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至今的元朝行省制度,是被逼而成,在沿革中去芜存菁
引言
不少人以为四川省这个省名,有一个名山大川的"川"字,就是得名于地理区域内的四条河流。其实四川这个"川"字,不是四条河流,而是四个地方管理区划。
这四个地方管理区划出现在宋朝,那时还没有四川省这个名字,从元朝开始,才有省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元朝的行省制,影响了中国近八百年,至今"省"仍然是中国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
图|忽必烈
元朝行省制,奠定了地方省级行政区划的雏形,这种行政区划分和管理模式,比元朝以前的地方行政区划分和管理模式更为合理,因此历经几百年沿革,中国省级地方行政区得以保留下来。省级地方行政区,也成了存在不足百年的元朝,给中国留下的一大遗产。一、元朝的行省,是下放的中央机构
我们现在一说起省,指的就是一个区域,或者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然而在元朝以前,省一般都是指最高一级中央机构。
"省"作为一个中央机构,最早出现魏晋时期。"省"的意思就是检查、监察。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逐渐发展成熟,"三省"成了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兵部、刑部、礼部、户部、工部。
"中书省"裁议大政,拟定皇帝诏令,主官为中书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如有偏差发回"中书省"重新拟定,主官为门下侍中。
"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主管政令的执行,主官为尚书令,具体执行政令的六部,由尚书省直接管辖。"中书省"的主官,是首席宰相,或左右丞相,在百官中职位最高。
图|唐朝三省六部
古代很长一个时期,中央由皇帝通过"三省"掌管,那地方又如何管理?从秦始皇起到元朝以前,地方管理本质上都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秦始皇以前中国一直都是分封制,地方由诸侯和贵族,自行管理封地。
春秋时期,楚成王灭了个很小的诸侯国权国,权国的土地收归楚成王个人。楚成王哪里有精力去管这一小块土地,就把原来的权国改为权县,让原来权国的国君当县尹,帮他管权县的土地。
"县"通"悬",意为国君悬挂在外的利益,不是封地。县官由诸侯任命,不能世袭,不合诸侯之意即行撤换,原来权国的国君,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官。
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中国,不再分封诸侯,而是设置郡、县管理地方。西汉前期采取"以藩屏周"的策略,大封同姓王来抵御周边侵扰,加强皇族对内部的统治,以避免重蹈秦末大乱皇室孤立的覆辙,形成了分封和郡县并存的局面。
图|西汉九藩王
然而,西汉前期九个同姓王占据三十九个郡,朝廷却只控制了十五个郡,皇权受到藩王的极大挑战。
到汉景帝时,藩王问题到了"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的地步,朝廷不得不冒险削藩,引发"七国之乱"。
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在原来吴、楚、齐、赵四个藩国的领地上,封了十三个皇子为王,稀释藩国的力量,又把藩国内官员的任免权收归朝廷,使藩王失去政治权力,才基本恢复了中央的权力。
汉武帝登基继续稀释藩王力量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封藩王庶子为侯,侯为县一级封地,必须受郡管辖。而且朝廷定下制度,地方官不能成为王侯的属下,不能和王侯勾结谋取势力,不能包庇王侯的罪行,违反将获重罪。
从此以后,分封制彻底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王侯只享有封地的经济供奉,对封地不再有管辖权,郡县完全被中央掌握。
郡、县是地方两级制,以后的朝代分级上有所调整,比如东汉实行过州、郡、县三级制。但这种分级调整,仍然在郡、县制的管理模式内。
元朝建立后,由于疆域辽阔,又面临深刻的民族矛盾,如果继续按照郡县制模式管理地方,少数蒙古人,就很难统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
形势所逼,元朝借鉴以前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采用过的"行尚书台"制度,推出"行中书省"对地方进行管理。
"行中书省",顾名思义就是外派的"中书省",即由中央直接对地方进行管理。从"中书省"的地位和职能可以看出,"行中书省"比"行尚书台"更接近皇帝,中央属性更强。
"中书省"下到地方,从此地方就有了省一级行政区划。行省制一大目的就是要做到以少管多,所以每一个行省的区划都非常大,远超现在的省。
面积达到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元朝,仅仅划分出十个行省,一个中书省直辖区"腹里",和一个宣政院属地。
图|元朝行省
