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 有网友发帖询问 在火锅店菜品里看到了 疑为蓝环章鱼的动物 问能否下锅? 很快有网友表示 该章鱼有毒 提醒原博千万别吃 原博也表示 没吃,已撤下 该事件引起网友们的关注 迅速冲上了热搜 随后 科普博主表示 照片中的确实是蓝环章鱼 毒性非常强 而且受热不分解 此次混进市售章鱼里属"活久见"了 网友纷纷说: "知识改变命运" "还好这个网友有文化啊, 要是我就直接吃了" 管哥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 蓝环章鱼是剧毒生物 千万不能吃! 蓝环章鱼(学名:Hapalochlaen maculosa),隶属于章鱼科,俗称蓝圈章鱼,豹纹章鱼广泛分布在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太平海域中,是一种很小的章鱼品种,臂跨不超过15厘米。可以饲喂小鱼、蟹、虾及甲壳类动物,蓝环章鱼本身并不分泌毒素, 它的毒素一般由其寄生唾液腺和肌肉中的河豚毒素(TTX)引起 ,因此无论咬它还是被它咬,都会倒霉, 因为被它咬一口,目前几乎无药可救 。别看它体型柔软,但其嘴部非常锐利,甚至能够刺穿潜水员的潜水衣! 蓝环章鱼比较害羞,经常躲在海岸边的水里,它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大多数对人类的攻击发生在人们把它捡起来或拿近点瞧一瞧的时候。很多被咬的人都忽略了蓝环章鱼的杀伤力,被蜇刺的伤口很小,几乎没有疼痛感,看起来不值得去医院跑一趟。然而,蓝环章鱼已经通过伤口把毒液注射到人体内,毒性迅速扩散,被感染者会觉得呼吸困难或难受,重者致死,轻者也需治疗三四周才能恢复健康。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轻易去触碰未知生物,特别是海洋里的生物,即使是一只小小的鸡心螺,它一滴毒液也足够放倒20个成年人。 有人轻视蓝环章鱼的毒性,将其带离海洋,在家饲养或进行交易,这种行为是在危险的边缘试探。蓝环章鱼作为一种海洋生物,即使剧毒,也是一条生命。保护海洋,敬畏海洋,不要用生命挑战生命。 无鱼不成宴 尤其现在要过年啦 小编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 在享受水产品的美味与营养的同时 也要谨防食用带毒的水产品 这次冲上热搜的蓝环章鱼体内的河鲀毒素 也是常见的贝类毒素之一 哪些鲜活水产品可能带毒? 常见的带毒海洋生物主要有:贻贝(又名海虹、青口)、织纹螺、蛤类、牡蛎、扇贝、河鲀 。要说明的是,我国已经有条件地开放了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的养殖、加工和食用,食用其他品种的河鲀鱼或来历不明的这两个品种的河鲀鱼均有可能中毒。 哪些水产品宜食用鲜活的? 由于大多数水产品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肌肉中含有较高的氨基酸,这些水产品在死亡后,体内的氨基酸会大量分解形成各种生物胺,其中以组胺最为常见, 人体摄入过多生物胺容易导致一系列食物过敏反应,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危及生命 ;其次,死亡水产品体内细菌大量繁殖,也可能引起大量细菌毒素的累积,因此,广大消费者应尽量食用鲜活的水产品,但是由于有些水产品保活困难,或者产地离消费区域较远,为了储运方便,只能使用冰冻水产品或者预制水产品。无论如何,消费者不得食用已经长时间死亡后储存不当,甚至有异味、发生变质的水产品 。 河蟹、甲鱼、黄鳝、乌龟、鳌虾、贝类等水产品要吃活的 。沙丁鱼、秋刀鱼、鲐鱼、鲭鱼等青皮红肉鱼死亡后特别容易造成组胺分解,从而引发组胺中毒,因此要特别注意此类鱼的保鲜。 除了注意水产品的种类 以下几点也要留心 其他科学食用水产品的注意事项? 一:不得食用来历不明,不熟悉甚至不认识的水产品 消费者应该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知名电商平台等渠道购买水产品,或者去资质齐全的正规餐饮企业食用水产品,从未见过的水产品,或者来源不明的水产品"美味"不得冒险食用。 二:不得食用腐败变质的水产品 要食用鲜活水产品,冷藏、冷冻及时,或者加工后保存得当的水产品。一旦发现水产品变质,无论多么贵重,都应该分类丢弃,避免被他们误事。 三:不得过量食用水产品 由于海鲜中含有较多的嘌呤物质,不宜大量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每日吃鱼、虾类食物在50-100克为宜。 四:科学避免水产品二次污染 生熟要分开,尽量不吃隔夜菜,水产品要尽量煮熟煮透后再吃。生刺身的时候要注意刺身的新鲜、不要食用淡水刺身。 如果大家不慎食用有毒水产品中毒后 要紧急催吐 并第一时间向往医院救治! 许多贝类毒素中毒后没有特效的解毒药 死亡率极高 因此,广大消费者切莫心怀侥幸! 河鲀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食用水产品后数小时发生口周、舌头甚至四肢麻木疼痛,有的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比较严重的会出现发烧、四肢无力,甚至出现呼吸、死亡等现象 组胺中毒的症状主要是吃鱼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会出现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有灼热感,眼结膜充血等症状,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腹痛、腹泻、心跳过速、胸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催吐、抗过敏等对症处理。 小编还要提醒广大经营商家 加强企业主体责任 自觉回避可能含毒的水产品 采购原料时要认真检查 确保食品新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