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是种必要,他就好像是我们存在的基础。这就是人你总要相信点什么。你可以怀疑一切,但最终你还是要有相信的东西。没有你相信的东西,你怎么活呢?至少你的内心是没有锚定点的。有了相信的东西你才能有事可做。一个人有了信念才能更有力的去做事。这个信念没有好坏对错之分,他只是一种驱动力。我看似好像什么都不信,但至少我是相信批判性思维的。我也不知道这样表达对不对,我不相信不是说我什么都不信。我只是认为没有什么是可以一直相信的。我们的所有认知都是过程,你今天相信的东西可能一会有了新发现,你就不再相信了。批判性的相信,但是你还是没有一个根基啊。如果每一个现在的根基都会在下一刻被颠覆,那当证明错了之后没有出现正确怎么办。证伪相对容易一些,但证实可能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可不可认为我们就是在浮萍之上呢?你必须不断的寻找与扑腾,要不你就会随时的掉进水里。每一个现在的承载,都不能承载你太久。 这样看来,人还是无知一点好,至少可以踏实的过一生。做一个虔诚的教徒,应该比做一个不停的探索者要幸福。也不对,探索者也是有信仰的,只是和教徒信仰的不一样而已。大家都幸福,一个是作为稳定的因素存在,一个是在稳定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稳定的范围。这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本书,人是分功能的,有的人就是作为树干存在的,有的人就是作为枝条存在的。嫰枝迟早也会长成老干,新的总有一天会变成老的。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作用不同罢了。有用自然会被用到,没有用的早晚会被淘汰。想让自己多存在一些时间,就要干点有用的事情。 什么又是有用的呢?有用也是存在时效的,今天的有用不会是永远都有用。所有的事情都是要有人做的,就像自古都有坏人存在。那么坏人的存在也一定是有意义的。童话里大灰狼是坏人,但在《狼图腾》里,草原如果没有了狼,草原也会生病。那你说狼是好是坏?我们的世界好像一个连续的反应链,一切的存在都只是这个链上的一环。 有时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旁观者,看什么都好似是理所当然的。对什么都好像不应该有态度,一切随缘,一切由他去吧。但如果总是这种态度,那你的存在又有什么意思。你还是要回归你的社会角色,至少你作为一个儿子、丈夫、父亲,你要完成你社会角色的任务。当你进入一个角色,你就有了立场有了你的利益视角。你就无法再做到什么事都无所谓了。我也会为孩子着急,也会跟媳妇吵架,也会气我妈。做一个真实的人,也要做一个虚无的人。 一个真实的人总是要抓住些什么,让自己为眼前的事而忙碌,让我知道我存在着,我还有用。而一个虚无的人也许就是我们的真实存在,你可以随时的消失,这世界不会因为你而改变。但是否改变当我不在了,我也不知道。我们从虚无中来,迟早也要再回归虚无。自以为的真实只是阶段性的,虚无也许才是常态,而我们自以为的现实才是特殊情况。当你细想,一切好像都经不起细琢磨。而稀里糊涂的过一生又好像少了点什么。瞎想就好似在原地打转,我要走出去。但那为什么我还在原地呢?是不是时间没到,但现在你已经意识到了,就证明时机快到了。还有就是,你所做的事情需要别人认可吗?为什么需要别人的认可?你的世界里最终只有你自己,你可以把别人的认可作为反馈,但那不是你的根本目的。 既然我无法找到一个不变的根基,那就拿自己作为根基。各种星星在太空中也没有站在什么基础之上啊?你完全可以不需要什么基础,你就是你自身的存在基础。你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你而生。你要总想去依附于什么,你要做一个可以依附的对象。通过从外界吸取能量,建立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你说了算,规则由你制定。我处在一个世界之中,但我自己又是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