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一、《大学》:终身求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后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国家的"求学成长"之路 旧社会,"拿什么救中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列主义 革命思想:共产主义 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组织:党、工人、农民、其他爱国人士 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解决问题:内忧外患、积贫积弱 达成目标:人民当家作主 "靠什么建中国" 1927年中国工农红军建立 "毛泽东思想" 人民大众的共同奋斗 "凭什么养中国" 1949年-1966年:农业、工业、军事迅速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坚实基础 "中国之崛起" 1978年"改革开放",搞活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快速成长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1984年"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13岁的李劲 "中国之发展" 1997年-2013年:稳步向前 "三个代表"坚定了目标:我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坚定了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之强盛" 2014年-未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步:"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二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大学"的前世今生 世界第一所大学:1088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世界大学之母) 清朝的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出国留学 中国第一所大学:文理兼顾 1895年-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工科名世 1898年-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文理医科见长 "社会大学":(1955年-197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双一流大学":为强国而生 985大学:1998年5月确定,支持39所高校"结合国家创新体系"进行重点建设 211大学:1993年启动,面向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100多所大学 世界前十的大学 第一名:哈佛大学(私立,1636年) 第二名:剑桥大学(公立,1209年) 第三名:麻省理工学院(私立,1861年) 第四名:斯坦福大学(私立,1885年) 第五名:芝加哥大学(私立,1890年) 第六名:牛津大学(公立,1096年) 第七名:加州理工学院(私立,1891年) 第八名:耶鲁大学(私立,1701年) 第九名:哥伦比亚大学(私立,1754年) 第十名:普林斯顿大学(私立,1746年) 中国前十的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1911年 北京大学:北京-1898年 浙江大学:浙江-1897年 上海交通:上海-1896年 复旦大学:上海-1905年 南京大学:南京-1902年 华中科技:武汉-1952年 武汉大学:武汉-1928年 吉林大学:吉林-1946年 中山大学:广州-1924年 四、大学的科目: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法学、天文、医学、哲学、算数、语言、神学 人文历史、农业发展 科学技术、机器生产、军事装备 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合作竞争是生存力 学习需要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权" 人类历史的"三次革命" 1、认知革命:"智人"的出现 2、农业革命:从"渔猎"到"农牧",文字的出现和信息技术的改进 3、科学革命:从"工业革命"到"无机生命"探寻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1733年飞梭的发明,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840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石油的应用,内燃机的发明 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 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加加林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阿姆斯特朗登月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1945年,美国研制成功原子弹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1946年第一代计算机诞生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 2016年人工智能"元年",人工智能"阿尔法狗"赢了围棋大师李世石 在未来20年,具备科技创新能力,掌握与人工智能合作、竞争的能力才可以更好生存 六、学习的使命是为了不断创造 过去30年,我们学英语,是为了快速进入经济全球化,提升沟通能力,学习先进的国外科技 过去30年,我们学学科,是为考入好大学,光宗耀祖,有好工作,从事国家需要的行业 最近10年,我们的大学,在成长、在变革 2020年开始强基计划,鼓励基础学科拔尖,高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22年清华大学新生数据:常规批次=1400多人;专项人才=2000多人(占比59%),强基922人 未来10年,单靠学科考试,已经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成就 学习的使命是为了不断创造,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可以更好的应对未知的挑战 中国100年间取得的发展成就,正是因为不断的"创新和自我突破" 七、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孩子成长必须的规划 "3岁看小,7岁看老"讲的是基础工作,要的是兴趣培养、激发特长 1)3岁-4岁:玩为主,边玩边学:学常识、学技能、培养学习兴趣 2)5岁-6岁:做为主,边做边学:学知识、学技能、培养编程思维 3)7岁-12岁:制定规划、养成习惯,培养兴趣,明确特长 "少年强则国强"讲的是"愿景和行动" 1)爱国、爱家、爱人、爱己 2)学知识、学文化、学科创、强体魄、会玩耍 3)学好基础学科、主攻科创特长 "大学"不是单指终点,"知识和能力"的求学之路更加关键 1)考大学对于3岁和7岁的孩子还有些遥远,学知识、长能力是重点 2)小学3年级必须要参加赛事活动 3)小学赛事经历要不断增加(等级考试、白名单、国际赛事) 4)初中赛事成绩要拿得出手(国一/省二) 5)发明创造源于生活体验,编程与动手制作两者都好 科技创新教育,是必修之路 教育部"白名单"赛事,自然科学占比51%,国家主推科技创新 蓝桥杯作为大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信息技术类赛事,已列入白名单赛项,信息技术要从娃娃抓起了! 科技特长生与强基计划,助力升学 强基计划:适用高考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C++)五大学科赛事 科技特长生-赛事类型:适用中考和小升初择校(认准白名单赛项) 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技术创新、初中组VB程序设计等 2)机器人设计制作:VEX、VEXIQ、FTC、FRC 3)三模一电:航空航天、航海、车辆模型和无线电 4)智能控制:单片机、现场编程、智能接力 5)天文观测:天文摄影评比、天文观测论文评比 6)信息学奥赛(CSP-J/S,NOIP) 7)金鹏科技论坛、金钥匙 选科技创新教育,考大学,冲双一流,普通大学也好用 选科技创新教育,进职高也好用 不变革,单纯补课提高、死记硬背,考上大学也少有竞争力和生存力 权威单位简介: 1、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2、中国电子学会 1)机器人技术/软件编程等级考试 2)WRC世界机器人大赛 3)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 3、中国计算机学会(CCF):CSP(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NOIP(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