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题主的问题很好理解,也很好回答,不外乎以下4个原因。 1.农村风俗习惯:白事不请自到,红事请了才到,千百年来就是如此。风俗习惯如此,老一辈人都比较讲究这个事,特别是白事,村子里别人家的白事你不去的话,年深日久,等轮到自己的时候,那是真没有人去给你帮忙的。遇上这样的事,很丢脸的! 2.都是乡里乡亲的,平时在村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不去不好看,正所谓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要知道,农村人办红白喜事,图的是一个人多热闹,主家有事,院子里冷冷清清的很难堪的。所以说,即使你不上礼金,去了凑个人数主家也不会反感。 3.办红白喜事,免不了有好吃好喝的。虽说不是什么珍肴美味、山珍海味,但是毕竟要比自己一个光棍做的那碗饭要好吃。 有时候虽说吃的是大锅菜,但是菜里面该有的一样不少,况且农村大厨的手艺也并不是浪得虚名的。 还有一点,去了烟酒茶包够,临走主家还得再让他拿上一包烟,在主家眼里,来了就是给面子。 这点原因说出来可能很伤人,但这确实就是事实。 4.可以看一些平时见不到的娱乐节目,尤其是白事。如今的白事,那都不是按丧事办的。早些年骂人,就是说某某某要是S了,老子给他请台大戏唱三天,足见恨比天高仇比海深。可如今,有了白事,可真的是请人来唱上几场戏,唱的内容一般都是歌曲开头,颂扬恩情;搞笑接上,烘托气分;杂耍绝技,视觉刺激;哭戏压轴,唱完收场。 亲眼见过村里的老光棍在打听有啥节目,问的是:有没有那种节目?那种?就那种! 综上所述,老光棍喜欢去看这些红白喜事,也谈不上非得有什目的,无非就是三个字:凑热闹! 仅此而已! 什么目的都没有,就是想蹭吃蹭喝一顿,再挣点零花钱。 我家刚搬到这个小区时就住着一位50开外的老光棍,因为是当地的农转非,没工作没老婆孩子,到处张罗帮人家办红白喜事。 这里的人办白事恨不得比办红事还热闹,让我们这些从城里搬过来的人真是大开了眼界。 一次小区里有一家办白事,在楼前面搭了一个大棚,棚里坐着许多人,喝茶抽烟聊天。我们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走过去一问说是家里办丧事呢,吓得我们赶紧躲开了。 第二天遛弯看见大棚不但没拆,里面还是有人喝茶聊天。好奇心驱使我们走过去问这是干嘛呢。 其中一个人说是在办白事,我说昨天不是办了吗,怎么今天还办?他说我们这里规矩要摆三天才行。 这时一个女人小声跟我说,这个说话的人就是他们当地专门参与办红白喜事的。谁家有结婚的,老人去世的都叫他去帮着张罗,不但管饭吃,还有茶、有烟、有酒,完事后再给100块钱小费。 农村老年光棍热衷于参加红白喜事,一是家里没人给做饭,能帮别人干点事管吃管喝,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还有烟抽有酒喝有肉吃,甩开腮帮子吃个肚儿歪,两天不吃饭都没问题。 二是一个人在家闲的无聊,出去凑个热闹既能解闷又能挣钱,何乐而不为? 社平、春堂、六孩都50多岁了,属于老年光棍一族。一个人过日子,生活压力小,没有象其它人还外出打工。只是种点地,就近干点零活,时间比较悠闲。每逢村里谁家过白事,管事的总会想起他们。守灵、刨墓、烧水做飯,适合干什么活就安排什么活,他们也乐意参加。菅事的说:现在村里人少了,剩下的人也忙于自己的事业,只有他们三个轻闲一些,让他们过来参加过事,家里也不用做飯了。 他们三个对于按排的事,总是坚守如一。不象其它人有事分神。农村白事,都当大事,多少年不见的亲友也都回来参加。彼此交流多年信息,畅聊国内外大事,缅怀陈年旧事。每次参加过事,他们三人都暂时免去了一个人过日子的寂寞。 有时,还能收获意外之喜。一次葬礼上,社平就遇见了自己的初恋喜姐。当时因为社平家里穷,喜姐父母把她嫁到了外县。这次喜姐参加叔父葬礼,两人意外相逢。当社平知道喜姐现在也是单身,两个女儿都已成家立业,就对喜姐表示了爱意。最终实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和喜姐走到了一起。 