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恰好迎来四九和大寒节。今年的大寒在年关,除夕与大寒相互携手,这有何说法呢?春节期间和明年春天的天气又将如何?请看农村谚语怎么说。 俗话说"大寒在岁终,冬去春又来",作为一个节气,大寒是冬到春过度的关键之时。此时,寒气到达逆极,故而称之大寒,即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不过,农村谚语认为"大寒至顶点,日后天将暖",寒到极致,暖亦生成。古人还将大寒分成三候,无论是母鸡感知阳气开始孵化小鸡,还是鹰隼等飞禽盘旋猎食,亦或是坚冰深处春水荡漾,都说明寒暖转换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 事实上,虽然大寒节气为一年最冷的时候,但通过各地气温统计的数据来看,却未必如此。 大多数的北方地区,小寒时气温要冷于大寒,而大多数南方地区,则是大寒比小寒冷,这是由于我国区域宽广,受到冷空气影响程度的不同所造成。 那么,今年大寒与除夕携手有什么说法呢? 大寒在年关,预示着今年春节正处于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查看日历可知,今年除夕是四九的第四天,农村老话说"三九四九,冻死老牛;大寒小寒,无风自寒",所以,今年春节的寒冷是可以预想的,希望朋友们注意防寒保暖。 而且,大寒在年关,导致2023年立春也同步延迟,对明年春天的气候也将产生影响。下面,咱们接着深入聊下去。 2023年的立春在正月十四日,元宵节的前一天,被许多人称为"最晚的立春",因为按照惯例,立春节气最晚是不超过正月十五,所以,正月十四立春,也可以称为"最晚立春"。 那么,晚立春对明年的天气将产生怎样影响呢? 首先,由于立春节在二月,但明年恰好逢上闰二月,出现了年头年尾两个立春。其中,第一个立春节在2023年的2月4日,农历的正月十四;另一个立春在2024年的2月4日,农历的腊月二十五,兔年双春,十年难逢闰二月,这就有了另外的说法。 在农村中,流传着"双春水兔年,春秋难相见"的说法。 什么意思呢? 2023年春秋两季的气候特征,很可能难以出现。 具体来说,也就是春天会失去温暖,而秋季会缺少凉爽。其实,在这里大家不妨回想一下,2022年也是如此啊。在春天,曾经出现了倒春寒,而大多数的秋天时间,则被夏季炎热所笼罩。在2023年,这种极端特征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下面,咱们进行具体分析。 由于兔年春节正处于最冷之时,立春来得晚,当立春出现在五九时,农村谚语中有"春打五九,寒气袭人"的说法,预示着明年对倒春寒要特别注意。 另外,明年在农历的二月二十一才"出九",比较晚。但是,三月十七日便迎来了立夏。是不是很奇怪,三月入夏,明年春脖子得有多短呢,很可能冷着冷着,一抬头却到了炎热的夏天,兔年完全没有春天该有的样子。 同时,2023年立秋在农历的六月二十二,属于"早立秋"。俗话说"两春夹一冬,十冬九个空",冬季会异常寒冷,而秋季特征也可能被炎热和寒冷所代替。如2022年一般,南方地区遭受了罕见的秋热和秋寒,对我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可能造成影响。 最后概括一下: 虎年大寒不一般,与除夕携手,预示着春节期间会比较寒冷。而且,大寒在年关,寒气来得晚,明春千万要小心倒春寒。而对于缺少火气的老年人,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为稍不注意,很可能熬不过年关可怕的寒气。 亲爱的朋友们,您对此怎么看?欢迎朋友们留言评论,我们一起热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