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麦田有多治愈?大地上满是绿色写下的诗句。"这是河南日报抖音号发布的一则视频的配文。只见视频中,一片片绿色麦田如波浪般翻涌着,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机械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呈现出一番沃野千里的景象。但这真的治愈么?我是农民的孩子,我印象中的麦田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是"右手秉遗卖,左臂悬蔽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真就是"遍体绮罗者,不是养蚕人"。我们那里,青壮劳动力要么外出务工,要么附近做工,打理田地的活计,要么落到妇女手里,要么落到老人头上。前段时间,河南降雪,我爷爷奶奶还在田间浇水,天气冷,扯了水管让它自流,两人坐在电车里等。这也叫治愈么? 我是农民的孩子,亲身经历过收麦、薅草等农业生产过程,知道农民在这个行业里的艰辛和苦楚,为了生计不得不忍受无休止的劳动和疲惫,为了子孙后代不得不承担巨大的责任和风险。而官媒们却只是看到了麦田上的绿色,美化现实,看到的只有农民的成果,却不了解他们的内心和付出,忽略了农民的困境和诉求。这让我想到了网上的一个梗"春池嫣韵"。 谢谢啊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然而事实呢?建国开始到现在对农民的称呼逐渐由农民爷爷到农民伯伯再到农民兄弟,然后是农民工。仿佛务农成了一件下九流的行业,真是无语。 这不禁让我想到袁隆平爷爷因为国家奖励的豪宅而被人恶语中伤的事件,不知道什么时候科学家就应该呕心沥血,不能享受,农民就应该任劳任怨的观念就深入人心了。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不是本分,更没有责任。有网友说如果你见过爸爸为了抢井浇水整夜守在地里没办法睡觉,熬得满眼都是血丝、如果你见过妈妈每年无数次背着一箱箱你背不动的水去地里打农药、如果你体验过在烈日下一个一个地把掉在地里的花生捡起来,流着汗却怎么都捡不完的时候,你还会觉得治愈吗? 刈麦 或许某些人觉得治愈,那是因为他们高坐明堂,吹空调,吃冷饮,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但对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说这种话,不觉得齿寒么?某些人觉得治愈,是因为他们退休后可以诵清风明月,月朗西行,但农民不行啊!有人说 一亩地能养活农药厂、化肥厂、种子厂,却独独很难养活自己。所以它虽是平原,却也是高山!是你眼里的治愈,却是我们祖祖辈辈走不出去的麦田! 桃花雪 一场桃花雪,专家们把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春池嫣然",又带回人们的视线中来。面对如此暴雪,农户们一片措手不及,专家们却拍手叫好,称本次所降暴雪是一场"及时雨",能为全省节约10亿元灌溉费,对果树影响不大,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起有利作用。 暴雪压倒大棚 专家已经成为贬义词了,莫让官方媒体再失去公信力。下来看看吧!莫要穿着绮罗,不然什么也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