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听说隔壁小区一个孩子高考结束就跳楼了。孩子父母哭着说,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他们会尊重孩子,不会再逼着孩子学习了。 如果孩子学习好了,但是心理出现了问题。比起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啊! 在《心理韧性》一书中指出:不管孩子是普通人还是学霸,拥有心理韧性很重要。 什么是心理韧性呢? 书中称,心理韧性简称韧性,也被称为抗逆力、抗挫力、复原力、回弹力等。 简单说,心理韧性也是成长力,当一个人经历了挫折和困难,不仅能恢复正常,更能从中获得成长。 这本书的作者安妮(Annie Liu)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的学生,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另外,安妮除了这么多头衔外,最重要的是她是一个母亲,她的孩子曾也经历了心理问题,书中记录了她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她的反应和应对方法。 作者认为,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心理韧性很重要,拥有心理韧性的人可以拥有: 更强的适应力、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抗压能力、更好地调节消极情绪、更容易减轻抑郁、焦虑和创伤后遗症的症状、更快加强免疫系统功能、更容易体会幸福感… 那我们如何才能培养拥有心理韧性的孩子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影响孩子心理韧性发展的因素:风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 也就是说,心理韧性的培养,就是一个提升保护性因素、降低风险性因素的过程。 作者提出,要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需要提升以下九大能力: 1.忍耐挫折,心理免疫 2.乐观心态,认知重建 3.审视价值,活出意义 4.成长心态,直面失败 5.关注健康,养护身心 6.管理情绪,调控感受 7.建设关系,心怀感恩 8.管理压力,达致平衡 9.解决问题,有效应对 另外,我们也可以带着孩子看书看电影,从名人故事中获取力量。 比如,苏轼的一生,贬谪不断,但他都能苦中作乐,把酒言欢,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在《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中,弗兰克尔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就是好好活着! 我们必须重视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这样一种意识:万一遇到意外,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一定会拼命活下来。 当一个拥有如此强悍生命力的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就再也难不倒他了,更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