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惜败黎巴嫩队,我们在本届男篮亚洲杯上错失了晋级四强的机会。实际上2017年上届男篮亚洲杯我们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输给了澳大利亚队将近20分而被挡在了四强外。但彼时我们派出的是半支国家队,中国男篮蓝队,且输给的是澳大利亚,尽管有不满的声音在,但主观上来说心理还是能接受。且上届男篮亚洲杯我们用半支国家队在五六名决赛中是一分险胜过东道主黎巴嫩队的。 而仅仅五年过后,虽然缺失几名比较重要的球员,但派出的阵容也基本上是国内球员中的精华,说是整支国家队其实也不为过。但我们最后败给了黎巴嫩队,一个我们在亚洲杯(包括前身亚锦赛)从未败过的对手。虽然从最后结果上来说只是输了三分,这在竞技体育上来说也正常,但从整场比赛的进程上来看,我们一直处在下风,甚至在第三节快结束时落后16分之多,只是在第四节徐杰突然爆发把比分追上来甚至还实现了反超,但最后没有抓住机会。 相信看了本场比赛的朋友跟我一样心里会有一千个疑问。为什么一个国家队,罚球命中率只有61.2%,且我们比对方多出了13次罚球机会;为什么半场失误就达到了13次?为什么胡明轩都已经表现成这样了,杜锋还是让胡明轩在场上,甚至整场下来胡明轩上场时间长达35分钟19秒成为队内上场时间最长的球员?再专业一些的甚至会问为什么我们在内线有如此巨大优势的情况下仍然派出3后卫的阵容?等等… 上面的这些疑问确实是让我们本场比赛失利的主要原因。临场应变能力差的杜锋;占据超长上场时间却只拿6分的胡明轩;整场高达7次失误,只比黎巴嫩全队失误数少一个的孙铭徽等在本场比赛后被球迷甚至是媒体"口诛笔伐"确实一点也不冤。但从本场比赛,甚至是从整届杯赛到目前为止,导致上面这些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我们除了中锋位置的球员外,其他位置球员自主持球进攻能力的低下。 在本场比赛的最后时刻,我们是有机会赢下本场比赛的。但在关键时刻,黎巴嫩能赢下比赛就是因为阿拉基的"英雄球"。而再回看我们这边,整场表现最好的周琦体能已经支撑不了打"英雄球"了,而除了周琦外的人真的是支棱不起来。话又说回来,纵观世界篮坛无论是NBA,FIBA还是欧洲篮球,在最后关键时候的"英雄球"80%是由外线球员(后卫+小前锋)完成的,很少是由中锋来完成。 暂且不说最后关键时刻的"英雄球",就是在常规时间内看看我们外线球员的持球进攻,有几个是能舒舒服服,痛痛快快的,不跌跌撞撞的把这个球打进的?寥寥无几,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赵睿的第一个进球和孙铭徽第二节末转身打了阿拉基一个。其他的不是被切掉,被干扰就是自己失误掉,能造成犯规的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外线球员最基本的变向,突破,三步上篮在我们中国球员这竟然成了奢望了,中投能力基本没有,急停跳投的能力也基本为零。下图是本场比赛两队的投篮点(●为命中,×为投失),中国队所用的颜色看得不是很清楚,但还是能隐约看到中国队的攻击区域不是篮下就是三分线。 本场比赛两队投篮点(来自FIBA官网) 其实不光是中国男篮国家队的这几名后卫,大家可以想下是不是目前在CBA中的所有的后卫球员大部分都是这个情况?基本上所有的战术都是围绕着内线球员来打,能把球传到内线大个子手里的后卫就是好后卫。在联赛中多少能有个自主进攻能力的后卫也基本都在现在的亚洲杯国家队队中了,当然还缺个郭艾伦。但同其他国家后卫的自主进攻能力相比,真的是被秒成渣了。后卫目前都是这个情况,更别说我们的前锋球员了,目前国内前锋球员中能把球运利索的都没几个。小前锋中贺希宁身体还不错,能杀到内线,但有着迷之的终结能力。写到这里真的是格外地想念健康时期的丁彦雨航。 其实这个现象不光出现在我们的职业赛场,这几天也看了几场在海南举行的耐高全国高中联赛的比赛,同样这样的问题十分严重,外线没有自主进攻能力,能控好球的都没几个,场面打得十分混乱。高中生,十七八岁的孩子可能在力量上有欠缺,但打球风格和技术动作基本都已确定。同时间举行的也有FIBA男篮U20欧洲杯的比赛,尽管比高中生大两三岁,但体现出的竞技状态真的已经到职业水准了,真的很怀疑两三年后这帮孩子的竞技状态能达到那个地步。当然我也承认我们各俱乐部同年龄段青年队的水平要比高中生水平高一些,但从高中联赛中走出打CUBA,最后进CBA的目前也有不少。 再回到本届男篮亚洲杯,这场比赛上来。其实我们外线球员自主进攻能力差是个长时间的问题,杜锋不是不知道,这就是杜锋作为主教练在临场应变能力上的缺失了。在外线明显低迷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改变思路加强内线呢?板凳上还坐着个范子铭和付豪呢,把顾全放在三号位,范子铭或付豪四号位,搭配周琦或王哲林这么打啊!实在信不过他俩,实际上在下半场摆双塔也不是不可以,内线高度就是我们的优势,把我们的优势无限放大啊。而杜锋最后一直选择三后卫,用我们的短板和对方的长处一直拼到了最后。 实话实说,从这届亚洲杯这几场中国队的比赛中,打破了我个人对于中国男篮未来发展的一个思维。在本届赛事前,我一直认为我们也应该抓住现代篮球"小球"的潮流,把进攻重点逐渐放在外线。因为从心理上,我也确实想看到中国队也能打出节奏快速,配合流畅,外线神准的比赛来,因为这样的比赛确实好看。但通过这届杯赛,我这个想法有所改变,因为我们的外线相对于其他国家真没有优势,反而我们的内线在亚洲范围内依然有很大的优势,包括在我们的联赛中,还有像刘传兴,余嘉豪等传统年轻中锋在崛起。 如果我们真的培养不出有自主进攻能力的外线球员的话,那就继续发挥我们的内线中锋优势吧。打得慢,不灵动,比赛不流畅,不好看什么的也就罢了,至少我们的身高在亚洲还是有巨大优势的,也能守住我们在亚洲的基本盘(澳新除外),三后卫的阵容该抛弃了,"小快灵"真的不适合我们。 由于本届赛事取消了排位赛,中国男篮的亚洲杯任务也结束了。此次兵败印尼,不知之后男篮国家队内部是否会有一些变化,毕竟有人要为失利负责。但要知道失利不仅仅是国家队的问题,是中国篮球的问题。不管怎样,中国男篮继续加油!明年男篮世界杯大概率还会再来一次印尼之旅,希望到时一雪前耻。 图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