对地方进行大区域划分,在元朝以前也出现过,汉武帝时有十三刺史部,这些刺史部一般都比现在的省大得多。不过刺史部并不是行政区域,而是监察区域。唐朝的"道"和宋朝的"路",同样也只是监察区域。
1001年(北宋咸平四年),北宋朝廷把"西川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称为"川峡四路",四川的名字由此而来。四路的行政由各府、县自行管理,"路"只有对所辖区域进行监察的权力。
超级地方行政区,在元朝以前也出现过。东汉灵帝时期,把十三刺史部改为州,由州牧总揽区域内的军、政、民各种权力。
像益州牧刘璋子承父业,管辖区域包括现在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以及甘肃、湖北、缅甸的一小部份,可抵元朝的一个行省。这种大行政区,和行省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由地方自行管理,一个由中央派出机构管理。二、行省制度下,割据和认老乡都不容易
既然行省是中央派出机构管理地方,行省的主要官员,理所当然由中央任命,行省主官对行省其他官员,没有任免权和调动权。
特别是行省的军权,由中央枢密院掌握,行省不能直接调兵。行省的财政收入,七分归中央,三分留地方,行省还要承担中央的额外摊派。
行省的各项重大事务,由主要官员圆桌议处,行省的丞相及平章政事,虽有较大话语权,但都不能独断独行。
图|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
另外,中央还在行省设置了"行御史台"和"廉访司",把行省搞得跟小中央一样,监察机构一应俱全。
行省有"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想要割据也有心无力。"行中书省"通过这一系列机制,达到了中书省分身的效果。
图|行省结构
行省以少管多,防止割据的目的达到了,在此基础上还要达到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以北制南、防汉。
为达到这个目的,元朝对行省的划分煞费苦心,一改以前行政区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划分的原则,让各个行省在地理上相互渗透,单个行省都难有可以据险起事的天然屏障。
比如河南江北行省,除了包括现在的河南大部,还包括安徽、江苏的江北地区,淮河成了这个行省的"内河",不再是区域的关防要地。
江浙行省更不江浙,除了包括江苏的江南地区、浙江全部,还囊括了福建和台湾。杭州人要和福建、台湾人认个老乡,相互之间语言交流都有困难。
图|现在的东南省份
江西行省包括江西和广东大部;湖广行省包括湖南、湖北,还有广西和海南。这两个行省内的人,饮食习惯和方言差异很大,老乡见老乡,说不定会因习惯不同,真的搞得两眼泪汪汪。
汉中在秦岭以南,不管从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生活习惯、语言风俗各方面来说,都和四川是一体。
元朝为了防止四川分离,硬生生把汉中划给了陕西行省,让四川失去了北边的屏障。这样一旦四川有变,元朝的军队要攻入四川,就再也不需要像邓艾那样,从阴平小道偷渡了。
图|汉中地理位置三、区域划分和权力结构,元朝行省制对后世的影响
元朝打破"山川形便"框架划分行省,对后世有深刻的影响。不受地理制约同为一省,虽然不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但也能促进不同自然地理区域的融合,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特别失去"山川形便",割据之势难以形成,对明清两朝的中央集权大有好处。唐朝的"道",就是依据"山川形便"划分的地理区域,后来朝廷在这些区域派驻管理军事的节度使,这些节度使据险自重,成了大唐的掘墓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在听到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节度使发起的"安史之乱"结束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庆贺,可是唐朝最终还是亡在了宣武节度使朱温手中。
在古代,地方割据势力作乱并不少见,元朝的行省划分方式,多处被明清两朝沿袭,就是因为其中有防止割据的功效。
图|唐朝节度使分布
另外,元朝以前的郡县制,地方权力过于分散,区域难以形成合力,中央管理过多的小区块,效率也很低下。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已有103个郡。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全国有105个郡国。
郡作为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数量如此众多,造成地方力量过于分散,难以应对一片区域的重大问题,中央对地方进行协调也很费力。
汉灵帝就是因为地方力量薄弱,难以应对黄巾起义,才在公元188年,改刺史部为州,全面加强地方行政区的面积和权力,以地方力量,来防止大规模民变再次发生。
州牧制度矫枉过正,使得地方力量膨胀架空中央,皇帝成了各路地方势力争抢的傀儡。
图|挟天子以令诸侯
