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之后,张译又拿到了好剧本。 仅仅一周的时间,《他是谁》的舆论热度就直逼《狂飙》。 不出意外的话,这将会是本年度最出彩的警匪刑侦剧。 同样是饰演警察,卫国平的身上看不到半点安欣的影子。 在昨晚更新的第8集中,八八案的真凶似乎浮出了水面。 汉缘饭店老板蒋广善具有重大的作案嫌疑。 左撇子,娴熟的刀功也与八八案的凶手特征高度吻合。 他的确是凶手,但他不是八八案的凶手,而是杀人分尸案的凶手。 他的出现只不过是编剧抛出来的烟雾弹,目的就是要误导大家的注意力,从而让真凶继续潜伏。 按照国剧一贯的尿性,往往最明显的凶手最后都被证实不是真正的凶手。 如果蒋广善的设定是杀人分尸案的凶手那就不可能再认定他是八八案的真凶。 因为八八案的凶手有一个很明显的作案特征,那就是每次都是将受害者先奸后杀,而碎尸案最主要的碎尸特征并没有出现在八八案当中。 因此,这两起案件是根本不同的两起案件,凶手也不可能是同一个人。 排除了最明显的蒋广善,那被羁押的薛家健和最新出场的人物赵世杰都可以排除基本的嫌疑。 根据剧中的时代背景介绍,八八案发生的时候,薛家健还只是医学院的学生,尽管时间上与八八案凶手存在着某种关联,但这种时间上的关联也和蒋广善一样都是编剧的故布疑阵。 薛家健和赵世杰都是强奸犯,不同的是薛家健是暴力强奸,赵世杰是迷奸。 而赵世杰与蒋广善之间所存在的特殊关系,也相互印证了他们二人不可能是八八案的真凶。 其实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目前更新的剧情中,关于八八案的细节全部都集中在第一集。 剩下的七集主要就是围绕着余爱芹碎尸案来铺开的,是卫国平强行要将这起案件与八八案并案。 大家如果代入了卫国平的视角,从而也会陷入和卫国平一样的主观意义上的被动。 以‘恶意’的方式来笃定薛家健或者蒋广善,赵世杰就是八八案的真凶。 因此,我们也要和卫国平一样,将所有关于此剧的设定全部推翻,从源头开始,重新梳理一遍八八案的细节。 小编抽丝剥茧了3天,终于发现八八案的真凶其实第一集就已经暴露了。 先来说答案,真凶就是陈山河的父亲,卫国平的师父陈有贵。 可能有不少观众看到这个答案时,心里都会想你这不是扯淡嘛。 虎毒还不食子呢,陈有贵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想想都不可能, 更何况,卫国平和陈山河去废弃堆场巡查还是陈有贵提议的,他怎么又会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作案呢?逻辑上也站不住脚跟啊。 先别急着否定小编的推论,小编既然敢这样说,肯定能够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首先,我们把关注的焦点回到片头出现的第一个受害者。 根据卫国平与顾局等人的谈话,我们可以得知这不是八八案的第一个受害者,而是第二个受害者。 第一个受害者死于1988年2月26日,而片头出现的受害者则是在这之后。 受害者生前遭受性侵,被凶手持利刃割喉,根据颈部的切口来看,凶手是左撇子。 这是二者之间的共同点,不同的是第二次凶手性侵时带了安全套。 而聂小雨是八八案的第三名受害者,也是唯一一名生还的受害者。 通过第二名受害者被发现的现场环境再结合陈山河与卫国平,陈有贵在饭桌上的谈话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凶手选择的作案对象是随机的,而不是有针对性的,所以陈山河才会说凶手会猫在哪个角落里看见落单的年轻女性时再尾随作案。 我们可以大胆的假设一下,代入一下凶手的视角。 凶手一般会选择在什么样的地方实施犯罪呢? 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躲在年轻女性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上,伺机选择作案对象。 第二种,尾随落单的年轻女性,就如同薛家健的作案手法,尾随落单的小雅,在她下公交之后将她拖到没人的地方实施侵犯。 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都必须具备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一是随机性,而二是知道哪个地方作案的成功率更高一点。 这么说,可能有些人还是一知半解。 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凶手要作案,那必定是在能够选择作案对象的环境而不是没有作案对象的环境。 就像我们去钓鱼,你肯定要去有水的地方钓鱼,不管是河里还是湖里,但你绝对不会跑到山头上去钓鱼。 再来看八八案的三名受害者,前两名受害者都是被凶手杀害于郊外,尤其是第二名受害者,尸体发现的不远处就是工厂,旁边还有一条主干道,这就说明凶手是在被害者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上实施犯罪的。 