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3块钱一碗,不能再高了,我答应了大家的。"李生平将店面交给儿子李鹏鹏时,下了这样一条死命令。 沔城回族镇城郊村两代手艺人,30多年秉承"让乡亲们都吃得起面"的朴素理念,只要原材料不大涨,坚决不涨价,被当地村民称赞为"良心面馆"。李生平因诚实守信,被获评2022年第四季度"仙桃好人"。 "其实做得还不够好。"3月15日,60岁的李生平接受采访时,面有愧色地说。 这些年,因为痛风,他的右手永远告别削面刀。面馆由妻子和儿子儿媳共同打理。 上世纪80年代,李生平凭借一手人人称赞的刀削面手艺,在沔城小学附近开了全镇第一家刀削面馆。 揉面、烫面、调料……每天4点,天还没亮,他就和妻子开始一天的忙碌。"这芝麻酱一定要现调的才香,一定要用热油。"说起自己的本行,李生平满脸骄傲。 因为是自家店面,又不用请工,成本相对较低,李生平把面的价格定为4毛钱一碗,让老师、学生都能吃好吃饱。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周边的居民乃至镇区大街小巷的其他居民都慕名而来。 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李生平花心思让早餐的品种更丰富起来。把烘制好的锅盔下锅油炸,鲜香酥脆的锅块浸入刀削面的汤汁中,软硬刚好,咸淡适中,让人大快朵颐。 看着生意越来越好的面馆,街坊们开玩笑道:"老李现在生意好了,往后不会要涨价了吧?" 李生平笑呵呵地说:"放心吧,只要我在一天,一定让大家都吃得上、吃得起。" 原以为只是一句小小的玩笑话,时光荏苒,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李生平的面馆依然如他当初所承诺的那样:物美又价廉,人人吃得起。 "包子、油货都是1块,刀削面3块。"在物价飞涨的年代,他始终信守承诺,把价格定到最低。 2020年疫情暴发,面粉、猪肉等原料价格涨幅大,李生平迫于无奈,建议儿子将维持近10年的刀削面价格从2元涨到3元。对此,乡亲们反应比较平和,李家面馆平均每天能卖出近200碗面。 一间小面馆,用一颗饱含真诚的小小初心,践行了一份对沔城街坊邻居的大承诺。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邓一凡)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