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6日晚进行的哈尔斯·WBA职业拳王争霸赛头条主赛中,中国选手吕斌仅仅用时99秒就KO了泰国选手甘萨,赢得WBA超蝇量级国际金腰带。而他的获胜一拳,来自一次看似并不起眼的击腹,就直接导致甘萨痛苦的倒地不起。很多平时不看拳击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何这一拳会有如此大的威力? 在拳击比赛中,相比较于对头部的击打,对身体部位的猛烈击打,更能够给对手造成快速和剧烈的伤害。这是因为对身体的击打能够在第一时间产生剧烈的疼痛感,而对头部的击打导致的伤害有一个延迟的过程。 击打胸口、胃部、脾部都可以产生痛感,但是比起这些部位,击打肝部周围的痛感绝对是最强的。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器官,内部是柔韧的纤维组织,其中左侧最大的部分是朝向腹腔外的,在腹部右上部分受到撞击时,所以当肝脏的外部部分受到撞击时,它会收缩,导致内部部分膨胀,。而且会造成大面积的表面暴露在伤痛之中。肝脏周围更是布满了组织纤维、神经和血管。当肝脏的一端膨胀时,这些相互连接的部分就会暂时分开。这引起了交感神经的反应,而交感神经正是人神经系统中最长的神经。 肝脏被击中时,能导致整个内脏系统立即的保护反馈,产生剧烈的疼痛。触发交感神经,激活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拳手会出现呼吸急促(气短)、心跳加速、肠胃翻江倒海。这时候就算拳手精神意志上想要继续战斗,但身体信号却告诉大脑必须要放弃。 根据2013年调研的多份肝脏受伤的案例来看,如果一个成年男子被5米每秒速度击打肝脏,就可以判定为肝损伤。 更何况拳击比赛拳手出拳击打的速度更快,这个打击伤害就更大了。 吕斌的这一拳,正是触发了这样的连锁反应,让甘萨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从而取得了一场速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