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怪"是由南京人平时饮食、起居等等一些特有的习惯而来的俗语:"十大怪"的说法有几种,老南京习俗中是指以下:早餐烫饭搭小菜,夏夜乘凉睡门外,满街靸板跑得快,穿着裤头扎皮带,家家春夏吃野菜,"四件"比肉卖得快,城墙走向无规则,抬着菩萨游大街,弹子洋画娃儿爱,下昼菱藕串巷卖。 早餐烫饭搭小菜,"烫饭"是前一天的米饭,早上加水煮开来吃,"小菜"就是萝卜鲞、胡萝卜枝、大头菜一类的酱菜;"四件"比肉卖得快,"四件"是指"鸭四件",即翅膀和脚爪;抬着菩萨游大街,以前老南京在市内经常会有庙会,比如东岳庙会、城隍庙会等,庙会中就有抬着关菩萨出巡的活动;弹子洋画娃儿爱,"弹子"和"洋画"都是小孩儿爱玩的玩具,"弹子"是小玻璃球,"洋画"是一两寸见方的印制的画片;下昼菱藕串巷卖,"下昼",指的是"吃下昼",下午三四点以后吃买走街串巷叫卖的小吃,有老菱、熟藕、热玉米、炒元宵、糖粥藕、煮山芋、糖芋苗等等,宛如现在的下午茶。 你好,觉得这个问题还挺有趣的。特意查了一些资料,现在的南京十怪分为老"十大怪"和新"十大怪",但都反应了过去和现在的南京一些生活中的特色,很接地气,总结的很到位。 老"十大怪":一怪是,南京的城墙怪,古代的城墙基本都是方形的,而南京的明城墙不园不方,好似粽子形状,此为一怪; 二怪是,毛娃满月抱门外,毛孩满月那天说抱离家越远以后胆子越大,你家小孩如果没满月的话可以试试;此为二怪, 三怪是,羊肠小巷出不来,小巷众横交错,很难从里面走出来,此为三怪; 四怪是,马桶家家晒,以前晚上用厕所都是马桶,白天倒掉后需要清洗,清洗完乐后就放在路边晒干,同时初异味,此为四怪; 五怪是,穿着裤头扎皮带,上了年纪的大汉喜欢这样穿; 六怪是,老头怕老太,不是真怕,更多的是疼爱爱情,此为六怪; 七怪是,街边摆比赛擂台,比如象棋啊等一些娱乐项目; 八怪是,家家迟野菜,主要是一些应季的野菜,比如荠菜、马兰头、菊花脑登可口野菜; 九怪是,四件卖得比肉快,四件主要是家禽等的翅膀和爪子等; 十怪是,石头满街卖,南京的特产雨花石,听说还可以去河里捞,水深危险,注意安全; 新"十大怪": 一怪是,依然是老头怕老太,看来不管什么时候老头都爱老太, 二怪是,萝卜当水果卖,可以过会拿过去煨鸭汤; 三怪是,鸭子卖得比鸡快,确实鸭子游不出南京,鸭血粉丝汤; 四怪是,小杆子买不起房还不起债,苦了年轻人; 五怪是,车子不得走路快,堵堵堵,不过现在交通好多了,地铁很方便; 六怪是,还是爱吃野菜; 七怪是,房子拆得快; 八怪是,报纸卖得快; 九怪是,公交开的像拉力赛; 十怪是,白领爱吃虫眼菜,觉得这样的菜没有打过农药,所以虫子才吃。 没有来过南京的可以去南京玩玩,中山陵、夫子庙、玄武湖、紫金山,各种好吃的酱鸭、盐水鸭、烤鸭、鸭血粉丝汤,真香。 开讲: 你知道哪几怪? 今天给大家来科普的! 在南京生活了这么久 你知道南京还有十大怪这一说吗? 不知道没关系 一怪, 城墙格局怪。我国古代的都城历来都取方形,唯有南京明城墙的建造,突破了这一古制,建成了不圆不方、好似等边粽子形状。 二怪, 毛娃满月抱门外。婴儿满月那天,家人作兴将孩子抱出门外,且越远越好,说是可让孩子见世面,将来胆子大。 三怪, 羊肠小巷出不来。昔日城南地区大小巷子纵横交错,七拐八弯的,陌生人走进去分不清东南西北,很难绕得出来。 四怪, 马桶满街晒。过去市民居住条件差,几乎家家用马桶方便,早晨倒掉清洗后,都晒在街边。 五怪, 穿着裤头扎皮带。