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老公是一对90后夫妻,今年四月刚要了老二,老大也已经三岁了,事实上我家老二也是盲目跟风的产物。自2016年1月1日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后,身边生二胎的人越来越多,看着别人家都有两个小孩,幸福指数比一个小孩高的多,于是自己也动了生二胎的想法,可如今老二生下来,真的不得不面对各种问题! 1、经济压力 我和我老公在四五线的小城市里生活,每月拿着三千多块的工资,因为老大之前都是奶奶过来帮忙带的,相对于那些大城市的消费水平来说,我们小两口的这点工资在小城市生活还是能维持家用的。然而,自从有了老二后,我就不得不面临辞职的问题,家里收入瞬间减少一半,经济压力全落在老公身上。老二出生以后各种开销也迎面而来,奶粉、尿布等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开销,老大也即将面临入园的问题,家庭开销陡然上升,生活水平真的是直线下降。 2、夫妻关系 有了二胎后,面对家庭的各种琐碎,以及两个孩子的抚养问题。停职在家的我一下子无法适应,心力交瘁,甚至都快抑郁了,宝爸也因为经济压力大每天都是愁眉苦脸的,夫妻关系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和谐幸福了。 3、婆媳关系 因为之前一直在上班,老大一直是婆婆在身边帮忙带,所以婆媳关系相处还算融洽,没有什么正面冲突。但因为婆婆身体不算好无法带两个,所以现在必须和婆婆两个人同时在家照顾两个小孩,然而因为观念不同,在小孩养育方面各种问题突然全都暴露出来,婆媳大战随即爆发! 4、两个娃的相处 老大三岁正处于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小孩都非常敏感,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然而这个时候突然来了老二,以前放在老大身上的爱被分割走了一半,老大一瞬间无法接受,于是对老二就非常不友好,各种争风吃醋也接踵而来。比如不让爸爸妈妈抱老二,不让老二进房间睡觉等一系列问题涌现。 总之,从我自己亲身经历来看,要想二胎还是的慎重,不可盲目跟风,要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再做决定。 俗话说,穿衣戴帽量家当,有没有生二胎的打算,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来决定吧。实话实说,当年我没要二胎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条件不允许,我儿子三四岁那年,我和孩子他妈要二胎的欲望蠢蠢欲动,我甚至把二胎的男孩女孩的名字都取好了。但冷静下来之后,很快这团火就熄灭了,思前想后心拔凉拔凉的。 当时一家三口,就靠我挣那么点儿死工资,再加上儿子出生不久,家里又花两万五装潢,想想在岛上前途渺茫,当时我父母退休以后已经搬到市里去了,由于我爸妈想孙子,我儿子也跟着他们去了市里,在市里上幼儿园。听到我老婆说有要二胎的意思,我妈一听赶紧对她说:你想要你就要,但是我没有精力再看孩子了,这一个就够我们忙乎的了,再说,一旦孩子出点什么事儿,承担不起这个责任。这话是后来我老婆学给我听的,我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好不容易把孙子照看到送到幼儿园,难得清闲清闲,再带第二个确实有压力。再说我也有压力,我跟老婆说,如果第一胎是个女孩,还有要二胎的必要,砸锅卖铁也得要,既然第一胎是个儿子,打了个兔子先别在腰里了,不要就不要吧,死了这条心吧。 前两年我儿子过年回来,我妈看到到这个大孙子,长这么帅气,又有出息,说早知这样,生二胎就好了,我老婆说对呀,现在后悔也没用了,当年生二胎的话,不管生女儿还是生儿子现在都不愁,主要没想到会有这一天,熬出头来了。当年我跟老婆是这么说的,我说如果有条件,再要一个儿子我也不嫌多。生个女儿长得漂漂亮亮的,一儿一女当然更好,但是,凭咱现在的条件,一旦生不出女儿,再生一个儿子的话,将来两套房子怎么办?所以当时我最害愁的是这个,就算第二个儿子长的同样帅气,都是小帅哥,将来没房子也不行啊! 但是我却忘了中国有一句话,那就是谁能跑前边看看?社会不停变化,不断发展,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一旦孩子争气有出息呢,后悔药到哪买去? 