元朝的行省,避免了以前地方行政制度,"按下葫芦冒起瓢"的现象。行省制有体量过大的弊端,但只要"减肥"得当,省一级行政区划,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平衡,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效率等诸多问题。
明朝继承了元朝省级行政区划分制度,在国土面积大幅缩小的情况下,设立了两京十三省,实行省、府、州、县四级,和省、州、县三级并行的地方管理体制。
清朝进一步扩省,从清初的十八个省,扩大到光绪年间的二十三省和特殊行政区。
图|满清地图
朱元璋建立大明,就废除了"三省"制,此后到清朝灭亡也再没有恢复。中央没有"省",地方的省级行政区却保留下来,省不再是"行中书省",地方性也更强。
不过借鉴元朝行省官员相互牵制的经验,以及元朝行省区划中的开放性,明清时期省级主官巡抚,权力虽然大,但都不可能割据一方。
直到辛亥革命爆发,清朝中央政权解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遍封各省都督,才出现了一段时期以省为疆界的军阀割据。
图|民国军阀形势总结
中央和地方,自古就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地方权力过小,中央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地方高效施政,解决一个区域的重大问题。反之地方权力过大,则会损害中央的利益,在非现代的体制下,还有自立割据的风险。
元朝的行省制,在我国历史上,开创了一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有明显的优点,也有明显的弊端。
经过历史的洗涤,省级行政区传了下来,只不过现在的省,已经和元朝的行省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省份中那些行省的影子,给人留下无尽的历史沧桑,和狼烟散去的经验教训。
时代还在不停向前发展,现在已经有了打破省级界限的行政区域。
省已经存在了近八百年,我们不确定省还能存在多久,但我们可以确定,行政制度的进步,永远不会停止。参考:
元朝脱脱《宋史·地理五》
明朝宋濂《元史·地理志》
唐朝官修《大唐六典》
好名字真的可以给宝宝带来好运吗?中国有句成语说的是听天由命,意思是听任事态自然发展,不做主观努力。常常也有老人说命里注定,意思是命运早已安排好了。那么,什么是命运呢?命运真的无法改变吗?先来看看命运这个词,它是由
为孩子取名伍拾忆和张总的父母点一万个赞前几天,一个社会新闻走红网络安徽安庆的一对夫妇给孩子取名为伍拾忆,谐音就是五十亿。孩子的父亲叫伍林,谐音为50。再推演一下,就是五十。孩子叫伍拾忆,谐音就是51,再推演一下就是五十
备孕男女这么做,宝宝更健康哦孕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天天加班喝着咖啡浓茶还生病吃着药,突然间发现自己怀孕了,这意外的惊喜要还是不要呢?最近身体比较虚,宝宝却意外降临,不知道对宝宝有没有什么影响?孕前没有做好充足的
名字代表你心迹?名字代表你的心迹吗?也许是随意起的?下面来畅抒一下,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心理?或许是寓意深远?喜鹊叫好事到出生名字从出生前后那段时间,父母就在为儿女商量起名字的事了。期望孩子健康快乐成
育儿养老从老人那里学到的育儿经小孩要多吃鱼,现在的猪肉含激素多,大多数的猪都是用猪饲料样的,这些饲料含激素多,猪长得特别快。小孩吃这样的猪肉,以后发育也早,对身体成长不利。多吃鱼是对的,鱼
6岁萌娃家中走秀气场十足,家长从小就爱模仿模特极目新闻记者余渊李杨视频剪辑剪辑彭柳刘视频加载中连日来,似乎全网都在举办时装周,一名来自河南郑州的6岁小选手也脱颖而出,因气场强大的超模范获得网友喜爱。宝宝气质这块拿捏住了。10月
怎样选择糖才能健康些?糖与健康有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许多健康的天然食品都含有糖。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所以它在营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那些常常令人担忧的,是加工食品中经常添加的大量
秋冬季节关注女性健康,你可能需要一台多功能温坐仪中医理论认为男主阳,女主阴,因此女性在身体调理方面最忌寒凉。体寒会导致诸多女性健康问题,诸如气血亏虚气滞寒凝等,从而容易出现手脚冰凉脾胃不合月经失调等症状,严重时还容易诱发子宫肌瘤
心脏老是不舒服,中医讲经常吃此物,养心护心,让心脏更健康之前我有一个学中医的朋友和我说,他有一个病人,经常感觉自己心绞痛,心脏不舒服,丹心滴丸之类的药物也没少吃但是总是不见好。后来那个患者只了吃一种类型的食物,心绞痛的情况也减轻了,胸闷
中超第十九轮补赛,积分榜前八大猜想,河南嵩山龙门能否重回前四北京时间10月18日下午河南嵩山龙门俱乐部一线队伍从郑州乘飞机抵达海口,在经过4个小时的核酸结果等待之后达到了海口赛区,接下来的19轮和20轮补赛将会在海口举行,河南嵩山龙门将会在
一些不经意发现的小餐馆,是我低估了翻了下文章,发现很久没有和大家聊美食了。最近几次出门踩点,除了为大家找好玩儿线路,实际上,第一个冲进脑子的还是寻找当地美食。因为时间不是那么宽裕,基本每次都在踩点附近各色餐馆里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