农村老年光棍儿,热衷参加红白喜事大该是普遍现象,今天的红白喜事都是连三天做大锅饭菜的,吃饭时不管天南地北的人来者不拒都是可以参加无人干涉……。老光棍儿们来吃几天,无非就是吃点好饭菜解解馋罢了。 光棍有句话说得好,我养我亏了我,不是我饿死我。光棍爱热闹,热衷于参加红白喜事,要说有何目的,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光棍苦光棍难,三天三夜说不完。 光棍孤独寂寞,为了缓解一下单调寡味心情,哪里人多往哪里跑。特别是遇上个红白喜事都乐意帮忙,甚至有时不请自到。这样的情况多半来自老年光棍,能做事的光棍也加入了打工队伍,吃个先成饭干个爽当活多少要落几个。老年光棍就不一样了,打工没人要,一日三餐要花消,虽然说吃着五保供应粮,但还是不敢大手大脚的花,能节省的尽量节省。反正有的是时间,见红白喜事帮个忙名利双收何乐不为。 老年光棍顶个户头,红白喜事帮个忙也算情到礼周。过客也确实需要人帮忙,无人帮忙证明为人不咋的。说来光棍还是可怜,一个人在家菜少做不着,多了吃不了,很多时候都是随随便便,草草过顿。给人家帮忙油水重点能吃个先成的饭总比亲自动手好,喝个热闹酒总比喝闷酒强。 光棍也是人,同样要生活,谁不是为两寸半而活着。当今社会,男人都在外面打工,湾里有个老光棍是好事,妇女们有做不了的活都去找他,今天东家明天西家干得开心快乐,从不计较得失。不能从侧面看人,有事经常请你去帮忙,歺歺有酒肉,你肯定觉得吃个无钱饭耽误有钱工。我湾有个老光棍,牛活非常棒,只要是找他从不推辞。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他是岀了名的水工。专门负责用水和烧开水,可想而知,客多泡茶,洗手脸洗澡,一连几天需要多少用水。 未经他人苦,莫说他人谗,人在屋檐下,自觉其卑微。说为嘴谗好吃是对光棍的侮辱和不尊。我想光棍为何热衷于红白喜事,多少带有自卑感。所以我们要同情他,任用他,而不可嘲笑讥讽,评头论足,辜负了他的一片好心。 不就是自已在家闷得慌,出来多参加一些活动活跃一下生活气氛,达到心情舒畅的目的。要是不出来,自己_个人面对空房,整日无话可说,感觉还有什么意思呢?其码出来参加一些活动,吃好的喝好的这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在这短暂的时间段里,人家还拿着当做个人看待,客客气气的,仿佛体验到了人生的美好,真有些乐此不彼的感觉。 许多人对农村老年光棍热衷于参加红白喜事的现象评头论足体现了歧视和不屑,那么,我敢直言,你是对这些老年光棍的不尊重和侮辱!甚致于说他们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前往,那简值是敢亵渎了中国农村劳动人民纯朴的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农村老年光棍也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部份,他们一般都超过五六十岁,经历过了风雨沧桑,源于种种原因,断子绝孙,无依无靠,他们也是有苦难言,迫于无奈才心甘披上"光棍"的称号。无论他们怎样走过来,都为社会付出过努力和代价,都应该受到人民的尊敬。已步暮年,对生活有极大的自主权,只图身心健康,他们就与世无争,过一天算一天。 由于传统的影响,也由于他们长期生活习惯的特点,农村老年光棍热衷于参加红白喜事,似乎是天经地仪的事了! 一,发扬传统美德。这些人虽然无儿无女,上了年纪,在大多数年轻人的心中他们已是老一辈,是生活的"过来人",见过世面,有什么红白喜事邀请他们就责无旁贷了,而他们见得多做得多,也毫不推诿,特别是有的白事,他们会自告奋勇地去帮忙,主家也赞赏这种作法。这些老人常常在这些红白喜事帮忙中发挥了作用,获得了尊重和肯定,这就更加发挥了他们帮忙的积极性,发扬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 二,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老年光棍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也希望自己在生命的有限历程里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在许多的红白喜事中,这些老年人操持了很多某些年轻人不谙的事务,因此他们就获得了众人的尊重。