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孙子兵法理论看懂东野南下攻打锦州的纠结
#《大决战》中辽沈战役林彪为什么不愿意先打锦州#
1."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孙子兵法.计篇》),主帅庙算,属于专业研判,很正常。
2.东野大军顺平齐、大郑线 南下,如果交通被断,几十万人的补给怎么办?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军事专业:外行谈战术,内行讲后勤)
3.锦州 城防坚固,这边葫芦岛 增兵,塔山顶不住怎么办?那边廖耀湘兵团顺着你的补给线西进怎么办?那可是一无补给二无退路(后来的第二补给线当时还未算在内),攻锦是明摆着的,"敌知战之地,左右相救",没有突然性的概念。锦州是"画地而守",塔山是"以寡敌众",黑山、大虎山、彰武 、新立屯恐"攻其必救"(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 》)
4.长春呢?你主力抽调南下,万一突围呢?(由"上兵伐谋"一下子降维成"最下攻城",何况攻城还不一定能有胜算,东野可是主力在的时候都没啃下长春才南下的…理论源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5.锦州如果打成焦灼战,华北国军就要来摘桃子了,又增加了变数!正所谓诸侯乘弊而起…(理论源自《孙子兵法.作战篇》)摆在东野面前的即是"微积分方程"(都需要精打细算),又是"矩阵方程"(变量太多),所以有顾虑是正常的,但他只是个专业干部,只能盯着技战术问题,所以有了那句话"问题是我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这个饭怎么吃?"而解决大局问题还要看政工干部,正如电影大决战 中罗帅的一句举足轻重的话"敌人增兵葫芦岛,我们攻打锦州确实带有些冒险性。不过,主席早在今年二月就要求我们夺取锦州,封闭东北的大门,促成全国战局大的变化。要说冒险的话,我看这个险值得冒。在这种紧要关头,应当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