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马场的前世今生
呼和马场原名为呼和军马场,成立于1953年,当时的任务是为部队养殖军马。地处乌兰浩特市东北30公里,现隶属于兴安盟农牧场管理局,总人口4126人,在职职工782人,目前是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国有农垦企业,总占地面积48万亩,其中草原16万亩,林地6万亩,耕地13.23万亩。下设7个农牧业生产队,1个现代农业管理区及物业管理、畜牧综合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林业站等职能部门。 2016年完成播种面积13.23万亩,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8.2万头(匹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4亿元,机械总动力40074千瓦,实现经营利润400万元,人均收入24080元。
一、艰苦创业篇
"林海觅路,荒岭安营,冰河捞木,雪原马鸣"这是拓荒者曾经的誓言,翻开呼和马场厚重的历史,1953年,那震撼世人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八十多名现役官兵离开硝烟还没散尽的战场,组成牧业分队奔赴千古荒原,为了祖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保障军马供给,他们唱响"解甲归田、铸剑为犁"的雄浑壮歌,承担起开发建设北大荒的新使命:打地铺半夜醒来一身水,搭窝棚身子伴着寒风抖,当年的拓荒者用坚实的臂膀和挺拔的脊梁开出了千古荒原上的第一犁,从此诞生一个光荣与梦想的名字——呼和马场。
呼和马场的历史不仅是战天斗地拓荒诗篇,更是一首艰苦创业的奋进之歌,曾经的转业官兵、知识青年在这里开荒种地、屯垦戍边、饲喂军马、工作生活,为农垦事业建设奉献了最好的青春年华,有的献出宝贵的生命、有的因工伤残,也有的因业绩突出受到过多次表彰,总之,他们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热血,照亮了祖国北疆。如今农垦事业今非昔比,这些老农垦、老同志把自己的奋斗与追求、光荣与梦想、快乐与幸福深深融入这片光荣与梦想的土地,也许他们默默无闻,不再有人提起他们名字,但是他们的理想追求、精神品质浓缩成新时期农垦精神,愈久弥珍,虽远尤存、永不泯灭!
二、生产发展篇
农业是农垦发展的基础,在"富民强场"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呼和马场立足垦区优势,把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做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2016年,成立现代农业管理区,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新型农业生产机械,采取机地分离统一管理的经营方式,在经营管理上采取"六统一"的模式:统一农艺措施、统一物资采购、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机车管理、统一生产调度、统一销售产品。通过不断的发展,现代农业管理区已经集约经营了3万亩土地,全程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方式日趋合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呼和马场农业生产的排头兵。此外,现代农业管理区还向其它职工群众提供生产服务,拓宽了增收渠道。呼和马场计划在未来几年里,以合作社的形式把集中连片的农田整合后实施集约化经营,让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上解放出来,从事其它产业,增加职工收入。
为了改变"雨养"农业的现状,呼和马场在2017年开始实施低水高调微喷滴灌项目,该项目是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农作物进行有效灌溉的先进措施,可以达到节水增粮的目的。多年以来呼和马场的农作物都是以种植玉米为主,但由于受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影响,玉米市场价格出现下滑,为了稳定职工的收入,呼和马场积极引导职工调整种植业结构,先后调整种植了水稻、油葵、中草药等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逐步改变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发展特色农业,也是该场积极打造的重点产业之一,目前,一个占地3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一个集观光、采摘、游玩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园区,将成为呼和马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牧业也是呼和马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现在的牧业生产已经由过去的粗放型经营,向舍饲喂养和集约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呼和马场计划在未来几年里把场区内饲养的绵羊,通过胚胎移植等方式,逐步进行新品种改良,从而提高养殖效益。为了做好国有农场资源向资本的转化,呼和马场对原有草牧场进行了重新整合,经过整合已有7万多亩草牧场实施了公有管理,这样既扩大了企业资本积累又为发展规模养殖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夯实农牧业基础的同时,呼和马场加快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色养殖业、餐饮业、商品零售业、社会服务业蓬勃发展。2016年,全场民间经济合作组织有21家,个体工商户42家,从业人员433人。
1954年呼和马场国民生产总值150万元,人平均年收入87元,固定资产投资105万元。2016国民生产总值1.4亿元,人平均年收入24080元,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在这60多年里,生产总值增长了93倍,人均年收入增长了276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76倍。这些发展成绩不仅印证着马场发展的历史,也预示着企业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民生改善篇
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一簇簇迎风绽放的丁香花,一栋栋整齐排列的砖瓦房,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宇。如今的呼和马场,已经成为一座花园式的小城镇。
近年来,呼和马场抓住国家实施危旧房改造政策机遇,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开工建设幸福家园住宅楼38000平方米,让职工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12年投资100多万元新建80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2016年呼和马场把"美丽场队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全场干部职工带着热情和责任,大力实施路、房、墙、场区绿化等工程。同时,对场区内的卫生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对场部地区和重点连队的老旧房屋和院墙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场区内绿化植树9506棵,累计维修和改造院墙44138延长米,彩砖铺设人行道23950平方米,铺设马路牙石10427延长米,清理垃圾3.03万立方米,全场硬化水泥路已达42公里,经过全场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场区内的环境卫生和场容队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为孩子们学有所教,呼和马场投入100万元,对校区和幼儿园内进行了硬化,完善配套设施,争取国家投资建成一栋现代化教学楼,为适龄儿童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为了职工病有所医。呼和马场对职工医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更新了医疗设备,2016年,全场有3161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82名职工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全年有281名患病职工得到了救治,报销医药费380万元,基本医疗实现全场覆盖;2016年为减轻职工负担,企业为全场职工补交1996—2003年养老统筹金189.28万元,让职工充分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四、党建谱新篇
认真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以落实"改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和中央八项规定为载体,呼和马场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份发挥,每年开展的"先进单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奋斗热情;新农场美丽庭院户、新农场致富带头人、"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有效带动了农场社会主义新风尚。群众文艺蓬勃兴起、广场文化异彩纷呈,广播影视多姿多彩,平安建设和谐有序,"勤俭、自立、诚信、互助"成为呼和马场新时代的精神符号,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不断涌现,成为建设现代化农垦企业排头兵,呼和马场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盟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盟农垦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改革谋发展,发展谋新篇。农垦体制改革已拉开序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呼和马场干部职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为了历史的责任,为了赢得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呼和马场在建设新农垦的道路上将再一次扬帆起航!
注明:文章 照片由呼和马场宣传科刘博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