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之纳贿,实自古权奸所未有明朝贪腐有多严重?足以致明灭亡
#历史开讲#引言: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唐代诗人杜荀鹤两次途经胡城县,第一次只听得百姓们喊冤与抱怨,第二次看见县令身着升官时穿的礼服,感叹道,原来官吏的高升是建在吸食民众血肉,搜刮民脂民膏的基础上。
自古以来,贪腐便是中国古代官场中公开的秘密,身为朝廷官员,不想着为百姓排忧解难,反而搜刮百姓的钱财,一心打通关系谄媚上级,铺就自己的官场之路。
但若要说哪个朝代贪污最甚,那非明朝莫属了。
明朝建国之初,贪污腐化现象已非常严重,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桓贪污秋粮一案,震惊朝野,其中涉及许多中央和地方的官吏。
朱元璋亲自办理,并在此后出台种种措施,以期望杜绝类似事件发生。由此,明朝度过了前期约一百年政治还算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的时光。
但好景不长,在处于明代前中期之交的正统年间,贪污腐化现象却又故态复萌。此后的正德、嘉靖年间,贪腐之风愈演愈烈,逐渐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诱因之一。
一、利官厚禄则是能品,寒俭有官犹免姗笑
明代贪腐盛行的三个因素,即官员低俸、官场风气和统治者的姑息纵容。
不合理的低俸禄,使得部分官员走向贪腐之路。纵观中国古代史,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以勤勉朴素而著称的封建皇帝。
出身的贫寒和起义之路上的艰辛,使他养成了反对奢侈浪费、崇尚节俭的习惯。因此, 明代官员的薪俸也就变得相应地菲薄。
如汉代官员的俸禄,从"百石"到"二千石"不等, 且不时有薪俸之加,再如宋代,官员俸禄分别为136石到3800石不等, 此外还有不少的食料、公用、茶汤钱等。
但到了明代,即使以最高额做比较,明代官员薪俸比汉二千石少 956石,比宋少 2756石 。从《明史·食货志 》中的" 自古官傣之薄, 未有若此者" 足以窥见明代官员俸禄情况。
过少的俸禄严重影响了明代各级官员的正常生活,如当时从政四十年之久,官至侍郎、尚书的江西人陈寿,老无所归,死后甚至家人无力安葬。
微薄的薪资不足以支撑日常开销和家中老小的花费,除了极少数将"廉洁"二字看得比命都重要的官员恪守清苦外,更多的官员则是选择走向贪腐之路,所谓的 "彼无以自赡,焉得而不取诸民乎",便是对其最好的解释。
明代中后期的官场风气,完全可以用"黑白颠倒"四字来形容,在此风气下,廉洁正直的官员反而成了异类。
明代前期,社会尚且将贪污视为不道德,大部分官员还知道守身、自爱。而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引起观念形态的更新,人们对金钱的狂热已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官场亦是如此,官员们的为官之道在悄然变化。以匡世济民为己任的信条被抛之脑后,他们开始为发财而做官。
官僚集团中产生了一股追求金钱、贪恋享乐的浪潮。"利官厚禄则是能品,寒俭有官犹免姗笑",人们开始用新的价值标准去评判官吏, 以捞取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做官的尺度。
在此种乌烟瘴气的官场环境中,贪官污吏通过行贿受贿官官相护,形成小团体。
而清官在官场的生存就显得举步艰难,"即有清修之士,或不庇其妻攀,人且以迂腐消之",不但难以施展抱负,还可能招致挖苦嘲笑,甚至还会受到打击报复。
统治者的姑息纵容,使得贪腐之气得不到有效遏制。明代对腐败行为的惩罚,先紧后松,这就使得贪腐成本越来越低,无形中助长了贪官污吏的嚣张气焰。明惠帝之后,曾经用来对待贪腐的刚猛政策被换为宽柔之计,甚至政府纵然某些贪腐行为。
不得不提的是,就连皇帝也参与到敛财的行动中,从而使腐败问题日益深重。万历帝派出大量矿监税使,遍布各地各行各业,敛财为己所用。乃至于被官员骂道,"有酒色财气四病,且病得不轻"。
二、明朝的行贿奇观
客观地说,贪污腐败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但唯独明朝,普遍至极的贪污现象、密不漏风的贪污技巧和数量庞大的贪污数额形成了一道"奇观"。
行贿手段层出不穷。行贿者贿赂时,通常先送一书帕、一珍本和新版书籍,再给其中附上黄金白银珠宝若干。既附庸风雅,又掩人耳。
行贿者为更加顺利达到目的,常常投受贿者所好。
如嘉靖年间,有一吏部官员,生性喜食鳖,当时有人擅长烹制这种美食,便常以此谄媚讨好这位官员,后来不久果真升官了。
