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齐高帝萧道成 画像) 萧鸾的出身很不错,相当不错,他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侄子。 南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政权。 既然说是第二个,那就说明,前边还有一个。 南北朝分南北,隔江而治,北朝我们先放在一边,我们先看一下南朝。 南朝的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 南朝宋后期的皇帝,要么昏庸无能,要么就是打酱油的,很快被在南朝打工的萧道成抓住机会,一举覆灭了刘宋政权,建立了萧齐政权。 萧道成作为开国皇帝,很有雄心壮志,还曾经放出过"使我临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的豪言壮语,意思是让我萧道成治理天下十年,我能让老百姓都过上富裕的日子,到那时节,居民定丰,百姓定所,黄金和黄土一样稀松平常,随处可见。 不过很可惜,你找上天要十年,上天总要给你打个折,萧道成上了四年班就因病去世,翘了辫子。 萧道成病逝后,儿子萧赜成为了萧齐的第二任领导人,即齐武帝。 (齐武帝萧赜 形象) 齐武帝的儿子早逝,皇帝没办法,只好把皇位留给了自己的孙子,萧昭业。 既然是小孙子,那就是年轻人,既然是年轻人,那必然没有多少治国经验,为了保险起见,齐武帝专门把自己的亲戚萧鸾安排为了镇军将军,专门负责辅佐萧昭业。 用人,当然还是要用自己人,萧鸾在辈分上还是萧昭业的堂伯祖,可以说是一衣带水,衣带连襟,把国家大事儿交给萧鸾负责,那还不是妥妥的?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的确很妥当。 萧鸾是个能干的良臣,帮助小皇帝治理国家那是嗷嗷的,丝毫不在话下,但问题是,年轻的萧昭业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子。 当了皇帝之后,吃喝玩乐造,一顿疯玩,这让萧鸾的心里很不痛快。 南北朝毕竟是大分裂时代,萧齐又是割据政权,北边的北魏可是时刻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呢,照你萧昭业这么玩,不出几年,祖宗的基业还不都得让你葬送了? 想到此处,萧鸾不再犹豫,反正皇帝年年有,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特别多,你不行,那我就换一个。 正常来讲,萧鸾作为一名权臣,想要废立君王,那是要精打细算,搞一番阴谋诡计的,反正这种事儿很不光彩,你不能大张旗鼓,你只能偷偷摸摸的弄,你也不能把阵仗搞的太大,如果场面过大,那么搞不好就会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总而言之一句话,废立君王是一种高情商的技术活,急不得,得慢慢来。 (萧昭业 形象) 但很显然,我们萧鸾同志是个性子很急的人,不仅性子急,性情还十分直白,他在废黜萧昭业之前做的唯一的准备工作,就是杀人。 明明白白,简简单单。 谁支持萧昭业,就杀掉,谁支持自己,就保护起来。 于是,我们得以在当时的萧齐政权里看到这样一幕。 当满天星斗,夜色茫茫,别的大臣还在被窝里睡懒觉的时候,镇军将军萧鸾已经披上战甲,带上士兵,到皇宫里诛杀皇亲贵胄。 当朝阳初升,万物复苏,大臣们刚刚起床洗脸刷牙的时候,萧鸾已经杀完皇亲贵胄,又奔着公卿大臣的宅邸而去。 而当烈日当空,日过晌午,所有人都在炎热的焦烤之下无精打采的时候,萧鸾已经带兵潜入民间,开始肆意捕杀那些支持萧昭业的黎民百姓们。 最后,当天色黯淡,万籁俱寂的夜晚来临时,萧鸾已经派亲信跑到中宫里把萧昭业捅了个透心凉了。 就这样,在一场场血腥而平静的杀戮中,萧昭业死了。 按理说,萧昭业已经死了,萧鸾手握大权,完全可以顺势篡位登基,但在皇位的巨大诱惑面前,萧鸾还是选择了再等等。 (政变) 因为萧鸾虽然是个屠夫,但屠夫也是有脑子的。 这位仁兄明白,屠戮王公大臣是一回事儿,人家顶多说你这个人太暴力了,但杀掉皇帝之后自己立刻一屁股坐上去则是另外一回事儿,你要想这么猴急的当皇帝,那你要考虑的事情那可就太多了。 记者怎么报道?营销号怎么写?