻防,管理满洲、蒙古、汉军、锡伯、巴尔虎等旗户,以及"打牲之部"。
黑龙江将军最初驻扎在瑷珲城,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移驻墨尔根城(今嫩江县城)。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移驻齐齐哈尔城。
黑龙江将军辖区初期,广袤数千里。东至毕占河、南至松花江,与吉林将军辖区接壤;北至外兴安岭与俄罗斯为界;西至喀尔喀接车臣汗部界。南北距3800余里,东西距3100余里。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签订《尼布楚议界条约》,确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即以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至海为界。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中国领土,左岸为俄国领土;外兴安岭至海,岭南为中国领土,岭北为俄国领土。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待定另议。
黑龙江将军,初期先后分设黑龙江、墨尔根、齐齐哈尔、呼伦贝尔(今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布特哈(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呼兰6城。至光绪年间,又先后增设兴安城(今嫩江县境内)和通肯城(于海伦河北新建通肯城),史称"黑龙江八城"。到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黑龙江将军辖区先后设置呼兰府、绥化府、海伦直隶厅、黑水厅(今龙江县)、大赉厅(今大安市)、肇州厅、安达厅、巴彦州、木兰县、兰西县、青冈县、余庆县(今庆安县)、拜泉县、大通县(今通河县)、汤原县,计2府、5厅、1州、7县。
盛京将军下辖奉天、锦州、熊岳三个副都统,东至兴京边二百八十余里吉林乌喇界,西至山海关八百余里山海卫界,东南至金州南境七百三十余里海界,北至开原边二百六十余里,东南至镇江城五百四十余里朝鲜界,西南至海八百余里,东北至威远堡二百三十余里永吉州界,西北至九官台门四百五十余里蒙古界。
盛京将军主要驻防地为盛京、兴京、凤凰城、义州、牛庄、锦州、金州、辽阳、熊岳、复州、宁远、广宁、铁岭、开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