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过去孩子都是熬大的,你明白什么叫熬吗?以前是没有大人带小孩玩的,因为大人都要下地干活,比如你只有一个孩子时,那去干活时就背在背后面,大一点后就放在田边地头,让孩子自已瞎玩,你也不要想着是玩玩具哈,等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孩子后,基本都是大的带小的,所以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所以孩子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长大,就像大人一样,把你关在笼子里养一样能活着,只是活着没有质量而已, 人嘛,要改变环境很难,但是基本都很能适应环境,因为你要活着,这是人的本能, 而现在大家的生活环境都好起来了,你还愿意让你的孩子熬着长大吗? 这是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所见所闻,也许很多地方的不一样吧 答:赤脚伶仃天养活! 1、孩子茁壮成长就该放养式,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自力更生。 2、热爱劳动的孩子健康阳光、体恤父母、珍惜生活、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3、前辈说:"把孩子宠成皇帝,那是在等着他啃老!" 过去老一辈带孩子就是"放养",粗放型,随其自然,饿不死就行,所以很轻松,而现在带孩子是"圈养",精细型,往贵族方面培养,就像伺候祖宗一样,累死累活还养不好。 如果说老一辈带孩子很轻松,这你就误解了,怎么可能会轻松呢?很累很累的。 说下我自己,我2个男孩,一个女孩。连胎的,相差1岁2岁。那时我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对待小孩,没有什么经验,也就是给他们一天三餐吃。饭好了,叫他来吃,我们到时间就走,去田地里干活。吃不吃,饭菜泼洒了,也是顾不了许多。邻居有在家不上工的老人,会照顾一下,也会吓唬几句。记得有一次,我们上工走了,2个儿子地上打滚,哭闹,也只随他们去。狠狠心继续走。 小男孩身上穿的,夏天最简单,短裤背心,有系一围腰,不穿衣。下工回家,脸上一抹黑,就看到两眼睛在眨。牵他们到门口池塘,洗干净,回家洗个脚穿鞋。白天就打赤脚的,即便冷了,也不穿袜子,冬天上冻下雪才穿袜子。棉鞋很少,没有功夫做鞋,那年头衣服请裁缝上门做,从不会在市里买鞋买衣服,那是要钱的。 我女儿小时就跟奶奶过,相对好一点。我母亲身体一直不大好,体弱多病。她不是不管孙子,她要炒菜烧饭,有时我们忙很了,她还用2个小桶担吃水回家。我们分吃水用水的,用水很近,门前一池塘,可以洗菜洗东西,不当吃水的。父亲也去上工,不能让母亲累倒,不能干事,还得请医生打针。我们收工,还得搞小菜园,挑吃水,老婆替小孩洗澡,也七事八事。往往八九点才消停。 那时农村小孩,稍微大一点,就会让他干力所能及的事。2个人抬水,去菜园搞菜,打稻让他们抱稻,抜秧时,让他们拎秧把。晒稻时,让他们看鸡,摊稻翻稻。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女孩,稍微大一点,洗衣,学着下厨炒菜,煮饭,柴火饭并不容易煮。往往不是生就是烂,底下烧焦糊炭!不会责骂,鼓励她,让她继续。这样,以后可以减轻大人的负担。 说来话就长了,年龄大的老人都这么过来的。没有办法。现在的小孩精贵呀,不吃饭,端着碗跟着喂。我常常说:小孩不吃饭,饿几顿,家里不放零食,饿了自然会吃,不挑食。我几个小孩,从来不挑食,放学回家,有冷饭在那,几个人分,开水泡泡就吃,也不管有菜无菜。现在的小孩天堂的日子。 老一辈和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绝对是一样的,带孩子方法真是大有不同,老一辈带孩子别磕着碰着饿着冻着就好,现在带孩子除了这四样还要精致细腻,有讲究的抱孩子之前必须洗手,喂多少奶粉要定量,喝多少水要定时,几个月加辅食,几个月可以吃水果,真的像伺候祖宗一样,少有不甚怕委屈了孩子。 老一辈养孩子是当猪养,活着能长大就好。现在养孩子是科学精养。 以前的条件不让孩子饿着冻着,其实磕着碰着都是小事,那时候常说孩子磕磕碰碰就长大了,孩子调皮磕下碰下是常事。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生的孩子也少了,每个孩子都是宝贝疙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几个成年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生怕伺候不周,孩子磕了碰了,热了冷了,仔细想想真的像伺候祖宗一样,以前的祖宗也没有这待遇好。 以前孩子的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缝缝补补又三年。90年代的孩子还穿别家孩子穿剩的衣服,现在的孩子穿的都是精心挑选的衣服,怕衣服对孩子的皮肤有伤害,怕对孩子身体不好。 