解放前后,一些上了年岁的老汉,爱穿一种宽腰对襟式的大裤头,穿着时将身腰收紧,两头对叠,外扎皮带。 六怪, 老头怕老太。这里的"怕",是对老夫妻俩互敬互爱的戏称,多褒指那些模范丈夫。 七怪, 石头满街卖。著名的雨花石是南京的特产,故街头路边多有小贩叫卖。 八怪 ,街边摆擂台。南京的一些老年人爱在路边下棋、打扑克,以休闲娱乐。 九怪, 家家吃野菜。每到春夏季节,荠菜、马兰头、菊花脑等野菜大量上市,家家购买做菜肴,因其有清凉败毒的功效。 十怪, "四件"比肉卖得快。"四件"指家禽的翅膀、爪子。生活条件好了,吃肉的人反而少了。 再看看新南京十大怪: 一怪 老头怕老太 二怪 萝卜当着水果卖 三怪 鸭子卖得比鸡快;四 怪 公交开滴像拉力赛; 五怪 白领爱吃虫眼菜; 六怪 裤衩满街晒; 七怪 不爱鱼肉爱野菜; 八怪 小杆子买不起房还不起债; 九怪 男少女多满大街找不到爱; 十怪 车子么得走路快。 不管是老十怪还是新十怪 都提到了南京人爱吃野菜 立春已过,南京人又要把野菜搬上饭桌了 来看看你都吃过哪些? 马兰头 脆嫩的外形,沁人心脾的滋味,当然是作为前菜和开胃小菜的绝佳选择,不少酒家的前菜就是剁碎的马兰头拌以香干麻油。 春节期间大鱼大肉吃过了,不妨吃吃这凉拌马兰头解解腻。 香干马兰头 豌豆头 如果自家有菜园真是再惬意不过了,可以自己亲手摘豌豆头,一种收获的喜悦感油然而生。被摘了头的豌豆,过了几天又能长出更多的新的头来。 豌豆头茎叶柔嫩,煮汤、下面、清炒都是超级鲜美!哪怕是简单的煮个面,加了个这豌豆头顿时感觉就不一样了。 清炒豌豆头 茼蒿 喜欢吃的人会觉得口感清新又独特,吃不惯的会觉得这是什么奇怪的味道,接受无能。 茼蒿味道微苦回甜,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一般拿来凉拌或者炒蛋,不过现在茼蒿也普遍了,所以很多火锅店也流行涮茼蒿。 清炒茼蒿 香椿头 这可真是个炸弹啊,和香菜一样,吃货分为鲜明的两派,一派爱香椿爱得要死,另一派恨不得给它改名叫"臭椿"。 最经典的吃法莫过于香椿炒鸡蛋了,相对来说也更好接受一些。凉拌香椿对于不爱这口的朋友是个挑战啊! 香椿炒鸡蛋 芦蒿 南京人对芦蒿可是爱得深沉,凡是到了芦蒿上市的时候,几乎每天吃饭时候都会有芦蒿;走进各大餐馆、小吃店,翠生生、绿莹莹的芦蒿都是被摆在夺人眼球的位子。 芦蒿以鲜嫩茎杆供食用,清香、鲜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早在明朝,芦蒿与笋同拌肉食之,最为美味,碧如玉针,良于他方所出。芦蒿可凉拌或炒食。嫩茎及叶作菜蔬或腌制酱菜。 芦蒿炒香干 菊花脑 身为一个南京人却没吃过菊花脑的,那小编不禁要怀疑你可能是个假南京人了。尤其是夏日,更是离不开这菊花脑。 菊花脑鸡蛋汤是夏日防暑清火的佳品。菊花脑不仅营养丰富,且有清热解毒,调中开胃,降血压之功效,有特殊芳香味,食之凉爽清口。可以炒食、凉拌或煮汤。 菊花脑蛋汤 荠菜 这应该是知名度最高的野菜了吧,超市冷冻柜都能看到它,先别急着否认,你肯定见过:荠菜猪肉水饺! 长在地上辨识度还蛮低的,就像一团草嘛,但花还是很有辨识度的,米粒大小的白色小花很好认,但开了花的荠菜已经老咯,口感不好。 荠菜猪肉水饺 枸杞头 枸杞可真是浑身是宝,秋天我们可以吃它鲜红的浆果,夏天可以采食它紫色的花朵,春日里,枸杞的嫩茎叶也是美味的时蔬之一。 《红楼梦》里就曾提到薛宝钗喜吃"油盐炒枸杞芽",可见确实是雅俗共赏的好食材。 