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生了二胎后,我发现母爱根本不够分,想要摆脱偏心太难了
#家长百问百答#
文/兰妈谈育儿
有人说:"一碗水怎么都端不平,手心手背始终也是不一样的"
刚开始的时候还不怎么理解这句话,甚至还天真地以为定力足够、一碗水就可以端平
然而,等到为人父母之后才发现
一碗水怎么也端不平这句话,多数是形容对2份或以上感情的划分
尤其是家里面有2个孩子以上的家庭,那一碗水可就真的很难端平了
就比如前段时间到亲戚家吃饭吧,因为姐姐还没有放学,就暂时带着妹妹先走了
结果一见面就有亲戚问"怎么不把姐姐一起带着呢?姐姐要是知道你们不带她,肯定说你偏心"
讲真的,从内心是挺害怕这样的问题
作为一个二胎妈妈呢,内心也时常有一种愧疚感
今天觉得没有照顾好姐姐的心情、明天可能又觉得没有把妹妹照顾好
最无奈的想抓抓不住,还是竭尽全力去平衡母爱,结果发现母爱根本就不够分
因为,你做得再好再多,孩子始终觉得独占爸爸妈妈的爱是最好的
01
坚持把养在身边,可姐妹依然觉得偏心
自从生了二胎之后,为了公平起见,我坚持把两个孩子养在身边
妹妹刚出生时,襁褓里经常啼哭的妹妹,再加上整天为了"争宠"而花样繁多的姐姐
总觉得每天都精力不足、也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倒下了
姥姥看到我每天那么辛苦,多次劝说:
"让爷爷奶奶把姐姐照顾着,你一个照顾妹妹,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对于这样的建议,我想都不想地拒绝了
我知道姥姥的提议是好意,但同时也担心有了妹妹、姐姐会觉得抛弃了她
所以,在精力再疲惫、日子再苦的那段时间,我也从来都没有想过"让姐姐回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
日子呢,也就是那样周而复始地一天接着一天
随着两个姑娘都在慢慢长大,她们之间的矛盾和纷争也在不断愈烈
很多时候姐姐都生气地低吼着"我讨厌你们,你们都喜欢妹妹,不喜欢我"
对于姐姐的这样思想,我从内心觉得很是委屈
那些年
妹妹有的、姐姐不会少,甚至妹妹喝奶粉时姐姐也跟着喝奶粉
哄睡觉的时候更是左手抱一个、右手抱一个
再后来,等她们长大后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双份的
比如,颜色一样、款式一样、味道一样、甚至连图案和字体都一样
已经做到如此公平公正了,为什么姐姐还总是觉得偏心呢?
从多次观察了解中发现了3个隐藏端倪:
第一,每个孩子的理解均不同,对父母情感的消化更是如此
第二,父母会疲惫、可孩子对爱的需求只会越高,情感自然也不够分
第三,每个孩子都希望独占父爱、母爱,不完整的爱就很容易发展成偏心
如此看来,两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很难将一碗水端平,就是属于教育里比较正常的问题了
02
所谓的一摸一样,可能会让孩子更加委屈
有人说,两个孩子做好一摸一样就可以避免偏心这个问题了
其实,现实可未必如此
销售部有个勤工俭学的女大学生小花讲述了她的一段儿时经历:
小花小时候,她的父母不管买什么东西都是一摸一样的
因为在父母的眼里,什么东西都一样才能彰显母爱和父爱的平等
一模一样的衣服、一摸一样的发卡、甚至一摸一样的饮料和零食…
什么东西都一模一样的,听上去是不是就觉得很公平呢?
可是,小花并不觉得开心、也不觉得父亲和母亲的行为就是公平
她甚至觉得,父母这样凡事都一摸一样的行为就是在偏心
因为,小花最爱喝的是纯牛奶、妹妹喜欢喝的是酸奶,母亲每次都以"喝酸奶好"往家里整箱整箱地购买
所以,在小花的眼里就觉得母亲就是偏心妹妹,每次都买妹妹喜欢喝的
而所谓的一模一样,也让小花这个姐姐觉得特别委屈
每一次,母亲给姐妹俩买一模一样的衣服也是一样体验
同样一件衣服,对妹妹来说是喜爱、满足、合适
但是对姐姐来说可能就是被迫营业了
因为母亲特别喜欢大家夸赞"穿一摸一样的,跟双胞胎似的"
每一次,小花想要买不一样的衣服时,也被母亲一句"穿一样衣服多好呀,大家都羡慕你们是双胞胎"给截胡了
而有着敏感心理的小花为了不让母亲失望,也只能选择默许,接受母亲的安排
可是,这些所谓一模一样的公平和父爱母爱,对她来说就是一份心理负担,尤其是穿一模一样衣服站在众人眼前时就很容易产生对比,因为妹妹年纪较小、皮肤白皙,所以穿什么衣服都显得可爱,俩姐妹站在一起也永远都是姐姐陪衬、妹妹成为众人焦点。
这份一摸一样产生的对比伤害也不知不觉深入内心,并且成为了小花自卑、和不自信的一部分,哪怕是如今已经考上大学了,只要和妹妹站在一起就会觉得自卑,最怕亲戚问的话也是"怎么没跟妹妹一样考进一个学校",仿佛哪里都有妹妹的身影、也仿佛姐姐永远都是妹妹的陪衬…
听着小花的一番回忆,我陷入了深思,同时也对二胎家庭的公平公正有了更严谨的态度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包括他们的思想、喜好、需求、乃至对爸爸妈妈的爱
而想要做好公平公正的完全一样,可以说,这几乎是一个很难实现的话题,有的时候越纠结越容易陷入焦虑,甚至还会把这种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而偏不偏心、公不公平,其实都是源自于情感上体验和感知,重视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并恰到好处地用心去爱孩子,这才是每一位父母真正关心、疼爱孩子的必修课。