没想到我儿子也插嘴说,妈,当时要二胎就好了,我回来还有个伴,这样太孤单了。我说,如果生第二胎,不一定第二胎也有出息,都能混出个样来。我妈说,就算第二胎混不出样来,普普通通的,那么就凭"能能"(小名叫能能)这样懂事,心眼这样好,也会帮弟弟妹妹一把的,也不用为套房子发愁。我老婆说,对呀对呀,他可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很有爱心。我说你们快别说了吧,越说我越后悔,做梦都没想到儿子竟然埋怨我们没要二胎。所以想要二胎的一定不要优柔寡断,车到山前必有路,儿孙自有儿孙福,再说生命值多少钱?是千万亿万能换来的吗?在父母的眼里那可是无价之宝啊,精神食粮啊!假设我现在一个孩子都没有,给我多少钱也不快乐,物质丰富了,精神却垮了。以前有一个问答题叫: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其实现在想一想,繁衍生息世代相传,就是人生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养不起没有办法,能养起的不要再犹豫。 我去年要了二胎,以为要了二胎可以儿女双全,结果却让我的生活一落千丈。 有了二胎后,不但没有儿女双全,在各方面都降低了生活质量。 有了二胎后因为还是个女儿,公公婆婆不愿意在给金钱的姿助,老公也因为是女儿而失望不愿意奋斗。而我也顶上了生男孩的压力。 有了二胎后,啥都是自己来,公婆不接济,老公不赚钱,一切都要靠自己,我从一个漂亮自信的宝妈变成了邋里邋遢满脸黄褐斑的妇女,二宝的经济压力全压在我身上。 有了二宝后无数次失望,想离婚,连吃都变得奢侈了,经常要低声下气去求公婆给予帮助。 有二宝后不敢再去跟亲戚朋友接触,怕被看不起,不敢接受别人的好意,怕还不起。 从此生活一地鸡毛,各种碎事烦身,责任变大,朋友变少,越来越自卑,越来越穷 其实就算现在国家提倡二胎政策,依旧很多人不愿意生二胎,因为现在不像过去,能生就能养。 盲目的要二胎,肯定会吃不少苦,但是生而为人,哪有轻松的,其实有二胎了,有了压力才有动力,身边有朋友说就养一个,不累。但是我见过家里生了几个,生活也不差。也有家里就一个孩子,还穷困潦倒。 但是,多一个孩子,生活也会多无数的乐趣,所以,我觉得在具备一些必备条件,其实能给子女再添一个亲人,也何尝不好。 1.足够的经济条件 在现在社会中,生活水平本来就高,如果生二胎的话,那一家人就面临着准爸爸一个人挣钱养一家人,如果没有好的经济来源,为了二胎而降低了原本的生活质量,那么二胎的出现只会是更大的负担。 2.能够体谅你的老公 从备孕到怀孕到生产前后,孕妈的情绪其实变化特别大,家庭里的琐事和面临自己怀孕身材的走样,要是家里没有个称职谅解的老公,会很容易抑郁的。 3.能帮上忙公婆 虽说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但是家庭里毕竟要多位成员,怀孕时,孕妈月份越大,就越力不从心,肯定很多事都顾不过来,要是这时候没有愿意帮忙的公婆,孕妈肯定会很累,对自己身体和肚子里的宝宝也都会有不好的影响。 Holle,我是YOYO,一个热爱生活的育儿师~ 2015年,二胎政策开始实施,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四年了。关于实施二胎政策每个省都会结合当地的情况出台一系列的福利政策,加之大环境对二胎家庭的幸福未来的臆想,以及对独生子女家庭当下困境的过度渲染,导致很多家庭不结合自身情况盲目投入到生二胎的大军之中。 盲目生二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远远并不是经济上的压缩与窘迫那么简单,盲目要二胎对家庭是多方面的影响的。 身体上——精疲力竭 众所周知,女性超过35岁就别列为高龄产妇,生娃需要面临的各种风险,如果头胎的时候有什么后遗症,再第二次生娃的时候还会显现。就算不是高龄产妇,生娃对女性身体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二次生娃就相当于把这种不可逆的伤害再次叠加了。 除了生娃对女性身体的消耗,照顾孩子也是一种对精力的消耗,尤其在孩子三岁之前,需要妈妈倾注大量的精力,有些负责人的爸爸会帮助妻子分担,这样双方的精力都被分散了。最关键的是还要照顾家中的大宝。 心理上——压力感倍增 多了一个孩子,人生又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牵挂,压力也就多了一些。