当猪养的孩子反倒知道感恩,现在精心伺养的孩子眼里只有自己,父母的爱受之无愧,理所当然,造成这样的后果其实父母也要反思。 只能说时代不同,人的思想观念改变了。老一辈带孩子轻松,在当时已经给孩子是最好的待遇了,只能说那个时候的孩子生不逢时。现在的孩子遇到了好时候,即使当祖宗一样伺候着,还是不满足,父母再宠着,就踩着爹娘头上拉屎拉尿了。(什么时候都有孝顺的孩子,只是说个别惯坏的孩子) 老一辈带孩子轻松是因为精力有限,条件有限,看起来轻松,其实每个孩子也是父母的疼爱下辛苦带大的。 老一辈人的孩子不是带大的,是拖大的,大的带小的,而且数量也多,数量多就没了质量,带的好不好的不重要,所以过去夭折的孩子也多,现在家庭基本只有一个,两个,质量上肯定是要有保障的 那是因为你体会不到你自己父母带你的时候有多辛苦。 有道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题主你已经发现养儿不容易了,但显然还不够开窍,没有意识到当年你父母也是这样养你的。 我还想问为啥感觉国外妈妈带娃都很轻松,国内妈妈带娃鸡飞狗跳呢……是不是我只看到了好的那一面。 现在我自己就是独立带娃,呃,确切的说也不算完全独立,有个阿姨每天来做个家务同时做两顿饭(中饭和晚饭)。我以为这样我能轻松点儿,但是阿姨的水平实在是参差不齐,娃现在刚满4个月,换了4个阿姨(各种原因),最后我和老公商量还是不要阿姨,我自己搞定一切吧。所以我逐渐在学习如何让自己轻松带娃。 第一、亲喂奶。亲喂、吸出来瓶喂、纯奶粉喂、混合喂...各种招数都试过,最省心省事省力的就是亲喂,娃饿了,拎过来掀开衣服就喂,吃饱了闭着眼乖乖睡觉,不要太美好。不用吸奶、不用洗奶瓶、不用冲奶粉。特别是晚上,迷迷糊糊就完成了喂奶任务,妈妈和宝宝都睡得很好。这样晚上休息好了,白天就能打起精神干很多活儿。 第二、养成娃良好作息规律。这个要从月子里就开始培养,开头苦一些,后面就越来越省心。 我家娃是每天早上6点要吃奶,吃完奶睡到8点他就醒了,然后我给他换尿不湿、换衣服、洗脸擦油,放他自己在小床上玩一会儿,这时候我就自己洗漱,吃早餐(很简单的牛奶鸡蛋面包)。顺便把他昨晚换下来的衣服、弄脏的口水巾等等都放洗衣机里、15分钟快速洗。 然后陪他玩一会儿,听听英语听力、锻炼一下抓握玩具能力,到10点他又困了饿了,再次亲喂,喝着奶他就睡着了,拍拍放到小床里。趁这个时候,煲一高压锅汤,定时2小时。然后我就可以开始看书看电视刷手机等等,做自己喜欢的事。 12点他就又醒了,哄一哄,放小床里自己玩儿,电饭煲闷上饭,45分钟。 中午1点左右吃饭,吃完给他喂奶。然后打开小雅音箱听钢琴曲,两人一起午睡,睡到下午3点半左右,他就醒了,收拾收拾去楼下遛娃。 下午4点半回家,喂奶,他要么睡觉要么在小床里玩儿,我就简单弄个晚饭(偶尔叫个外卖)。6点吃完饭,中午和晚上的碗都放洗碗机里清洗。带着娃一起洗个澡,他在盆里,我淋浴。洗完澡给他擦香香,再喂奶。 下午7点半左右推个小车带他下楼,遛弯儿,顺便等着老公下班一起回家。回到家里做做抚触按摩,玩玩游戏,老公跟着一起哄哄。 晚上9点喂奶,哄睡。凌晨1点左右再喂一次奶。 是的 ,老一辈带孩子看起来很轻松,但也不容易。这和他们大多数在年轻时,曾吃过的苦,和受过的累,有很大关系。 老一辈们生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家里一般都是3一5个孩子,大人出去劳动时,必须带上孩子们。 后面背一个,前面抱一个 ,屁股后头还跟两个,干活时放在地头上大看小,也没有像现在带一个娃那么累。 那个年代的人们 ,没多少文化知识,要求也不太高 ,都是按照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来带娃。 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娃能吃饱,喝好 、穿暖、身体健康就很满足了 ,其他方面顺其自然。 新时代年轻人带娃,与老一辈带娃完全不一样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婚后又讲究优生优育。 有了优越的条件 ,自我要求就更高了,尤其是现在精细养娃,也是为了让他们将来生活更幸福 ,那么父母都不会太轻松。 总之 ,无论哪个年代,结婚生子 ,养娃带娃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您说对吗? 往严重情况说,你能看到老一辈"轻松"把孩子带过来的,都是活下来的。我姥姥生了9个活下来7个,我妈是她所有弟弟妹妹的"妈",那基本是大的带小的,那会的孩子不是孩子,是劳动力。不提什么教育,孩子能上完初中的都少,能挣钱的都得去养家,育儿质量是个啥?就没这个词。我小时候见过看不住孩子落井里的,掉河里的,没钱看病没了的,过不下去送人的,都是真实的并不远。所以不管以前还是现在,带孩子都没有"轻松"一说,只是年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不一样了,现在更讲究优生优育,孩子少了,生活条件高了,能给予孩子的资源就更多些,包括物质和精神给予。不过也有不当回事的父母,孩子活着长大他们就能交付了,管这孩子活成什么狗熊样或者天鹅样都行,省心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