老百姓怎么议论? 万一自己喜提热搜,这一波对自己不利的舆论怎么平息? 为了保险起见,萧鸾决定,再等等。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又拥立了萧昭业的弟弟,萧昭文当皇帝,或者说,是当个过度。 不过很显然,萧鸾的耐心也不是很好,萧昭业前脚上台,后脚就下台,基本上就是走了个过场。 建武元年,公元494年,十月二十二日,萧鸾终于扫除了一切障碍,登上帝位,成为了萧齐王朝的第三任皇帝,也就是齐明帝。 说起这位皇帝的执政生涯,那是十分简单,简单到还是那两个熟悉的字眼:杀人。 (齐明帝萧鸾 形象) 不知道萧鸾是性格变态,还是有着什么特殊的嗜好,他对杀人这件事儿似乎拥有着无穷的热忱。 而且,他在杀人的手段上很有特点,那就是差别打击,针对下手。 历史上那些滥杀无辜的皇帝们我们见得很多,基本上都是无差别攻击,一天到晚都处在癫狂的状态里,属于是见谁杀谁,友军敌军一块收拾,但像齐明帝萧鸾这种杀人杀的泾渭分明型的,却属实是不太多见。 当了皇帝之后,萧鸾杀人,上不至文武百官,下不至公卿大臣,专门冲皇亲贵胄,冲自己的亲戚们,尤其是齐高帝萧道成和齐武帝萧赜的子孙下手。 在治国方面,萧鸾不仅不是个昏君,反而是个很有亮点的帝王。 任用大臣,他能做到任人唯贤,对待百姓,他能做到宽厚仁爱,对待自己,他更能做到深居简出。 不过这哥们的深居简出,严格一点说,还是有点问题的。 萧鸾要求全国上下厉行节约,让百姓们不要浪费粮食,让大臣们不要浪费资源,但背地里却把自己关在宫里胡吃海塞,大吃大喝,可谓不是一般的双标。 (萧齐王朝) 不过总体来看,治国之萧鸾,还是可以的。 他唯一有问题,就是他巩固统治地位的手段。 他的掌权之路靠的是杀人,他的夺权之路靠的还是杀人,他成为皇帝靠杀人,他巩固皇位,还是要靠杀人。 也许,这位皇帝已经杀上瘾了。 上瘾的原因也很简单,萧齐的皇位继承顺序是父死子继,再不济也是父死孙子继,而从这种角度来说,萧鸾虽然是萧道成的侄子,但他很显然仍然属于篡位登基。 所谓篡位者必被人篡,出于担心考虑,萧鸾必须采取这种翦除宗枝的方式来稳固自己的帝位。 往常来说,谁要是当了皇帝,皇帝的亲戚们,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那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在齐明帝的时代里,谁要是跟皇帝有关系,谁要跟皇帝有亲戚,那可算是倒了血霉了。 比如,江夏王萧锋,在萧齐王室里的德才兼备,很有声望,萧鸾一看这不行啊,这种青年才俊妥妥地威胁我的统治,于是立刻派出几名彪形大汉将其活活打死。 (建安王萧子真 形象) 再比如,建安王萧子真,老实本分,只想要做个闲散藩王,主动向萧鸾表示,自己绝对忠心,不要权力不要钱,就想要老老实实地躺平,优哉游哉的过好这一辈子,到最后甚至表示自己甘愿为奴仆,但萧鸾还是不肯放过他,遂被杀害。 又比如,巴陵王萧子伦,是替萧齐王朝镇守一方的大将,忠心耿耿,骁勇善战,萧鸾却犯了被迫害妄想症,担心萧子伦造反,结果一杯毒酒,把萧子伦送上了西天。 而这,只是一小部分。 根据《南齐书》的记载,萧鸾在位期间,诛杀藩王子弟十九户,牵连受戮人员多达千人,以至于把萧道成和萧赜这一脉的子嗣全都杀光,杀绝了。 皇亲贵族也宰了,亲戚朋友也杀了,萧鸾终于安心了。 不过在安心之后,萧鸾突然发现,虽然自己杀光了自己认为的所有潜在威胁,但他也把自己逼到了一个众叛亲离,十分孤独的位置。 皇亲贵族或许会觊觎他的皇位,会动摇他的统治,但皇亲贵族同样也是他统治集团中最为坚实的拥护部分。 这回好了,全都让萧鸾给一锅端了。 反对他的人是没有了,支持他的人更没有了,结果萧鸾驾崩后不过数年时间,因为皇族势力的弱化,无力拱卫皇权,萧齐王朝很快就灭亡了。 (梁武帝萧衍 画像)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当年那个疯狂挥动屠刀的萧鸾没有意识到,他放肆的,无情的杀戮,看似是在维护自己的统治,实则,是在将萧齐政权逼上绝路。 多年之后,梁武帝萧衍篡夺南齐建立南梁后,同样对萧鸾的子孙展开了残酷的杀戮——"梁武帝杀其六,东昏杀其一,魏人杀其一,余早夭者二,废疾无后而善终者一",结果,这位整天帮别人绝后的帝王,也被人绝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