很多年轻人生二胎是因为家里的老人催生,但生完之后压力大到经常深夜崩溃,尤其是家有两个男孩子的,有一句说一句,在当下社会对男性的要求还是高于女性的,如果头胎二胎都是男宝,丈夫晕倒在产房门口的画面真的不是笑话。 经济上——消费降级严重 生二胎对于普通家庭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经济上面,通俗点说就是多了一个人花钱少了一个人赚钱。曾经在北京合租的时候有一对年轻夫妻,大宝三岁,女人刚照顾完大宝找好工作,发现自己又怀孕了。最后女人只能辞职回老家,没过多久男人也辞职回了老家。 生养二胎,说白了就是经济上的一场持久战,如果原来的家庭是两个人赚钱,在妻子生完二胎之后,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工作,小孩子的花销又比较大,尤其是幼儿园时期,花销堪比一个大学生。如果生二胎需要降低大宝的各项开支,那还是要斟酌好的。 夫妻关系上——矛盾增多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虽然有点极端,但是生完二胎之后夫妻关系反而变得不好的比比皆是,因为生完二胎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养育孩子上面需要面临的矛盾也增多,这些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要夫妻两个人一起去面对的,如果二人感情基础没有那么的牢靠,这样不间断的矛盾冲击很容易影响到二人的夫妻关系。 总之生儿育女是一件人生的大事,这件事不应该和盲目贴边,因为这承载的不仅是自己的人生,还有两个孩子的未来,需要好好的思量。 在二胎政策开放以来,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人口数量不升反降,所以说绝大多数的人对生二胎这件事还是不叫智力的。但是二胎政策的开放对我们国家是有里程碑似的意义的,对缓解老龄化现象以及拉动经济都有很大的意义。 二胎不是不能生,做好这些准备就可以生↓↓↓ ▲经济上的准备 如果家底比较厚,在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不会让全家的消费水平下降,这种情况下是可以生二胎的,但是据我了解,大部分能达到这种条件的家庭,或是父母能提供一些财力支持,再不就是自身年龄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很少有年轻的夫妻自己能直接达到这种要求的。 ▲精力上的准备 孩子的看护是一件非常消耗精力的事儿,有很多二胎家庭依赖的看护人是家中的老人,但是在生二胎精力上面不能把老人算到里面,老人在带娃这件事情上算是一个"外挂",如果老人不想帮带也不能强迫。 ▲身心上的准备 生二胎身心都要做好准备,身体是保证孩子健康以及自己生完之后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身体素质不达标,生二胎这件事情想都不要想,其次是心理上,如果并没做好家里将有两个孩子的打算,或是成为两个孩子爸妈的打算,就再考虑考虑。 如果真的有生二胎的打算,最好在大宝三~四岁左右的时候生,这个时候身体恢复的差不多,大宝快上了幼儿园,压力可能没那么大了。 生不生二胎,在大环境下也要考虑好自己本身的条件,盲目赔上的是自己和孩子的人生。 我一女同事,86年的,前年后半年怀了二胎,当时她的大儿子5岁。 她婆婆早逝,大儿子就是自己娘家妈给带大的,为了带那个孩子,娘家妈累了一身病。当时她意外怀孕,娘家妈就不支持他们再要二胎,但她老公非要。 可是男人吧,光张嘴说要孩子,一点力也不出。她整个孕期受的罪我们是看在眼里,临到快生的前一天才休息。因为她不敢提前休息,工资少了没钱养孩子。 产后,她娘家妈要照顾三个人,她本人和她两个儿子,这母女俩一天忙的团团转。男人本职工作之余,还和别人一起倒腾些小买卖,赚钱贴补家用。 两个孩子的开销是很大的。大儿子上幼儿园,每年的托费及其他生活开销,二儿子的奶粉和纸尿裤等费用,他们养不起了,娘家妈就用自己的工资贴补。 小儿子半岁,她来上班,孩子交给她娘家妈带,每天上班跟丢了魂一样,半小时打一次电话。因为她妈这次带孩子,彻底累得腰肌劳损了,她既怕她妈有个闪失,又怕她儿子有个闪失。 保姆是请不起的,两口子的工资一月不到1万五,请个保姆最少6千,两个孩子和整个家庭的开销下来,不够。 