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娜,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小女儿,这次又上热搜了。 她在刘亦菲新剧《去有风的地方》,客串了一个小卖部老板。 被各路媒体爆赞演技真实自然。 无独有偶,芒果台的跨年晚会也请到了姚安娜。 一首"元宇宙"歌曲,"网友"同样是赞誉一片。 但是, 真如他们口中那么好吗? 交口称赞声下,还有一丝微弱的"异议"。 姚安娜的"故事", 其实只是娱乐圈某种"病"的一个缩影。 我们把时间拨到2021年的初夏,或许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那年电影 《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主创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红毯。 身处C位的,正是王菲的女儿窦靖童。 这部极具风格的文艺电影,她不仅是唯一的主角,还请到了王志文和田壮壮来捧场出演。 一通操作下来,可简单总结成四个字:众星捧月。 没错,姚安娜和窦靖童。 一个富二代,一个星二代。 她们一脚踏进娱乐圈,的确最不缺的就是资源跟吹捧。 姚安娜出道签约最顶级的经纪公司,还精心设计了一个响亮的slogan:"破格公主"。 窦靖童第一张唱片窦唯亲自下场指点,集合世界各地音乐人,美国顶级录音棚录制。 统统都是配置拉满。 在娱乐圈,这群"二代"个个入行即巅峰。 张国立之子张默。 1997年,15岁就已经在火的一塌糊涂的《康熙微服私访记》中,跟他爹搭戏,演了一个乞丐。 后来深陷负面新闻。 又有姜文叔叔站出来拉了一把。 《让子弹飞》里的六子,吃了几碗粉,大家心里都有数。 到了冯小刚转型的史诗巨作《一九四二》,张默直接演个准男二号,戏份比冯远征、张涵予都多。 成龙之子房祖名。 第一部电影,是英皇大手笔的《千机变2》,甄子丹、吴彦祖给他当配角。 老爸成龙千里迢迢从好莱坞赶回来客串捧场。 此后出唱片拍电影。 演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拍陈木胜的《男儿本色》,资源好到谢霆锋都想流泪。 《太阳照常升起》 当然,论砸资源最狠,还要数向华强之子向佐。 出道首部作品就是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 第二部电影又是陈可辛的《投名状》。 《霍元甲》 《投名状》 有的人可能演一辈子戏,都等不到能载入华语影史的作品,向佐哐哐哐就占了俩。 只当配角还不行。 接着在号称投资5个亿的《封神传奇》演起了主角。 给他作配的有:李连杰、梁家辉、古天乐、许晴、黄晓明、文章。 但砸资源就一定能成功? 张默、房祖名飘了,先后进了看守所和监狱。 向佐那部挑大梁的《封神》,豆瓣2.9分。 成为李连杰梁家辉们职业生涯口碑最差的作品,今生估计很难再被击穿。 真还有些音乐才华的窦靖童。 非要演电影当女主。 结果《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被网友笑话像"富二代的文艺旅拍写真","灵气不如她妈"。 豆瓣4.9的口碑,也证明了"只是一次失败的旅行"。 在娱乐圈的"二代"中,姚安娜还算是非常努力的一位。 可努力并不一定代表会成功。 像导演许鞍华聊起汤唯,岂止是努力,简直是拼命。 但在《黄金时代》里许鞍华就是觉得表演不准确,演不出饥饿感,演不准伤心生气,最后也就没演准萧红这个角色。 我们再去看姚安娜备受"好评"的表演,对话中的眼神显得太直楞,缺少足够的信息处理反应。 相比真正的演员,明显青涩生硬了许多。 残忍一点讲,她只是在念台词做表情而已。 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要使劲夸? 其实"二代"没有原罪,可耻的是强捧。 本来,他们跟其他刚出道的新人一样,做的一般。 可偏偏跳出来捧场叫好的人却有一大片。 问题就来了,究竟捧的是这个人,还是他背后的人? 我们来看《向往的生活》。 对年轻艺人嘉宾,黄磊通常不不太聊天。 却明显对陈飞宇格外热情,拉家常,忆陈父,还不忘鼓励陈飞宇多写剧本。 原因,话里话外网友都听懂了:我跟你爹陈凯歌导演,老相识了。 没错,娱乐圈有种"病"讳莫如深、根深蒂固,那就是"资源不公平",内娱尤甚。 它建立在一种裙带关系和资本轰炸之上。 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强捧。 我相信,有部叫《战国》的电影你们应该都听说过。 而强捧的后果是什么? 在资源和机会一定的条件下。 小部分人,可能资质一般,却获得了大量演艺机会和曝光量,对其他人形成机遇挤压。 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称作娱乐圈的相对零和博弈:一些人"吃太多",一些人"吃不饱"。 比如王砚辉,这个大家都说好的中老年宝藏演员。 37岁才出演第一部电影,如果不是导演曹保平眼尖,或许至今他还在昆明演舞台剧。 张颂文和周一围也是大学毕业后碰的满头是包,没名气没背景,根本没人愿意给机会。 最后,一个44岁才终于被全国认识。 一个32岁才靠一句"很润",被业内发现。 甚至可能还有很多我们也不知道的优秀演员,干脆就错过机会再也没有机会。 一个行业,乃至一个社会,竞争激烈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很难获得机会,向上的途径,被卡脖子。 《隐秘的角落》张颂文吃馄饨 《绣春刀》周一围 所以,为什么民众对富二代、星二代们总是抱有成见? 你看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主创合影中。 本片总导演陈凯歌之子陈飞宇,就被安排在了最中间的位置,连葛优都到了边上。 这张相片某种程度就说明了公众情绪的源头: 不是二代们做错了什么,而是没有做够什么,能力配不上位置和消耗的资源。 当然,换个视角,理性且公允的讲。 尽管我们反对强捧。 但"二代"的身份标签,也不应该成为公众眼中理所当然的原罪。 毕竟"星二代"如张震,4次金马奖提名,3次金像奖提名,远超他爹张国柱,实力站得住。 美国的"钢铁侠"唐尼,"瑞秋"安妮斯顿,也都是著名星二代,并不妨碍他们在这个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获得无数观众认可。 "二代"们要想消解不公平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力,唯有真正做出一番成就,贡献于这个行业。 就像华为在中国科技界的面子是挣出来的,不是捧出来的。 如今, 一方面,国家出面遏制对流量无限制的追捧,很多德不配位的艺人开始走下"神坛",资源配置逐渐回归公允。 另一方面,我们的眼睛也越来越"毒",硬捧的行为,时常会被无情戳穿,不好就是不好,观众用腿投票。 所以什么是正能量? 它不是空洞的口号。 而是每个人: 做事,都要对得起自己消耗的那份社会资源。 讲话,都要少一点言不由衷,多一些真诚善意。 文/范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