更有行贿者,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 时机 "给受贿者送礼,使得行贿行得有理有据,让人挑不出差错。比如见面礼、节日礼、生日礼,上司有喜庆之事如结婚、生子、升官 、 乔迁等等,名目繁多,都是以送礼之名贿赂的好时机。
明中后期的官场可以说逐渐成为贪污的渊薮和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市场。由此也催生了一种"行贿文化"—创造出若干代表受贿贪污的隐语。
如在行贿受贿中常见的物品黄金白银,被用黄白米、黄精白蜡代替。
明朝的一大贪污犯太监李广,皇帝命人搜家时,搜出一书册,其中记载"得赂籍以进......馈黄白米各千百石",其中的黄白米并不是普通的粮食,而是指代黄金白银。
在以"人治" 为主的封建社会,权力与贪污是一对孪生兄弟,大小官吏无不尽其所能,使有 限的权力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明朝中后期,无论是内阁大员,还是京官地方官,无论是军官还是宦官,身上都多少沾染贪腐的恶习。
在嘉靖、隆庆和万历前期,内阁首辅所拥有的权力几乎达到了巅峰,比肩前朝的宰相之位,内阁大员们往往利用手中权力大肆贪污受贿,贪赃枉法,侵吞公款,种种罪行罄竹难书。
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严嵩便是典型之一,史载"严嵩之纳贿,实自古权奸所未有",他倒台后,官府查处其家产,有黄金三万余两,白银二十万余两,珍宝玉器无数。甚至超过了皇室珍藏,足以见其贪贿程度之深。
除了内阁大员,京官地方官的贪贿也各有门道,明制规定地方官三年一次进京朝觐,向中 央汇报工作,并借机考察官吏。为博得优秀的考察结果,地方官往往向京官行贿。
或有京官利用手中权力,公开向地方官索贿。周应秋,作为天启年间的吏部尚书,他曾经多次按官职大小公开索价,传言每日可得贿银一万两,于是便有个"周日万"的外号。
明中后期军将敛财更令人瞠目结舌,他们在军饷方面做足文章,除了克扣士兵军饷、侵盗库银外,某些将官在士兵逃亡或死后,不及时上报,反而冒领军饷,将其钱粮据为己有。更有军将侵占屯田、收受下级贿赂为其提供升迁之道,占役(私自役使士兵为将领处理私事),利用职权侵吞其他军用物资,如掌管军器制造的官员则侵吞料价银,致使造出的兵器不合格等,凡此种种,数不胜数。
三、一时守令畏法,法己爱民,吏治焕然王变矣
任何一个朝代的灭亡, 无不与腐败的催化作用有关。因此,每个朝代建立之初都会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对腐败给予足够的关注。明朝的统治者亦不例外。
明代出台一系列惩治腐败的相关律法,如《律》、《令》、《大诰》、《问刑条例》等。以《大诰》为例,揭露了贪官污吏们贪赃枉法、科敛害民等行为,且告诫臣民以此为戒。其中对官吏们的惩治极为严厉,如"族诛、凌迟、剁指、断手"。一些酷刑对贪官墨吏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统治者也在进一步完善惩遏腐败的监察机制。朱元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御史的职责在于纠正和弹劾百司,其职掌包括监督不法、整饬官风、考察官吏等方面。
除了都察院之外,明朝还在中央设置了六科,同样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监察作用,一些科道官忠于职守,揭露和鞭挞了许多贪污腐败分子。
另外,明朝建立了一套对官吏进行考核和处罚的制度,其考核制度主要包括考满、考察两类。后者则针对的是官吏的风纪。
上述措施,的确对遏制贪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颁布的法例条文,是明王朝长治久安的法律保障。明朝初年针对贪污贿赂犯罪的一系列相关立法和后期的不断修正,使明朝正常运转277年。
根据《明史刑法志》的记载:"一时守令畏法,法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焕然王变矣。"与元朝末年相比,确实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吏治澄清"的目标,官场风气逐渐好转。
但到了明中后期,法律在一些特权官员面前苍白无力,部分官员视律法如戏,枉法舞弊如故。之前的考察制度常常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其本身作用,也逐渐异化为党同伐异的工具。
仅凭相关的制度和部分官员的努力并不能阻止腐败泛滥,即使在改革途中出现过挣扎与希望,但明王朝衰亡的结局最终还是未能扭转,令人唏嘘。
结语:
明代腐败如此严重,痼疾如此难去,足以为后世所警醒。
贪污腐败现象,在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的历史进程中,时隐时现,纵使有短暂的消失,但却从未从史书上绝笔。
