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6月份的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达到51.7,高于5月3.6个百分点,也高于所有市场预期,由此结束了此前三个月的收缩趋势,重回扩张区间,并且创下2021年6月以来最高。 这大概率说明,中国经济这一轮的最底部已经过去。 5月中旬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中国经济:冰点时刻。 当时,根据中国4月份的社融数据判断,一季度到二季度,会是中国经济的冰点时刻,而且特别也提到,经济的冰点时刻, " 还有可能成为股市的翻转信号呢 " 。 现在,二季度刚刚过去,财新的PMI指数就传出如此大好消息,我认为这说明了两种情况: 1)中国经济的底部,已经过去; 2)中国股市的底部,已经过去。 如果没有猜错,接下来中国6月份的综合领先指标( CLI ),应该也会显示拐点的信号。 关于这个议题,我们不做过多的展开论述了,扯一点儿题外话。 我的读者里,不知道有没有人看中央电视台11套节目。 这个台主要是戏曲和综艺节目,观众也以老年人为主,其接广告的盈利模式呢,一般也都是针对中老年人的广告为主,比如养生,中药之类。 不过,有财经博主声称,中央11套节目居然开始广告地方政府债券了。 看这个博主的意思,大约是现在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山大,所以急于向个人、特别是不懂金融理财的老年人推销地方政府债券,这是不合适的,有问题的。 但我想说的是—— 这个财经博主可能不大懂债券。向个人,特别是向老年人推销正规的地方政府债券,我个人认为,这算是最良心的投资理财广告,我自己不要广告费,都给大家推荐过呢! 参见:" 每个有银行账户的人,都应该学会债券投资。 " 因为,对于我们中国的行政体系而言,正规的地方政府债券,其信用等级基本上和国债是一样的,有隐性央行印钞担保,属于 " 无风险资产 " ——按照中国金融市场对债券市场的分类,地方政府债券妥妥地属于"利率债"。 啥叫"利率债"? 就是说,这种债券的价格,只会跟随国家利率变化而浮动,绝对不会有违约的风险。 再进一步说,这种债券你买了之后,购买时显示的到期收益率,就是你可能获得的 最低获益 。 我们举个例子,比方某省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当前的到期收益率是3%,不管是两年期、五年期或者十年期,你现在买入,该省财政局会定期给你的账户里打利息,期限到期日前最后一天会把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一并打给你。 不用管国家利率怎么变化,到期算下来,你一定能获得年化3%的收益。 当然,如果中间因为央行利率升高,债券本身的价格是会下跌的,但你拿着就是了,一点儿也不影响地方政府给你支付本金和利息。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接下来中国利率开始下降,那我要恭喜你了,债券的价格会升高,任何一个时点,你卖出该债券,获得的收益一定会比年化3%更高。 所以,我才说,到期收益率是"最低收益"。 针对那些特别需要追求资金安全的老年人,推销地方政府债券,你说说,这是不是算"良心广告"? 说到做推销利率债这事儿,其实早在1/4个世纪前的1997年,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就特别向老百姓推销过国债。 当时的五年期国库券( 国债 ),票面利率高达10%,如果考虑到老百姓购买的折扣,到期收益率高达10.2%。 后来中国的利率一路下降,如果哪个人原来听了央视的推销而买了国库券,那,可真是老鼠掉进了蜜罐里,甜到家了——从1997年到2002年到期之前,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随便一个时点卖出,最低的年化收益也在15%以上…… 不仅如此,央视在2019年、2020年,都曾经给大家推销过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还喊出来这样的推销词: "到你支持家乡建设的时候了!" "只需100块你就能当上地方政府的债主,听好了,只需100块!" 那个时候,如果你买入地方政府债券,这两年的随便一个时点卖出,获得的年化收益率,也都会超过你购买时的到期收益率。 有人说了,美国不是有什么芝加哥地方政府破产的事儿发生么? 中国地方政府要是破产了,根本还不上钱怎么办? 更何况,你没见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地方政府举债,中央政府不会兜底,而是要考虑地方政府自己的财政偿还能力…… 你这就幼稚了。要知道,中国这种集权体制和美国的联邦体制完全不同,美国的联邦政府是地方政府将自己的权力让渡一部分给联邦政府,而中国的地方政府的权力都来自中央政府的赋予,这能一样么? 因为权力来源不同,我们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信用有明确的担保,而美国的州政府的信用和联邦政府毛关系都没有——想想看,中国地方政府发售地方政府债券的额度,为什么每年都要财政部来批准呢? 一个亲爹,管着自己儿子挣钱、借钱、花钱几乎每一项重大事件,你说如果这个亲儿子还不上钱了,亲爹会没责任?老百姓会相信亲爹不用担责任? 不可能的嘛!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无论国债还是地方债,在收益率较高的时候,都是老年人确保稳定的投资理财的首选,相比较什么P2P,或者是村镇银行存款,人家央视广告这个,你说算不算是良心广告呢? 还有,根据我个人从2019年迄今的经验,每次当中央媒体开始推销地方债或者国债的时候,大概率都是经济触底之后的回升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