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王震将军视察承德市罐头食品厂时,对陪同的罐头厂厂长王宝林说,他曾在何香凝女士家中喝过杏仁茶,浓郁的杏仁香味令他记忆深刻。 看着满山的野生山杏树,将军问罐头厂能否靠山吃山,开发出一款杏仁饮料。 面对将军的殷切嘱托,第二年,世界第一款植物蛋白饮料——杏仁露便开发了出来。 无独有偶,1986 年46岁的王光兴接手了海口罐头厂。 看着满岛的椰子树,王厂长带人技术攻关,开发出了油水分离技术,从此椰树椰汁便走出海岛走向全国。 90年代,中国饮料市场风云突变,虽然老牌汽水们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冲击的七零八落。 但以红牛为代表的功能饮料、汇源为代表的果汁饮料、康师傅冰红茶为代表的风味饮料却迅速填满了市场。 而植物饮料的头两把交椅,却被露露牌杏仁汁和椰树牌汁却牢牢占据。 尽管又挤进来像维维豆奶,银鹭花生牛奶这样的后来者,但谁都无法撼动"北露露,南椰树"的格局。 直到六个核桃杀了进来。 别看现在六个核桃全国皆知,它的母公司元源饮品厂差点没有迈过2000年。后来被划给了当地最大的企业——衡水老白干。 当时的元源饮品厂什么都做,什么八宝粥、核桃乳、儿童饮料,但都是勉强维持着不至于马上倒闭。 衡水老白干是专业干白酒的,对于元源这个烂摊子也顾不上。 2005年,衡水启动中小型国企改制,老白干于是甩下包袱,将国有产权转给其管理层和职工。 40岁的姚奎章和他的57名工友就这样成了新公司养元饮品的新主人。 姚奎章是地地道道的衡水人,从石家庄河北化工学院毕业后就进入了衡水老白干,一干就是18年。 当时已经是集团生产处处长的他,一纸调令成了元源的总经理。 没想到这一改制,他从一个国企打工人摇身一变成了老板。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能够赚回自己投进的真金白银,姚奎章深入一线市场,寻找能够突破的点。 彼时植物饮料市场巨头林立,除了露露和椰树两座大山外,各种杂牌跟风者更摆满了货架。 一番考察后,姚奎章发现核桃乳市场还没有真正的领头羊,这里还有机会。 于是养元饮品的新品牌"六个核桃"就此问世。 为了让六个核桃能够活下去,姚奎章干了两件事: 改进生产工艺 刚开始的核桃乳喝起来又涩又腻,技术出身的姚奎章带人反复试验,这才有了之后所谓5328的生产工艺,实现了六个核桃在口感和营养间的平衡。农村包围城市 以衡水为中心,姚奎章以300公里为半径,面向100多个县级市场的农村超市进行招商,他要抓的就是送礼风俗浓厚的农村市场。 2006年,姚奎章的两手抓便出了效果,六个核桃仅三个地市就实现了3000万的销量,养元饮品就此甩开了濒临破产的命运。 六个核桃真正成名是在2008年,这一年最惨的行业是哪个? 是牛奶。 因为三聚氰胺事件,整个乳制品行业销量跌入谷底,农村人送礼也不拿牛奶了。 眼看着白白出现的好机会,姚奎章自然不能放过。 姚奎章没有泛泛地打广告,而是非常聪明地选择了冠名活动。 当时河北农民频道的《大地欢歌》已经进行到了第三届,声势正盛。 成功冠名节目的六个核桃用上了报纸、出租车、公交车各种宣传手段借势。 90年代保健品攻城略地的手段在10年后被姚奎章又用上了一遍。当年六个核桃销量突破了3个亿。 2009年,站稳了脚跟的六个核桃一改"营养滋补"的宣传口径,祭出了"补脑"这个大杀器,从此"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开始频繁曝光。 2010年,著名主持人陈鲁豫成了六个核桃的代言人,姚奎章更买下央视新闻联播后的黄金广告段位,六个核桃从此走出河北。 2014年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作为第一款脑力竞技节目走红全国。 六个核桃更是砸下1.58亿元冠名,随后各大同类节目上都可以看到六个核桃的身影。 哗哗的广告费投出去,养元饮品2013-2015年营业收入更是节节攀升,一举冲到了90亿关口。 终结了露露和椰汁的神话六个核桃,就此成为植物蛋白饮料的新龙头。 眼看看六个核桃声量和销量一天天放大,但姚奎章并不能就此躺赚,因为广告带来的争议声也越来越大。 六个核桃里真有六个核桃吗? 这个问题露露其实可以回答,露露曾经在广告中打出"真有32颗杏仁",言外之意不言自明。