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年前,陆游写下了"塞上长城空自许"; 80多年前,田汉写下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万里长城既是中华民族不朽的图腾,也是千千万万戍边将士的化身。 时至今日,烽火已不再燃烧,长城却依旧巍峨。 河大卫与您分享13首诗,带您走遍万里长城十三关! 第一关 山海关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这里遂成为了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牌匾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 第二关 黄崖关 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 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唐·杜甫《渔阳》(节选) 诗中"雄武城"指黄崖关,又称"小雁门关",为津门十景之一的蓟北雄关,位于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北齐时建,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 黄崖关城东侧山崖的岩石多为黄褐色,每当夕阳映照,金碧辉煌,素有"晚照黄崖"之称,游览区包括"黄崖夕照"、"二龙戏珠"和"云海烟波"三大奇观,具有雄、险、秀、古四大特色。 第三关 居庸关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清·朱彝尊《出居庸关》 居庸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位于北京昌平区内,得名始于秦代。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 燕国时已成为军事要隘,汉代已经颇具规模,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成吉思汗灭金即入此关,现存关口建于明洪武年间。 第四关 紫荆关 汉家锁钥惟玄塞,隘地旌旗见紫荆。 斥堠直通沙碛外,戍楼高并朔云平。 峰峦百转真无路,草木千盘尽作兵。 谁识庙堂柔远意,戟门烟雨试春耕。 ——明·尹耕《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城东为万仞山,城西有犀牛山,城北为拒马河,城南是黄土岭,一向被称为"畿南第一雄关"。 紫荆关南面以十八盘道为险阻,北面近以浮图隘口为门户,一关雄踞中间,群险翼庇于外,山谷崎岖,易于戍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第五关 倒马关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 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 ——明·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节选) 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村,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摔倒而得名。相传杨六郎曾在此驻守,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 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年间,与居庸关、紫荆关合称为"内三关",现只存局部。 第六关 平型关 集思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 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 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 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 ——聂荣臻《忆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明正德年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 平型关因发生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而闻名。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此浴血奋战,歼灭日本精锐的板垣师团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第七关 偏头关 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 黄河曲曲涛南下,紫塞隆隆障北环。 ——明·崔镛《偏头关》 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而得名。 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年间修筑,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第八关 雁门关 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 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 ——唐·施肩吾《云中道上作》 雁门关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宋代杨家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第九关 娘子关 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军前高义旗。 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 ——明·王世贞《娘子关偶成》 娘子关为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现存关城建于明代,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第十关 杀虎口关 西上杀虎口,重冈连广漠。 居场杂马牛,饮啖半乳酪。 远人无绝理,得茗以为药。 谁谓互市非,良以示约束。 ——清·唐庚尧《杀虎口》 杀虎口关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是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位于晋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也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明时称杀胡口。 第十一关 嘉峪关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清·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第十二关 阳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建于汉元封四年,自汉至唐,一直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阳关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第十三关 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说起玉门关 ,绕不开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又称小方盘城。 登上古关,举目远眺,长城蜿蜒,烽燧兀立。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人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还有哪些与长城有关的诗词让你印象深刻?请在评论区告诉河大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