特别是受到主人家的赞赏,他们会觉得自我欣慰,不负众望,更希望能为别人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在最后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也想借此来告慰自己一生愧对社会。 三,喜欢获得暂时缓解的日子。这些老年光棍对生活没抱多大的奢望,遇到村里有了红白喜事的邀请,就是他们乐此不彼的事情,他们至少有两天家里不用愁开火,去事主家里,有吃有喝帮忙张罗,他们算是老一辈,可以声高话平,一改平常里受人瞧不起的自卑感。因此他们喜欢这种凑热闹的场合,为事主工作起来也特别卖力。可以说,他们遇上这种氛围,是暂时缓解孤单寂寞,沉默寡言的常态,是释放长期压抑,放松心情的一次机会,所以他们喜这种暂时缓解的日子,无牵无挂,何乐而不为? 四、相信多帮忙这种事能积德积福,延年益寿。农村这些老年光棍大多相信经常参与红白喜事的帮忙是一种善举能积德积福、延年益寿,因此在一些丧事中他们从不计较,毫无顾忌地承担了年轻人忌畏的如尸体换寿衣、剃头、化妆等事务,只要主家给红包,他们就乐意地接受任务。因此,这些老光棍在必要时候也能大公无私,尽职尽责! 至于评论他们纯粹是为凑热闹和蹭几餐,那就有些不恭敬的说法了。民以食为天,人人都需要吃食才能生存,我们不能以贪食嗤之!当然事主也会优先安排他们吃好,再干活。这些人凭着见多识广能尽心卖力干活,不拘一格,就应值得人们尊重,毕竟他们懂得尽善尽规去帮人,为年轻一代树好榜样,那怕哪一天自己走了,也多几个人为他们上几支香! 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男女比例越来越不平衡,农村将出现更多的光棍,并且不是"老光棍",而且光棍也越来越年轻化,所以我们不应带着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我是勇哥,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浅见,认为正能量的,欢迎关注我,头条岁月,风雨同舟! 1.实现自身价值。平时自己没有自己的事业,东遛西跑,无所事事,当遇到红白事时及时参与,平时不被人尊重,这时参与进来,就迎得别人重视。 2.为自己着想。生前助人,百年之后才有人帮自己料理后世。 能有什么目的?一是帮忙二是凑热闹! 喊老光棍们帮忙最简单,因为人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帮忙干些杂活体力重最合适了。 其二,红白喜事本身需要的干活的人多。老光棍们喜欢凑热闹那是皆大欢喜的事! 混吃混喝是主要原因。其次是给自己赢得一些人脉和人情。农村老年光棍一般情况下自己生活本身就比较困难,吃饭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但是做饭对于老年光棍来说大多数都是能凑合一顿是一顿。像原来我们那的一个五十多岁的光棍,因为他母亲还在世,所以做饭对他们来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但母亲年龄大,身体也不好,做饭的任务只能落在自己身上。如果遇到邻居家过事,光棍帮忙非常积极,到了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会让其带一点食物回去给老人,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既把忙帮了,又把饭吃了。帮忙的人情是最难还的,光棍家里有老年人的话更应该积极去给他人帮忙,这实际上就是要让过事的主家记住这一人情。在自己家需要的时候他们回来帮忙还这个人情。这种做法遵循的是礼尚往来的基本处事原则。最后就是积德以使自己走到人生终点时有更多的人同情并伸出善良的援手,免得死后让人骂。 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