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的作用,引领和鼓励传统民间文艺推陈出新,推动新时代福建民间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特举办此次云展览。本期推出"弘扬匠心 致敬传统"福建省民间文艺云展览专题第35期——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林仕元。 第六届工艺美术大师 林仕元 1955年生于福建省福安市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银器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林仕元深耕银雕行业数十载,不仅总结归纳了畲族银雕技法,而且投身于畲族银雕的传承发展事业,为畲族银雕的发展传承培养人才。2011年,以"珍华堂"为代表的畲族银器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林仕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银器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参与畲族银器制作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师出名门 独辟蹊径 畲族银雕历史悠久。从唐朝年间畲族入迁闽东福安以来,畲族银雕便向世人展开了一幅悠远的艺术画卷。据明万历《福安县志》记载,明宣德年间便有"三千来去客,四万打银人"之说,民间银器制作日益繁盛。 林仕元是珍华堂银雕工艺第四代传承人,师从叶氏名匠叶如发。从艺数十年,林仕元深入畲族民众,追本溯源,了解传统畲族银器文化、制作技艺,用心观察畲民的生产、生活,提炼代表畲族的文化符号,用于银饰设计。 《鼎盛中华》 1985年,林仕元作为闽东的民间艺人,被选中到福州接受香港专家的培训。他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从1楼熔化车间学到5楼抽花机使用,每道工艺我都认真去学习。" 回来以后,林仕元将新的技术融入到传统工艺中,制作出一批从色泽到款式都让人惊叹的作品。每隔几年,他都要到外地去观摩学习,每到一处都格外留心一些上等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取其精华,丰富自己的作品。 《吉祥如意牌》 "怎样才能打造出让年轻人也喜欢,富有时代感的银饰?"林仕元常常思考这个问题。除了将畲族的文化符号运用到银饰设计外,他还在保存传统技法基础上,对设计方式、雕刻技艺进行了改进。他传承"操、凿、起、解、披"5种技艺、集花手法,发扬"圆雕、镂空雕、浮雕、平雕"4种工艺,在锻制、造型、纹样和工艺技术上都显示出了丰富的内涵,使作品做工极为精细、考究。 "只有跟紧时代,畲族文化底蕴才能被更多人所理解和接受,最终才能广为传播。"林仕元说。 《四季五福吉祥塔》 《金陵十二钗》银雕系列作品,是他采用特殊工具,以阴刻法和传统技法结合而完成的。《金陵十二钗》的图案高度深浅不同,具有极强的立体感,也更具有艺术观赏性,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林仕元精湛的畲银锻制工艺和艺术造诣。 《金陵十二钗》 在工艺的表现形式上,林仕元强调美感与技艺的高度融合。如在提高作品表现力方面,通过银料纯度和银坯厚度的控制,极大提升银料的延展性;在银器表面光亮度处理和保洁方面始终不使用化学剂,而采用独门秘方工艺,使银器保持天然色泽,起到防氧化、防腐蚀的作用。在工具设计上,采用特制的工具,如束錾、退錾,以及制作畲族"山哈带"银饰品中采用的踏錾、丝錾等,以处理造型和图案成型,更好地表现畲族审美观念的线条花样。 银雕作品《清明上河图》是林仕元的呕心沥血之作。这是他带领八名弟子,耗费将近七年时间才完成的。制作前期,林仕元曾拜访了许多雕刻行家,将木雕、石雕、软木画等多种手工雕刻技法融入其中。林仕元用自己的方式还原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经典之作,充分展示了畲族传统银雕技艺的新风采。 《清明上河图》 畲族银雕的传承事业 2005年,畲族银器制作工艺入选首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让这一文化遗产承传不息,以林仕元为首的珍华堂银雕艺人在继承传统银雕技法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创新,赋予传统畲族银饰新生命力。 2010年9月,珍华堂挂牌成立"畲族银器技术研究所",致力于研发畲族银器制作工艺,开展畲族银器文化教育。同年,林仕元还牵头编写制定了福安市《畲族银器联盟标准》,作为畲族银雕交货、检验、质量仲裁的依据,对畲族银雕产品质量进行把关,推动畲族银饰的传承与发展。 《畲族凤冠》 为解决畲族银器制作工艺的传承问题,林仕元积极投身于畲族银器制作工艺的传承事业。早期,他以开银铺的方式,一边营生,一边通过手把手"传、帮、带",培养徒弟。2008年后,他通过与福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开设银雕专业班与特教班,大力推广畲族银器制作工艺。他还以公司工厂为实践基地,让学生们上手练习。这一系列行动,极大地提高了畲族银器制作工艺人才的文化素养和制作技艺,为保护畲族文化和完善畲族银器制作工艺贡献力量。 林仕元以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银雕工艺和畲族文化为己任,他说:"我做这件事情,不为别的,我只是想,既然国家给了我‘大师’的称号,我就不能愧对这个称号,用自己的力量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很有意义。" 《鱼跃吹笛》 在近50年的银雕生涯中,林仕元除了注重为艺术延续培养传人,还不忘热心公益,回报社会。为帮助经济滞后的山区儿童上学,他将省慈善总会、省民政厅举办的"省民间艺术家助养百名孤儿"资助活动引回了闽东,并带头认养了五名孤儿,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他还参加了福建省儿童基金会举办的"海西爱心涌动"助学春蕾圆梦——捐助贫困儿童民间艺术品义拍专题活动,捐赠了银雕作品《状元牌》《三层八卦牌》等。 多年来,林仕元还积极参加北京、深圳、上海、厦门以及香港、台湾等地的贸易洽谈会、博览会,积极宣传畲族银器文化,使畲族银器声名远播。 《龙飞凤翔》 林仕元大师的艺术成就以及对行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备受业界赞誉。他的作品《金陵十二钗》《龙腾五洲》曾获得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为八闽工艺增光添彩。对于畲族银饰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林仕元表示:"我们非但要做好目前的事业,更要有序的把畲族银雕技艺传承好,为闽东文化产业和民族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龙腾五洲》 《和境》 《金银敦》 《冲破》 《回归茶叶罐》 《八桃五蝠盘》 《梅兰竹菊银壶》 《子孙桶》 《和谐家园》 主要艺术荣誉 2004年,《鼎盛中华》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银奖;《金龙戏珠》获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暨第二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7年,《龙腾五洲》获福建省民间艺术珍品展金奖。 2009年,《金陵十二钗》获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特别金奖;《十八罗汉》获首届中国莆田佛教文化用品博览会金奖。 2010年,《金陵十二钗》获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和谐家园》获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及其他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博览会金奖;《天龙献瑞壶》获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及其他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博览会金奖。 2011年,《畲族凤冠》《鼎盛中华》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八桃五福盘》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2年,《鼎盛中华》获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