她本来衣食无忧,以前一个儿子的时候还做做瑜伽,美容院也保养一下身体,现在连化妆品都只用基础的,面膜都贴不起了。 光是钱少都不是最大的问题,孩子总是生病,一病就扎吊针或住院,大人孩子都受罪。前段时间,她小儿子快两岁了,她妈彻底躺床上不能动了,医生让她老母亲静养,不然腰就报废了,她没办法,只能自己请假带娃。 我们住一个小区,前两天见她,她说物业费都还没交,马上又年底了… 她的情况可能就是很多二胎家庭的现状吧。 我是初蔻,专注情感领域,请多多关注! 啥叫盲目?就是瞎子没有眼睛,比喻做事情没有远见也没有考虑,必然有近忧和烦恼。所以说盲目的要二胎的后果就是,自己受尽苦累,还得家庭当中遭罪,一个孩子都被折腾的够呛,两个孩子就如同这一辈子都带上了累赘。 2019年不就是有一件荒唐的事情发生了,一个60多岁的老大妈竟然意外的怀孕了,按理说他应该把这个孩子做掉,但这老人固执地认为既然怀上了孩子就必须得要,所以老人不顾儿女们的反对,跟老伴儿毅然的到医院把这个孩子坚持的生了下来。就是这一个新闻弄得沸沸扬扬,这个老太太就属于盲目要二胎,自己找麻烦,孩子添负担。反正我觉得女性过了30岁就别再要二胎了,你生了一个等到你步入中年的时候,身体也就不如以前了,而且两个孩子等于一个孩子的成本乘以二,想一想你的负担得有多么的沉重,所以说别自寻烦恼了,干脆就别要这个二胎了。我始终不看好要二胎的这个政策,我觉得作为一个有远见又负责任的夫妻。你必须得从自己的家庭状况来考虑,要不要孩子?我想面对现状,你自己的经济条件,年龄,夫妻所要承担的压力都不是小事儿,所以我说如果是自己有一个健康漂亮懂事的小宝宝就不要再生了。 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朋友,看着别人很多家庭条件好的都生了二胎,自己也盲目跟风,大的儿子马上要念小学了,学校也还没落实到,各种犯愁!一边又想让孩子读好小学,又碍于经济压力大,占住费学区房都是问题,她家只有她老公一个人挣钱,普通工薪水平,她自己也没上班了,因为小的生下来家里没有老人带,也没多的钱请保姆月嫂,自己在家带俩孩子. 整个人状态老了一头,完全和实际年龄不符!没钱没人带真不要盲目生二胎,完全是一种折磨,所谓的幸福都是被磨平的菱角,父母已经没有自己的空间了!除了孩子和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也没别的 … 而且肆意拉扯长大,给不了孩子一个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孩子长大怨的还是父母. 作为父母首先要对孩子负责,不管是不是盲目。对孩子负责也是最自己负责。 作为年轻的父母,可能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同,生二胎也的确有利弊。家庭负担更重了,从生下来生疮感冒,衣食住行,到读大学,长大以后结婚生子,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影响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时间上和精力上要付出更多,生活负担加重了。如果双方的老人都比较有空余时间可以帮助带孩子,而且家里的条件也还不错的话,也是可以选择二胎的。只要自己觉得可以就行,付出总会有回报,需要自己考虑清楚去认真的做决定。 但是得看长远生二胎的好处:1.让第一个孩子不孤单。2.让父母老了的时候感觉有依靠。3.让心灵上感觉更踏实。4.家里有事孩子之间可以商量解决。5.如果都一胎孩子长大赡养父母压力更大。 个人觉得知识富养,精神富养,远比财富富养孩子来的更真实。 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们夫妻都是高中教师,2005年以前我们还是一个儿子,15岁,想吃什么去买,即使当地没有也让别人从开封捎回来,真是生活无忧。 当时,学校老师大多生了二胎,我也想生,主要是有些担心,因为那段时间经常听到孩子们出事的新闻。 所以,2005年,我35岁,老公41岁,我们生了小儿子。 从此,过上了悲催的生活。 虽不至于缺吃少穿,但是做啥事都是反复掂量。特别是大儿子有了孩子后,我们既要照顾小儿子又要照顾孙子孙女,这时候双方父母年事已高,也需要照顾。同时还要挣钱,我们真是忙得焦头烂额,痛苦不堪。 所以,如果没有经济实力,没有人帮忙。还是不生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