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400多亿的华夏基金经理,自我决定去世,金融圈压力很大吗?
金融圈是一个多金的行业,薪金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近千万,但又是一个压力沉重的行业。毕竟薪金是劳动力 的剩余价值,没有创造出超过超过薪金水平的企业效益,是不可能获得高额薪酬的。
金融圈精英英年早逝,早已有之, 11月2日,华夏基金发布特别公告,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投委会成员、基金经理蔡向阳先生,于2021年11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1岁。
寥寥数语,但是其中隐含的信息十分丰富,41岁的公司副总基金经理就这样撒手人寰,我们无法知晓这样的一位成功人士缘何早逝,但是作为基金经理,背负的压力是沉重的,身前管理着九只产品,就需要对九只产品的投资者负责。
今年行情是一个极端分化的结构性行情在,这种行情就是有人哭有人笑的行情,押中了热点,赚的盘满钵满,押不中热点,意味着收益率下跌,正如媒体说的那样,就连某"顶流"基金经理都坦言:"刚刚过去的三季度是本基金管理人历史上仅次于2016年初最为焦虑的时间段。基民可不管这些,投资的基金赚了钱,就是心中的爱豆,就是永远的神,一旦亏了钱,合作责骂就会应运而生。
或许基金管理人可以一笑尔之,但是面对各种考核压力和投资者的非难,很多人过的可能并不轻松,有苦也只能是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下去,精神压力之重是难以想象的,沉重压力下,所谓的金融精英也是心力交瘁,很多人出现了早逝。
看起来风光的成功人士,连续的早逝,给我们的金融业敲起了警钟,追求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职工的劳逸结合,不适宜制定短期过重的业绩考核压力。
今年A股证券行情,特别考验各路证券精英,尤其是考验那些基金经理。行情大起大落,热点变换速度非常之快,投资逻辑混乱交杂,其实也是对这些专业的证券人士的人生和思想的一次思想洗礼。有些人挺过去了,有些人挺不过去,有些人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金融圈的压力测试就是在今年。
比如说前段时间的私募大V徐晓峰,他其实就是在今年的行情中露出了本来的骗子面目,以前讲自己多么多么厉害,逻辑多么多么清晰,以及策略多么多么成功,最后的私募基金产品清盘,将一切的谎言全部戳破不知,揭开了他的假面具,其实他对投资一窍不通。但是有些经基金经理,过去取得的成功太容易,在此次的证券大考之中,否定自己的过去,也否定掉自己的未来,无法面对也只能自我消失了。现在出事了,华夏基金经理蔡向阳就是如此,不论是否其身患抑郁症或者其他原因,但是他最终选择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是我们追踪他的过去,发现原因就在于过去不少年份,他成功的实在太容易,对自己保持了极其的膨胀心理。以为自己摸到了投资的真谛,以为自己懂了价值投资的精髓,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高估。所以在掌管了四百多亿的基金资产之后,本来想大干一笔,但是在今年的行情中败下阵来。又无法将工作和人生分开来,只能采取这个躲避的行为。想起古代一篇文章《伤仲永》,也不过如此。
每个人其实有自己的能力边界的,确实通过学习和实践以及提升,可以扩大自己的能力边界。但是有些人错误的理解了这个边界的扩大过程,现在的不少基金经理,其实他们在过去是没有掌管百亿资金的经验,也没有做好准备,但是有可能偶然的成功,让自己的自我膨胀了。不教,那么我们可以思想一下,假如碰到行情大幅震荡之时,他们如何以对啊?
金融圈的压力大,最容易得到的心理疾病就是抑郁症,所以别看人前表面光鲜,挣钱也很多,其实很有可能是以自己的心理健康作为代价的。但是投资其实是一种人生哲学,一个好的投资者,他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哲学态度。这个人生哲学态度应该是积极、向上,正面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位蔡向阳基金经理其实还是没有摸到投资的精髓,他还是在门外观望。希望在另外一个世界可以想通这个道理。
当然我们今年的证券市场行情也是太有趣了,如果按照死板的投资分析,今年的投资结果绝对是做一次错一次。最简单的一个基本逻辑就无法想通,现在的美股市场已经屡创新高,但其实其经济增长远远比不上我国。但是我国的A股市场不但没有创出新高,反而在大幅向下盘整。所以对于那些坚强意志的基金经理或者没见过大场面的基金经理,他们今年是多么难熬啊。
也许人间不值得,但也不需要采取极端的方式离开人间。现在去世时只有41岁,应该孩子都还小。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非常不应该,希望其家人节哀。也希望其他的基金经理,多去学习充实,别去直播走秀。最后弄的规模越大,竖立的人设越高,有可能未来摔的就越重。
金融圈尤其是从事基金投行业务的业者,其压力非身在其中无法有切身体会。尤其是在动荡无常,风格切换频繁的市场环境中。当自身的投资理念被市场现实颠覆时,不少职业投资人在心理上生理上都会感受到非常人可理解的冲击。尤其是当前,成长型投资都在剧烈冲击着价值投资曾经引以为傲的一系列原则,这对于坚信价值投资原则的投资者来说是严重的心理影响。在一些场合和环境下,价值投资甚至成了笑话和讽刺。在这位著名基金管理人的基金持仓品种和当前市场风格比对下,他的压力可想而知。那种无力感和挫败感难以想象,尤其是对责任心荣誉感很重的人。崩溃只在一念之间。有时候,人在其中,看不清人生事业的关系,不懂取舍。难免会深陷其中而迷失自己。急流勇退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是自己在金融证券从业多年得到的切身体会。也为这位业界精英的去世,深表痛惜。
向阳系六支基金,同质化严重,主投方向、持仓基本相同,投资的消费、医药、互联网均大幅下跌,连带其另管的三支基金,近三个月跌幅均在20%左右。从持仓记录来看,他的换手率不高,长期持有五粮液,茅台,美的集团,爱尔眼科等优质企业。比照这些股票的市场表现,结合管理的资金规模,一天1%的浮动都以数以千万计算,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想想当年的自己,真的感同身受。也庆幸自己早已走出来。因为明白:人生所有的努力,最终还是希望自己过得好。如果为事业毁了生活,那事业成就毫无意义。
没有那个行业没有困难,相对来说,金融行业几乎算是所有行业中的优势产业,其中的从业者无论从收入和社会地位来看,都领先于绝大多数其他行业从业者,所以,从付出和收入比这个角度,金融行业无所谓压力大。
从跳楼这个个案来说,吃瓜群众不了解情况不好妄下评论,但是仅从普遍道理来讲,
1,没有把公家的捞到自己口袋亏再多最多也只是能力问题,大不了不胜任换岗而已。
2,如果是加杠杆与自己管理的基金共舞最后倒下,那么称你一声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