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英雄儿女,他们不畏牺牲,前赴后继,只为抗击日寇,保卫家乡。提起东北的抗日名将,令人们耳熟能详的,便是出现在课本里的人物赵一曼、杨靖宇等人。其实,还有一位老太太也曾作出巨大贡献,一度被人们称为游击之母,她的照片甚至还登上当时特别出名的画报封面——《大美画报》。 说到这里,想必很多人已经猜到她是谁了,没错,她就是赵洪文国。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享誉中外的老太太,备受人民的赞誉和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器重,后来却成了人民的公敌,被人们联名要求判处死刑。她究竟做了什么?揭开历史的迷雾,真相随之而来。 双枪老太婆名震四方,抗日英雄备受敬仰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入侵东北,在我国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民灾难沉重。这也给赵洪文国一家带来了灾难,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抢,丈夫被抓走,孩子们忍饥挨饿,苦不堪言,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 眼前发生的一切,令赵洪文国怒火中烧,虽说她没什么文化,但思想觉悟极高。她深刻意识到,不把日本鬼子赶走,人民就没有活路。 于是,她迅速行动起来,并变卖仅有的家产,组建起抗日义勇军,由儿子赵侗当队长。她还动员赵家亲属以及乡亲们积极抗日,团结起来,誓死把日本鬼子赶回去。 可别小看这位妇人,虽说抗日之时已经50岁了,但她头脑灵活,能说会道,很快便集结起了抗日队伍。更令人敬佩的是,年逾50的赵洪文国枪法极好,她的左右手可以同时开枪,并且一打一个准,百发百中,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双枪老太婆"。她带领义勇军屡次给日伪军制造麻烦,抢军火物资,突袭日伪军部队等等,将其搞得晕头转向,真是大快人心。 很快,赵洪文国和其带领的队伍就出名了,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有一次,敌人来势汹汹,把赵家围了个水泄不通,不仅将赵洪文国全家抓走,还一把火烧了他们的房屋。抓到游击之母,敌人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就对其展开审讯。 不管敌人使出怎样的伎俩,赵洪文国始终不为所动。威逼利诱也好,严刑拷打也罢,她始终坚贞不屈,理直气壮说道:你们日本人侵略我的祖国,在中国人的国土上横行霸道,烧杀抢掠,却反过来贼喊捉贼,说我们是土匪?我们要是土匪,就应该到你们的国土上抢劫去! 眼看让赵洪文国认罪无果,日本人黔驴技穷,气急败坏,便对她实施了无数次酷刑。可是,再残忍的手段,都没能撬开这位妇人的嘴,日本人始终一无所获。 进了敌人的牢笼,再想出来可谓是机会渺茫,即使有人营救,也不见得能成功。古人常说,吉人自有天相,赵洪文国是幸运的。在她被关押了3个月之久后的一天,由于敌人岗哨松懈,她竟然仅仅抓住机会,奇迹般地逃了出去。在敌人的牢笼里,就如同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但赵洪文国并没有因此打了退堂鼓,她依旧坚定地走在了抗击日寇的道路上。 赵老太一生最得意之笔就在于:她和儿子赵侗率领华北抗日军成功攻破了北平第二模范监狱。我们都知道,监狱戒备森严,一只鸟雀飞走都逃不过哨兵的眼睛,更别说救人了。然而,奇迹再次发生了,他们解救出了数千名被关押的人,其中包括不少共产党员和抗日爱国人士。 据资料显示,赵洪文国、赵侗母子带领游击队大大小小经历300余次战斗,歼敌在4千人以上,俘虏了2千余名日伪军警。这使得赵洪文国声名远播,一时之间,不少人争相采访她,很多地区的报社纷纷刊登她的抗日事迹。 翻阅过《邓颖超文集》这本书的人一定记得有这样一张照片:上面有19位妇女的合影,包括邓颖超、赵洪文国在内。最令人瞩目的是,身穿黑色长褂的老太太,也就是赵洪文国稳居C位。由此可见,赵洪文国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不一般。 1939年春,赵洪文国来到山城重庆,一次演讲时,有不少国民党要员出席。只听赵洪文国热情洋溢地演讲着,字里行间,是藏不住的爱国热情,是抗击日寇的磐石决心。演讲完毕,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冯玉祥不由地称赞道:"句句英雄话,愧死男儿汉"! 