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世界人口刚刚突破了80亿,更严峻的人口问题也随之而来。 而人口问题是各种社会环境最综合的反映。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尚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 而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处理人口过多的问题呢? 世界人口依然呈增长态势古代人口增长的态势 中国古代第一个全国性的人口统计数字是西汉末(公元2年)的记录,是年为59594978人。 从官方册籍记录来看,至19世纪前期1700多年间,人口时涨时落。 第一个最高峰值 是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的76335485人,此后又跌落到明代的五六千万上下。 人口史专家多认为西汉末近6000万的人口数字比较可靠,此后的人口数字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实。实际上12-13世纪中间人口已超过了1亿。 以后在明万历年间又出现了第二个人口高峰期 ,专家适中的推测是1. 5亿。 如果以上述的估算为据的话,中国古代人口从西汉末至南宋绍熙年间实现第一次翻番历经近1200年。 从南宋的1亿人口到17世纪中叶适中的估计1. 5亿,增加50%,则用了450年的时间。 而18世纪前期至19世纪前期100年间中国人口从约1. 5亿增加到4亿,增加160%~170%。 而且在一个世纪中人口呈直线上升趋势,也与此前呈波浪式增长迥然有别。 总而言之,人口增长速度是越来越快。 《清明上河园》局部人口增长的原因 这一时期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全球性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具有某种整体性的大背景。 也有中国适时地坚持实施了以鼓励垦荒为中心的人口政策,并与持续百余年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央和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加强。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地丁银制的推行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观念等有利于人口繁衍的诸多因素相互结合的中国特殊环境 二者彼此促进,使18-19世纪前期中国的人口增长,就本国而论可称数千年来所仅见,就世界而论也超过了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人口增长率。 人口问题的对策 人口持续快速增长,超过了以耕地为主的生产资料增长速度,会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康熙帝在其统治的后期,已经明显地感到庞大的人口对社会形成的压力。 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的一道谕旨中他不无忧虑地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其谋生焉能给足?" 康雍乾三帝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最主要、也最有成效的是鼓励垦荒政策。 他们也从闽广江浙地区海外贸易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人稠地窄省分贫民自发开矿以解决生计的现实出发。 对传统的"崇本抑末"思想重新进行审视,并在局部政策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提出具有某些新思想内涵的开放南洋贸易与解除矿禁的措施。 但总的来看,植根于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思想和人口政策的鼓励垦荒、劝民力田、兴修水利、崇俭绌奢等种种举措,显然是成了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