可是反观聂小雨呢? 凶手对她实施侵害的地方是在电机场南区的废料场。 这个地方白天都不见得有人,更别说在下着大雨的夜晚了。 凶手选择作案对象,绝对不可能选择这样一个不合常理的地方。 因为这根本就不符合一个人的行为逻辑。 就像是有人钓鱼却带着鱼竿跑到了山里一样。 凶手出现在这片他不应该出现的区域内,因此,侵犯聂小雨的人必定是电机场内部员工。 其次,聂小雨与凶手的相遇也耐人寻味。 当时,聂小雨正在捡地上的废弃铁管,突然被凶手的手电照到睁不开眼睛。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凶手为什么要用手电照向聂小雨? 如果凶手是准备对聂小雨实施侵害,他根本就不会用手电照向她,而是关闭手电躲在暗处给聂小雨致命一击,这样成功的概率会更高一点。 可是他偏偏就拿手电照向了聂小雨的脸。 这就说明了一点,当时正下着大雨,聂小雨穿着黑色雨衣,凶手根本分不清聂小雨是男是女,所以才会用手电照向了她。 凶手是在确认了聂小雨女性身份后才选择作案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当卫国平发现凶手之后,凶手放弃了继续作案,选择了逃窜。 陈山河应声追寻,在那样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疑犯逃窜的速度快到连警察都追不上。 要知道那个时候,双方的情绪必定是高度紧张,凶手能够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还能轻易逃脱陈山河的抓捕,足以证明他对这片区域是非常熟悉的。 另外,我们在注意观察陈山河被凶手一刀割喉的画面。 陈山河被凶手反手一刀割喉,陈山河用左手捂住颈部,这是一个正常人的反应。 但同时,他将右手指向了逃跑的凶手,这点就有待考究了。 就像水龙头漏水一样,一只手堵不住,下意识的就会用双手去堵。 很多电影中被割喉的人也都是双手紧紧捂住颈部,以减缓血液流出的速度,这是人的求生本能。 可是陈山河却将右手指向了逃跑了凶手,在我看来无外乎两种含义。 一是让卫国平不要管他去追凶手,二是他认出了凶手,可是这个凶手让他震惊,让他意料不到,所以才会一反常态将手指向了对方。 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就是陈山河认出了凶手的身份。 我们再回到卫国平和陈山河父子二人的酒桌上。 陈有贵说宁江出了一个专门割喉的恶魔搞得人心惶惶。 陈山河告诉父亲这个凶手专门选择工厂或者矿区进进出出的年轻女性。 紧接着,陈有贵话锋一转,就问到电机厂南区的废料堆会不会有危险。 结果,那个废料堆就真的出事了。 陈有贵的嘴是开过光吗?天底下真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有人说陈有贵有不在场的证据。 当时他们三人吃完饭之后,陈山河就跟卫国平去巡逻了,所以陈有贵根本就没有作案的时间。 起初,我也认为陈有贵没有作案的时间,但是当我仔细观看这段剧情时我发现陈山河和卫国平出去巡逻的时候陈有贵并没有出现在镜头中。 陈有贵之所以没有出现在镜头中,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是他喝醉了,此时正躺在床上休息,二是他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如果是做其他的事情,那么他有没有可能就去了废料堆。 也正是因为他并不知道陈山河和卫国平出去巡逻,所以三人才会在废料堆撞个正着。 根据权威部门的调查,在连环凶杀案中,受害者之间一般会存在着某种共性,这种共性很多就是凶手犯案的主因。 而在这起连环凶杀案中,聂小雨和前两名受害者也存在着共性。 那就是案发的时候她们都穿着有格子的衣服。 格子衣服就是凶手选择犯罪对象的标志。 虽然陈有贵的年龄稍微大了一点,但是陈有贵是电机厂的保安科科长。 凭他的身手控制一个年轻女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综上所述,我们就会得出一个大胆的推论。 那日,卫国平和陈山河父子酒过三巡之后,身为保安科科长的陈有贵像往常一样夜间巡查。 卫国平和陈山河担心陈有贵的安全,于是也披上雨衣夜间巡逻。 陈有贵拿着手电筒巡查到电机厂南区的废料堆时发现了正在捡废铁管的聂小雨。 陈有贵拿着手电筒看清了聂小雨的脸,同时发现她身穿格子衣服,在加上又是雨夜,激发了他的潜意识里另一种人格,化身雨夜割喉狂魔准备将聂小雨杀害。 幸亏卫国平和陈山河及时赶到,聂小雨才侥幸捡回一条命,也正是因为陈有贵作为保安科长熟悉电机厂的环境,才会在漆黑的雨夜逃脱了陈山河的抓捕。 只是他没有料到陈山河和卫国平会出现在案发现场,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意外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电视剧他是谁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