清炒枸杞芽头 小贴士吃野菜要注意 1、野菜不可多吃; 2、不认识的野菜不要吃; 3、受污染的野菜不要吃; 4、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野菜,依个人体质而定; 5、有些野菜需长时间浸泡; 6、野菜要注意烹饪方法。 南京新十大怪,条条戳心! 第一怪,排队买片鸭,回家笑哈哈。 第二怪,中午吃小煮,香肠配皮肚。 第三怪,紫峰在不在,主要看雾霾。 第四怪,初夏梧桐毛,出门戴口罩。 第五怪,地铁满城飙,就不去板桥。 第六怪,土著到处跑,除了夫子庙。 第七怪,南北两广场,都属南京站。 第八怪,三山与五岳,全在大河西。 第九怪,出身江苏内,人称皖省会。 第十怪,工资撵房价,永远够不着。 大家好!我是馍馍!今天我们来聊聊南京的"十怪"。 第一:城墙格局怪:一般情况下,城墙的形状是方方正正的,而南京的城墙形状像粽子! 南京城墙 第二:毛娃满月抱门外:正常孩子满月前后都是尽可能的在家里不带出门,但南京小孩满月当天,就是尽可能的带的远远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将来胆子大! 第三:羊肠小巷出不来:南京留存的巷子,交错纵横,进去后就会没有了方向感,感觉像迷宫一样。 羊肠小巷 第四:马桶满街晒:以前南京方便都是用马桶,白天清洗后都习惯性的放在路边晒! 第五:穿着裤头扎皮带:这是解放后老汉的习惯,宽松大裤头,腰间收紧,同时扎着紧凑的皮带! 第六:老头怕老太:这个不是四川的"耙耳朵",而是夫妻相敬如宾,夸赞丈夫表率做的好。 第七:石头满街卖:这是石头就是南京的特产雨花石了。 南京雨花石 第八:街边摆擂台:这不是真的擂台,而是老年人聚集在路边消遣,下棋,打扑克等。 第九:家家吃野菜:因为夏天的时候,荠菜,马兰头和菊花脑等野菜进入了市场,而且可以清凉祛毒的作用,所以南京人习惯都做成菜。 野菜荠菜 第十:"四件"比肉卖得快:这是啥意思呢,这个"四件"不是四件套的意思,这是禽类翅膀和爪子!南京生活品质逐渐提高,吃肉的人逐渐变少了,但是这个翅膀和爪子却深受南京人的喜爱! 这是南京流传已久的"十怪",但现在又出现了新的"十怪",有南京的朋友可以分享下喔! 再见!我是馍馍! 老南京秦淮河两岸马桶排队晒! 南京"十大怪",是关于南京的一首顺口溜,最早出自何处已经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面既有南京人自己的骄傲,也有外人看南京的新奇。 做人尚且想要特立独行,作为十朝古都的南京,没有点特别的地方,反而令人不可思议。 一怪,城墙格局怪 二怪,毛娃满月抱门外。 三怪,羊肠小巷出不来。 四怪,马桶满街晒。 五怪,穿着裤头扎皮带。 六怪,老头怕老太。 七怪,石头满街卖。 八怪,街边摆擂台。 九怪,家家吃野菜。 十怪,"四件"比肉卖得快。 这十怪,涵盖了南京的历史和风土人情,请听我给你一一道来。南京的明城墙 公元前473年,南京以"越城"名义建城,开启南京的建城史,当时这座城虽然小,但十分规整,四四方方的。这也是大多数城池的样子。 但是600多年前的明城墙却偏不,作为墙总长33.676千米,现阶段全世界现有经营规模较大 的古城城墙,它既不圆,也不方,甚至是一个难以描述的形状。 其中缘由,有各种说法,有人认为南京明城墙是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头像为基础修建的,这多少带了点现代人的烂漫想象。 