所以,在二胎家庭里与其纠结如何把一碗水端平,不如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当孩子的视觉不再执着、狭窄时,他们的内心是富足、快乐、也是幸福的,而这类孩子也不出现抱怨父母偏心的负面情绪,因为富足内心的孩子是积极乐观、也是懂得感恩的。
那么,家长该如何做好这个"恰到好处"呢?请记住3件事:
第一
每个孩子喜好不同,不要什么事都讲究一样
在以前,看到那些穿一摸一样衣服的兄弟姐妹总觉得温馨而羡慕
自己的两个女儿,也曾有那么一段时间穿一摸一样的衣服、梳一摸一样的辫子
有的时候甚至连吃的喝的都是一摸一样,总觉得这样的做法才能体现母爱的公平
可是,随着两个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喜好和想法后,我很快便杜绝了这样的习惯
一方面,是因为两个孩子的身高差不大,姐姐的衣服很快就穿小了,把衣服扔了吧,可惜,不扔的话,妹妹明明天天穿不一样的衣服,却总委屈地说"穿来穿去就那么几件衣服"
另一方面,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同,姐姐今天可能想红色衣服,妹妹可能想穿粉色,非要讲究一摸一样反而成为了兴趣的绊脚石,也容易成为那个缺乏独立、缺乏主见的孩子
所以,家长想要做到"恰到好处"就需要针对性地爱孩子,了解每一个孩子的需求、爱好,给予他们恰到好处的关爱和支持。
让孩子生活在自己想要的生活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切都在朝着孩子属意方向的成长和情感爱护,这才是真正深入内心的父爱母爱,也是体现父爱母爱伟大的直接诠释。
第二
每个孩子优秀各异,不要只盯一个优点不放
很多家庭,之所以觉得生二胎之后母爱不够分、一碗水端不平
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充分地深入孩子的内心去感受他们的成长
这一点,作为二胎妈妈的我也未曾避免
曾经的某一天,姐姐和妹妹一如既往地早起准备上学
当穿衣服、洗漱和梳头发等一系列行为都完成后
她们便你争我抢地冲到门口穿鞋
结果,一向总是穿反鞋的妹妹终于穿对了
而姐姐呢,意外成为那个穿错鞋的对象
当时,我也是想都没想地批评了姐姐:
"都那么大了,还把鞋穿反了,你看看妹妹都能穿对,你丢不丢人呀"
结果,姐姐就生气地低吼着说出那句话:
"我讨厌你们,你们都喜欢妹妹,不喜欢我"
这句话让我很多天都感到意难平,也从中体验到了细节处理、语言影响的重要性
从那以后,我一改往日的缺陷,每次夸妹妹时会找一个姐姐的优点,每次夸姐姐时也会找一个妹妹的优点,妹妹犯错时会引导姐姐去发现并指导错误,姐姐犯错亦是如此
就那样,要夸一起夸、有错一起发现并解决,姐妹开始相亲相爱不说,同时对偏心的指责也越来越少了。
第三
每个孩子行为不一,要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说:
"弟弟妹妹还小,你要让着他们"
"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这次先给弟弟妹妹买,下一次再给你买,好吗"
其实,根本就没有这个道理
弟弟妹妹是孩子,哥哥姐姐也是孩子
弟弟妹妹需要帮助,哥哥姐姐也需要帮助
只有用一样的态度、一样的行为去支持爱护,孩子内心才不会被偏心占据
有一次,哥哥文文正在玩弟弟浩浩的玩具
浩浩见到后立马哭着闹着去找妈妈告状
妈妈听到后,就把文文批评一顿"这么大了还玩弟弟的玩具,又没有好好写作业吧?"
文文听到后继续低头摆弄着玩具
妈妈大概见到文文没有回应的态度也被激怒了,直接把玩具抢过来扔在地上
这一举止过后,文文大声叫好"现在好了,玩具根本就不用修了"
原来,文文只不过是看到浩浩的文具坏了,帮忙修玩具而已
意识到自己误会了文文,妈妈也很快道歉并取得原谅
那一件事情后,文文和浩浩的妈妈也明白了,其实每一个孩子的行为和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同一件事情在孩子的眼里是一个想法,在成年人的眼里又是另一个想法,而作为一位合格的父母,我们在下结论之前一定要充足地了解孩子。
至少,一定要耐心的听他们把话说完!
总体来说,爱孩子就是认真去了解、倾听他们,不管是一胎、二胎、还是三胎家庭,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不同孩子不同爱法,不同孩子不同了解",只有把孩子当成独一无二才能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内心,认真、倾听、理解,当我们把这三点做好,相信孩子的内心就会富足而自信。
如此,孩子不就不会执着而视觉狭窄了吗?偏心也就从内心、和情感得到根源释怀了。
那么,关于孩子一碗水端不平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
我是兰妈,专注于育儿领域解析作者,以亲身事例、各种家庭教育实例,来记录育儿感触的瞬间,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兰妈谈育儿一起学习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