赵洪文国本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妇人,凭借着自身的觉悟与努力,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双枪老太婆名震四方,抗日英雄备受敬仰。按照这样的发展,她必将名留青史,受到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赞扬。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位抗日英雄的名字,本该出现在英雄纪念碑上,最终却被永久钉在了耻辱柱上,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 加入国民党残害忠良,与人民为敌自食恶果 随着赵洪文国的名气大增,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她。我党曾盛情邀请她加入八路军的抗日队伍,朱老总等人更是亲自写信诚邀,可赵洪文国却显得很平静,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表态,只是让儿子赵侗率领"国民抗日军"加入了八路军的队伍。赵侗来到八路军队伍后,受到了极大的器重。他带来的队伍被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而他本人则继续担任司令员。 按理说,赵洪文国和赵侗母子要是坚定地在眼前这条路走下去,日后肯定会被国人所铭记,赞扬。可是,哪曾想,赵侗为人嚣张跋扈,狂妄至极,为自己的死埋下了祸根。而赵洪文国经不起国民党的甜言蜜语,错误地走上了与人民为敌的道路,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赵侗率领的"国民抗日军"属于中国青年党,虽然加入了八路军,与其目标一致,共同抗击日寇,但是,这支队伍的信仰终归与八路军有所不同。在此之前,赵侗屡打胜仗,总是居功自傲,盛气凌人,甚至到了狂妄的地步。 此外,赵侗还一心想要脱离八路军,投奔国民党。念其是个人才,我党曾多次找他谈话,作思想工作,但他始终冥顽不灵,在军队中的行径越来越恶劣。很快,赵侗的司令职务就被撤销,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羞辱。 终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赵侗再也忍受不了了,索性带着十余人一路逃到重庆,直接投奔蒋介石。居功自傲、狂妄的人一般都爱听人吹捧。而对于蒋介石而言,得到一个敌后战场投靠国民党的人物难能可贵,这可令蒋介石喜出望外,于是对赵侗各种吹捧。 不久之后,蒋介石便委任赵侗为"国民抗日军"总司令,不仅为他配备了美械装备,还配备了电台和密码机要人员。就这样,赵侗带人浩浩荡荡重返华北,表面上打着抗日的旗号,实际上心怀鬼胎,企图前去牵制八路军,在八路军的根据地搞破坏。 令人没想到的是,1940年初,赵侗一行人出发没多久,刚到石家庄以北地带,就遇上了贺龙带领的一二〇师部队。狂妄自大的赵侗自以为是,认为他那美械装备占据极大的优势,打败八路军不在话下,便胆大妄为,率先向八路军先头部队开火射击。 见赵侗如此咄咄逼人,贺龙怒火中烧,干脆不忍了,命令部队猛烈回击。结果可想而知,赵侗带领的部队根本不堪一击,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也中弹身亡。随着赵侗的死,八路军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另一边,蒋介石听闻共产党正极力拉拢赵洪文国的消息,立马坐不住了。他左思右想,忧虑许久后,决定亲自接见赵洪文国。见到赵洪文国后,蒋介石高度赞扬她的抗日功绩,称她是"游击之母"。除此之外,还对赵洪文国嘘寒问暖,照顾有加。 于此同时,为了助丈夫一臂之力,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也时常去探望赵洪文国。有句话说得好,还是女人更懂女人。宋美龄巧舌如簧,一边各种赞扬赵洪文国,称其是"民族的母亲",一边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宋美龄对说服赵洪文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终于,在国民党人的糖衣炮弹下,赵洪文国心动了,彻底走上了为国民党卖命的错误道路。 抗日战争后,为了挑起赵洪文国对八路军的不满,能够死心塌地为国民党效力,蒋介石肆意渲染八路军击毙赵侗的事情。老太太爱子心切,强忍丧子之痛,当即表态誓死忠于国民党,为儿子报仇。 随后,蒋介石委任赵洪文国为晋察冀剿共司令,再回华北。