南京大学专家教授贺云翱的说法比较可信,南京的地貌繁杂,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建设都城的城墙自然应该因地制宜,也就是古人所崇尚的"天人合一",说到底还是因为南京的天赋自然所决定的。 满月习俗 其实,现在的南京人极少讲究这个,在满月这天把毛娃抱得远远的,希望孩子以后胆子大、有出息。反而是科学育儿,要让孩子多晒太阳,但不会跑太远,不方便,也担心城市空气环境不好。 估计很多南京本地人,都不太清楚这一怪,得问问上了年纪的老南京了。 南京的小巷子 俗话说,"北京胡同,南京巷子"。 南京的历史气息,有一半都被巷子继承了下来。 南京的巷子,一是数量多,就像一坛坛陈年的酒,散发出独特的酝酿之味。 南京的巷子,二是有故事、有文化、有继承、有人情烟火味,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巷子名,都大有来头。 有数字系列的,一条巷、二条巷、三条巷、七家湾、三牌楼、四牌楼…… 有"马系列"的,饮马巷、马台街、泥马巷……南京的很多地名都和马有关,比如著名的马群,过去就是养马的地方,也是朱元璋那时候留下来的遗产。 还有云集美食的地方,比如科巷,如今也藏着很多网红打卡点,童记熏晕、藕饼、三姐酒酿…… 所以,就算是新兴的老门东,巷子的特征也非常明显,只是太刻意了一点。到了南京,如果不到寻常人家的巷子里逛一逛,这南京啊只来了一半。 晒马桶 其实,就算在过去,大家普遍用马桶的年代,这也不是南京独有的,而是一种江南特色。 南方人爱用马桶,也叫"夜香",味道自然不好闻,每天洗涮之后肯定要晾晒,除味、除湿,虽然看着不雅,但却是对自家人健康的重视。 过去嫁女儿,十里红妆里少不了的就是马桶了,你说有多重要。 旧时扬州晒马桶 穿裤头扎皮带 这个非常具有年代感,特指解放前后,在有火炉之称的夏天,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汉,喜欢穿一种宽腰对襟式的大裤头,要在过去肯定就是用布条一扎,但是在当时,皮带是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所以就出现了这种大裤头扎皮带的不伦不类的穿法。 但是,现在穿裤头扎皮带,成了一种时髦,皮带失去了实用功能,而成了装饰物。 老头怕老太 其实在经济发达、文化程度高的地方,女性的地位就越高,老头是真的怕老太吗?当然不是。 因为,平等主张根深蒂固,所以大男子主义在南京是没有市场的。 但是又不同于上海男人的小家子气和精明劲,南京的老头更多的是一种豁达和包容。 雨花石 只有南京有雨花石啊! 这一怪,可真是浓浓的自豪了。 如今去夫子庙,依然还有一抓一把的雨花石在卖,当然也有名贵的,可以看出各种图案的。 其实我还蛮担心的,雨花石会有一天被采空吗? 街边龙门阵,摆开擂台众人围观 下象棋和养鸟的,最有市场 只要有人摆出来,就有人来围观,清一色的大爷们 这就和福建人路边喝工夫茶是一样的,就是一个地方特色 春天野菜宴 南京人的春天,野菜少不了,一定要把"七头一脑"吃进嘴里,才算是春天。 荠菜、枸杞头、马兰头、苜宿头、香椿头、马齿苋、菊花脑、蒌蒿、鹅儿肠,这里面除了菊花脑,合称为"旱八仙"。 还有"水八仙",藕、菱、慈姑、芡实、荸荠、水芹、茭白、菱儿菜。 所谓"三天不吃青,肚里冒火星。" 最后一怪,四件 家禽的翅膀、爪子、鸭脖之类的,像我就爱吃锁骨,真正大块的肉反而引不起我的兴趣。 这就是生活条件好了之后,人的馋在作怪。 至今,我还对小时候,一边喝粥一边啃鸭骨头的滋味,怀念不已。 这样的南京,你爱了吗?反正我是爱上了。 