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荒,谁能重启信用发动机?公务员买房吗?
近期,"资产荒"这个词,再度频繁出现在金融圈。
"资产荒"这个词看起来很专业,本质上就是流动性过剩。
7月以来,隔夜Shibor下滑态势明显,一度下滑至1.2%以下,近期一直在1%附近徘徊。
城投债票面利率也大规模跌破2%。
都是钱太多、没有去处的结果。
有机构称,当前M2和社融增速倒挂,已经明确2022年是2005年和2015年以后的第三次资产荒。
2005年和2015年,破局资产荒的方式,均是重启地产信用发动机,通过放开房企融资开始。
昨天,传出"监管层计划通过国资机构为示范性房企提供发债担保"的消息,本质上就是放开房企融资。
当前,是不是在重启地产这个信用发动机呢?
抑或,找到新的信用扩张渠道?
信用扩张,本质上就是借钱,就是加杠杆!
目前的情况是,房地产的杠杆,实在是加不动了,或者说,老百姓不愿意加杠杆。
上半年连续刺激楼市之后,也仅仅在5、6月份稍微回暖了一点,进入7月,楼市再度明显降温。
所以,本周一,央行再度降息10个基点,预计5年期LPR利率,降幅可能会超过10个基点。
但对于楼市的刺激效果,恐怕也不会太好。
在购房方面,一些县城,已经开始让公务员带头买房了。
湖南省石门县书记在2022年房地产交易展示会上发表了开幕讲话,他直接了当地号召:各位同志各位领导,要带头购房,买了一套买两套,买了两套买三套,买了三套买四套。
随后,又有安徽泗县委官号倡议公职人员发动亲友参与购房。
不过,在引起热议后,泗县的倡议书已被删除。
连这种办法都用上了,说明房子现在是真的不好卖。
通过房地产来重启信用发动机这条路,现在根本走不通,更转不动。
钱还能往哪里去?
哪里还愿意加杠杆?哪里还能加杠杆?
在房地产已经饱和的背景下,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对外搞资本输出;二是对内做大做强金融市场。
对外,是各国发展壮大后的必由之路。
前几年,中国搞一带一路,就是在搞资本和产能的双重输出。
但美国人不答应,各种使拌子,效果有限。
现在,有一个新的契机:危机。
一旦欧洲爆发危机,那不管是美元还是人民币,他们都会要的。
而且,欧洲肯定不愿意只拿美元,那就等于完全受制于美国。
一边拿美元,一边拿人民币,才是平衡之道。
对于其它国家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正在酝酿和发酵之中的危机,是人民币走出国门的机会。
对内,就是做大做强资本市场,以股市为核心。
房地产作为蓄水池的作用消失之后,国内天量的资金,只能去资本市场,才装得下。
并且,我们也需要强大的资本市场,来助力创新,实现国内的产业升级。
也需要资本市场,来完成养老金的增值,应对即将来临的老龄化。
只是对于当下,股市到了该加杠杆的时候吗?
股民会想到2014年,那一轮杠杆牛,大量的资金加杠杆入市,确实是立竿见影。
但带来的负作用,仍然是记忆犹新。
当前,股市加杠杆的时机,现在也没有成熟。
毕竟,目前全球处于危机的前夜,欧洲的能源危机,在这个冬天必然会引爆更大的危机,美国经济也在衰退之中,像斯里兰卡这样的国家,还会有更多……
同时,资本市场的改革,也没有完成,还需要时间。
过去十几年,主要是房地产拉着中国经济往前跑,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两条腿:
对外,输出资本、产能、技术等,赚外国人的钱;
对内,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推动科技创新,完成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