当时,全国解放大势所趋,大半个中国已经得到解放。任凭赵洪文国费尽心思,也没能泛起多大的浪花。眼见自己将无立足之地,赵洪文国仓皇逃至重庆,如同丧家之犬。 不久之后,蒋介石便亲自授予赵洪文国"西南反共游击队第二路绥靖司令"的委任状。老太太接过委任状,临表涕零,感激万分,当即再次表明自己为国民党尽心尽力的忠心。殊不知,自己只是蒋介石的一颗弃子。 很快,赵洪文国带着蒋介石为配备的大量武器装备,前往川西平原,企图配合蒋介石夺得成都会战的胜利。结果,成都会战期间,国民党军队不是被剿就是主动投降,我党捷报频传,大获全胜。 即便是这样,赵洪文国仍然鬼迷心窍,执迷不悟。她带领着残兵败将,潜伏在成都周边的什邡、绵竹一带,企图武装叛乱。 1950年2月,川西匪乱泛滥之际,赵洪文国紧抓这个机会,纠集了4000多名乌合之众,企图攻占什邡县城。这一路上,赵洪文国的队伍里加入了不少反共分子,以及不明真相的群众,集结了近2万人。 这样的队伍虽然人数众多,但战斗力不行。赵洪文国一行人在中途就被人民解放军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窜。即使在这样的境遇下,赵洪文国依旧贼心不死,心存幻想制造暴乱。不曾想,就在不久后的一天晚上,赵洪文国等人被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一网打尽。自此,赵洪文国被我党逮捕,再无机会兴风作浪。 人不怕犯错,就怕走上不归路还冥顽不灵。对于赵洪文国,我党算是仁至义尽。这一路上,我党曾多次派去了谈判代表,劝赵洪文国弃暗投明,珍惜自己那来之不易的抗战荣誉。 然而,或许是儿子的死令赵洪文国无法释怀,又或许是忠君思想在她的内心早已根深蒂固,她非但不领情,还为了向蒋家王朝表明忠心,活埋了10多名共产党派去的谈判代表,前前后后杀害了200多名进步人士。 昔日的抗日英雄已然成为了人民的公敌,赵洪文国与人民为敌,自取灭亡亦是必然的。 周总理为她求情,毛主席决绝下令枪决她 念其有功,被抓捕后的赵洪文国得到了我军的优待,生活起居更是有专人照顾。这个时候,我军依然在给赵洪文国机会,希望她悔过自新,回头是岸。然而,此时的她仍旧没有一丝悔意。 很快,赵洪文国被我军抓捕的消息就传开了,当地不少受害者家属纷纷来到县城,要求将赵洪文国处死。论功,赵洪文国曾是抗日将领,做出过巨大贡献;论过,她确实是蒋介石的亲信,残害了不少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也杀害了很多无辜百姓。面对这样的情况,当地组织犯难了,不好轻易做决定,只好将此事一五一十报告到了党中央。 1950年的一天,周总理看完这份关于赵洪文国的报告,就匆匆忙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周总理一生温文尔雅,凡事考虑得极为周全。念赵洪文国抗日有功,便向主席提议饶她一命。 但毛主席看完文件后,决定必须枪决赵洪文国本人,至于她的家属,可以无条件释放并给予善待,这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犯了错就要付出代价,对任何人来说,都要功过分明,用功劳来当免死金牌是绝对不可行的。 就赵洪文国后来的行径,简直就是令人发指。一次次残害无辜百姓和我军干部,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面对我党的劝告,她油盐不进。甚至被捕后,还在给她认错的机会,可她始终不知道珍惜机会,迷途知返。她的下场,完完全全是咎由自取。枪决她,是毛主席的决定,更是人民的决定。 1950年7月的一天,在四川什邡,70来岁的赵洪文国被压付刑场,被枪决。随着几声枪响,老妇人应声倒地,命丧黄泉。谁也没有想到,昔日的双枪老太婆,抗日有功,却晚节不保,名声尽毁,成为人人唾弃的罪人。在她转身投敌的那一刻,便已经注定,她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尾声 赵洪文国这一生,令人唏嘘,令人愤慨。作为抗战英雄人物,她奋勇杀敌,舍小家为大家,保卫家乡,是无数中华儿女的学习榜样,人民群众更是打心眼里敬佩她、爱戴她。当她叛变成为蒋介石亲信时,与当初的立场背道而驰,与不得人心的国民党同流合污。那时的她没有一丝犹豫向很多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举起屠刀,甚至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她那残害同胞的卑劣行径引起民愤,人人得而诛之。自古以来,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她落得被枪决的下场,也是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