南京"十大怪"有很多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出现了不同的版本。下面是老南京的十大怪,反映了老南京当时的风俗风貌,现在看来别有一番风趣。 老南京十大怪: 一怪,城墙无规则。 我国古代的都城历来都取方形,唯有南京明城墙的建造突破了这一古制,建成了不圆不方、好似等边粽子形状。 二怪,毛娃满月抱门外。 婴儿满月那天,家人作兴将孩子抱出门外,且越远越好,说是可让孩子见世面,将来胆子大。 三怪,羊肠小巷出不来。 昔日城南地区大小巷子纵横交错,七拐八弯的,陌生人走进去分不清东南西北,很难绕得出来。 四怪,马桶满街晒。 过去市民居住条件差,几乎家家用马桶方便,早晨倒掉清洗后,都晒在街边。 五怪,穿着裤头扎皮带。 解放前后,一些上了年岁的老汉,爱穿一种宽腰对襟式的大裤头,穿着时将身腰收紧,两头对叠,外扎皮带。 六怪,老头怕老太。 这里的"怕",是对老夫妻俩互敬互爱的戏称,多褒指那些模范丈夫。 七怪,石头满街卖。 著名的雨花石是南京的特产,故街头路边多有小贩叫卖。 八怪,街边摆擂台。 南京的一些老年人爱在路边下棋、打扑克,以休闲娱乐。 九怪,家家吃野菜。 每到春夏季节,荠菜、马兰头、菊花脑等野菜大量上市,家家购买做菜肴,因其有清凉败毒的功效。 十怪,"四件"比肉卖得快。 "四件"指家禽的翅膀、爪子。生活条件好了,吃肉的人反而少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南京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在中国的历史上拥有辉煌璀璨的篇章。 源远流长的历史造就了南京的独特韵味,南京孕育的诗画儿女为这座城市增添着风雅精致,即使是默默无闻的历史过客也在为南京贡献家常风趣。 一怪:城墙无规则 我国古代的都城历来都取方形,唯有南京明城墙的建造突破了这一古制,建成了不圆不方、好似等边粽子形状。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城墙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形成由内向外"南斗北斗"的环套格局。 其中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公里,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垣,还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成功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 明城墙也是游客们拍照打卡的胜地哦。登临城墙,一览南京风光;身着汉服,尽显古韵芳华。 二怪:毛娃满月抱门外 婴儿满月那天,家人作兴将孩子抱出门外,且越远越好,说是可让孩子见世面,将来胆子大。 三怪:羊肠小巷出不来 昔日城南地区大小巷子纵横交错,七拐八弯的,陌生人走进去分不清东南西北,很难绕得出来。 南京城南有一条狭窄的小巷,名称"孝顺里"。相传,清末时,这条小巷里有户人家,有一个非常不孝的儿子,苛待年迈老母,臭名在街坊邻里间无人不知。江宁知府李璋煜得知此事后亲自介入。不知李璋煜用了什么巧妙办法,竟让这个不孝子,开始懂得纲常人伦。后来,儿子洗心革面,对待母亲非常孝顺。周围居民为了纪念这件事,便把这条小巷命名为"孝顺里"。 