腐败现象与人性中某种程度上的贪婪有关,而这种贪婪,并不能依靠人本身的良知与自律去约束,而是要依靠公正的制度与法律。但同时,任何制度的落实都需要一批具有智慧、热血及坚忍不拔的人才。
因此,在惩治腐败的过程中,必须同样重视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反腐人才的培养,否则很容易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明朝反腐败的历程,亦论证了此规律。
终明之世,腐败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当历史的车轮向前碾过数百年,今人更应该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保障人民福祉,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维护国家机器有序、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明史·食货志 》
《大诰》
《明太祖实录》
层层加码与民生凋敝王安石变法的启示(下)二十四史名家精讲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的变法虽然增加了国库的收入,实质上却削弱了民间做大财富蛋糕的能力,进一步助长了官员贪腐,与民争利的习气。以后的宋朝越来越贫弱,在君臣和睦的局
一代英雄石达开的落幕被誉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终完美的形象的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为何却过不了大渡河?1861年9月,石达开从桂南北上,到1862年初经湖北
陈独秀小女儿遭骗婚生子,身绑油桶偷渡香港,晚年境况更凄凉陈独秀的最小女儿陈子美,1970年突然失踪,原来她冒死身绑油桶漂泊了十个小时偷渡到了香港。不久陈子美去美国定居,2004年4月在纽约皇后区圣约翰医院去世,享年92岁,然而放置停尸房
慕容复一心要光复的大燕国究竟什么样?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无论在金老的书中,还是在各个版本的电视剧中,都是一个反派人物。他为了所谓的复国大业,牺牲掉了一切,最后落得个心智失常的下场。那么这个令慕容家在亡国600多年后,一
历史上突然消失的3个名人,他们到底去了哪里?知名历史人物一般都是有确切史料记载的,但查看史料会发现,我国历史上有3个名人似乎凭空消失了。人除非死了,才会销声匿迹,若是活着,不管藏到哪里,都会在历史中留下痕迹。而这消失的3人,
两种续航版本,售价8。98万起,几何E新增两款车型上市近日,从相关渠道获悉,几何E新增两款车型正式上市,分别为乖帅虎和闪电虎,售价分别为8。98万元和13。18万元,新车与其他车型相比,仅在配置方面有所差异,CLTC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
NBA东部排名榜前三甲明朗,4队拼抢第5名,76人和篮网并列12月5日,全联盟8场常规赛结束后,东部排名榜格局进一步明朗凯尔特人雄鹿和骑士位居前三甲4支球队胜场差相同,拼抢第5名奇才和公牛在逐步掉队,出乎意料的是76人和篮网竟然回到了同一起
外网播放量3000万的茄子食谱,这个做法烧鞋底都香,每次做必光盘关注大胖友图图,每天都能看到新奇,简单,美味又实用的食谱哦一直有个疑问。番茄拌茄子到底好不好吃呀?最近我有刷到挺多个营销号在说那个刘一鸣变形计时期顿顿吃番茄拌茄子吃胖了的事。多损啊
从亏损到营收超200亿,FILA的崛起之路独家案例2009年安踏集团收购FILA中国业务以来,FILA品牌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以安踏集团时尚运动品牌群CEOFILA斐乐大中华区总裁姚伟雄为代表的管理团
剩者为王大家常听说胜者为王,但我认为剩者为王更具有可操作性。在股市中,721法则,只有10的人能够在股市中挣到钱,那怎样才能挣到钱呢?我认为1买不会倒闭的企业,比如国企或是大到不能倒的企业
年轻人不爱吃辣条了吗?卫龙半年亏损2。61亿卫龙上市终于有了新进展,据港交所文件,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卫龙)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卫龙或将赶上今年最后一班车登陆资本市场,不过,卫龙业绩开始由盈转亏,仅半年亏损就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