您可千万不要"以貌取人",小看这条连导航都找不到的巷子,这里曾经可居住过明代开国功臣胡大海等不少历史名人呢。 四怪:马桶满街晒 过去市民居住条件差,几乎家家用马桶方便,早晨倒掉清洗后,都晒在街边。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品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提倡讲求公共卫生,南京的这一怪怕是情景不可现喽。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走访南京的时候问问老人们,听听不同时代的故事。 五怪:穿着裤头扎皮带 解放前后,一些上了年岁的老汉,爱穿一种宽腰对襟式的大裤头,穿着时将身腰收紧,两头对叠,外扎皮带。 六怪:老头怕老太 这里的"怕",是对老夫妻俩互敬互爱的戏称,多褒指那些模范丈夫。 七怪:石头满街卖 著名的雨花石是南京的特产,故街头路边多有小贩叫卖。 八怪:街边摆擂台 南京的一些老年人爱在路边下棋、打扑克,以休闲娱乐。 九怪:家家吃野菜 每到春夏季节,荠菜、马兰头、菊花脑等野菜大量上市,家家购买做菜肴,因其有清凉败毒的功效。 十怪:"四件"比肉卖得快 "四件"指家禽的翅膀、爪子。但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肉的人反而少了。小巷小吃也是不少的,边逛巷子,边吃美味,享受南京烟火味儿,妥妥的是一种幸福。 想不到我们端庄大气的南京还有这些可爱的日常吧!品味一座城市,可以从走入它的日常开始,或许没有景点的美观华丽,但也可以收获一份别致的家常快乐。 大家好,我是@逗町旅游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学习。我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 一怪,城墙格局怪。我国古代的都城历来都取方形,唯有南京明城墙的建造,突破了这一古制,建成了不圆不方、好似等边粽子形状。 二怪,毛娃满月抱门外。婴儿满月那天,家人作兴将孩子抱出门外,且越远越好,说是可让孩子见世面,将来胆子大。 三怪,羊肠小巷出不来。昔日城南地区大小巷子纵横交错,七拐八弯的,陌生人走进去分不清东南西北,很难绕得出来。 四怪,马桶满街晒。过去市民居住条件差,几乎家家用马桶方便,早晨倒掉清洗后,都晒在街边。 五怪,穿着裤头扎皮带。解放前后,一些上了年岁的老汉,爱穿一种宽腰对襟式的大裤头,穿着时将身腰收紧,两头对叠,外扎皮带。 六怪,老头怕老太。这里的"怕",是对老夫妻俩互敬互爱的戏称,多褒指那些模范丈夫。 七怪,石头满街卖。著名的雨花石是南京的特产,故街头路边多有小贩叫卖。 八怪,街边摆擂台。南京的一些老年人爱在路边下棋、打扑克,以休闲娱乐。 九怪,家家吃野菜。每到春夏季节,荠菜、马兰头、菊花脑等野菜大量上市,家家购买做菜肴,因其有清凉败毒的功效。 十怪,"四件"比肉卖得快。"四件"指家禽的翅膀、爪子。生活条件好了,吃肉的人反而少了。 再看看新南京十大怪: 一怪,老头怕老太;二怪,萝卜当着水果卖;三怪,鸭子卖得比鸡快;四怪,公交开滴像拉力赛;五怪,白领爱吃虫眼菜;六怪,裤衩满街晒;七怪,不爱鱼肉爱野菜;八怪,小杆子买不起房还不起债;九怪,男少女多满大街找不到爱;十怪,车子么得走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