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计算: 一罐六个核桃的蛋白质含量是1.44g, 100g干核桃的蛋白质约等于14.9g,而一个普通核桃约只有10g,如此算来,六个核桃里面只有1个核桃的蛋白质。 面对外界的质疑,六个核桃的解释是: 注册的商标名是六个核桃,这并等于就真有六个核桃,之所以叫这是因为6这个数字比较吉利。 而第二个争议更致命一些,那就是喝核桃乳真的能补脑吗? 毕竟露露杏仁露和椰树椰汁在广告中都说自己能"健脑益智",但他们都提供不出科学证明。 2015年,重庆市一名消费者买了6罐"六个核桃"后,发现没有保健食品标志或药准字号,于是起诉养元饮品至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 法院认为,六个核桃广告语"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并非对产品功效的描述,也并未明示或暗示产品具有预防、治疗疾病的作用或保健作用,对消费者并不构成欺诈。 2018年,职业打假人王海发现自己喝完六个核桃后并没有变聪明,于是起诉六个核桃虚假宣传、构成欺诈。 法院二审认为,六个核桃是合法使用国家注册商标,并非标称每瓶产品含有六个核桃,不会使消费者在购买时陷入错误认知,原告王海败诉。 面对这些挤上门的诉讼,养元的统一说法是: "六个核桃"是一种普通饮料,虽然有一定的营养功能,但不是保健饮品。 尽管药典中记载核桃仁的主要功能是补肾、润肺、润肠等,但在很多人心目中,这并不意味着食用核桃仁不会起补脑作用。 以形补形的说法不能说是伪科学,只能说是未经证实的科学。 毕竟中医学界认为,人体五脏密切相关,核桃仁有补肾、润肺等功用,人食用核桃仁后,补肾益精、润肺充气,有利于滋补大脑。 甚至在营养学界有专家认为核桃仁所含营养成分对大脑有益。 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所以"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就跟红牛"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一样,认真你就输了。 2018年2月,依靠六个核桃这个超级大单品的养元饮品成功上市。 当年,姚奎章以102亿的身家跻身福布斯富豪榜前200。 13年的艰苦创业,终于靠着六个核桃成就了自己的衡水首富,相信在这一刻,53岁的姚奎章肯定无比兴奋。 但是幸福来的快也去得快。 从2018年开始,六个核桃的销量就开始下滑。受疫情影响,六个核桃2020年的营业收入只有44.27亿元,还不到2015年的一半。 尽管2021年有所增长,但比起2019年还有7%的下滑,2022年前三季度更同比减少了16%。 对于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而言,没有增长就是倒退。 椰树椰汁在40亿的规模上徘徊了5年,而露露杏仁露同样在20亿上转了5年。 外界突然意识到,曾经的王牌产品六个核桃卖不动了。 姚奎章做错什么吗? 有人说他痴迷于营销,不重视研发。 那这其实是误会姚老板了,比起椰树椰汁王光兴的各种擦边花活,六个核桃可以说是标准的模范生,现在请的代言人朗朗就是个好证明。 在营销上投入巨大,那是竞争的必然,毕竟市场就这么大,你不让别人记住你,那客户自然不会为你掏钱。 至于不重视研发,这就更冤枉了。 植物蛋白饮料这个行业说穿了技术含量实在有限,露露、椰树、六个核桃的核心技术从当年第一罐产品下线时早就定型了。 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08年之后消费者对乳饮品的信任度直线下降,而植物蛋白饮品刚好补缺。 这才有了2007年-2016年间,我国植物蛋白饮料高达24.51%的复合增长率,姚奎章和六个核桃是这股浪潮上冲的最高的选手。 如今浪潮在不经意之中早已退去,广告效应总有边际,没有消费者能永远年轻,但却总有年轻的消费者。 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娃哈哈AD钙奶和营养快线,经历过辉煌后,如今都被摆在货架角落。 现在的六个核桃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说不一定过几年就成了一种复古情怀。 这个饮料,我小时候喝过。 对此姚奎章没有任何办法。只不过他已经是足够幸运了。 如果问2021年的最畅销的饮料是谁? 元气森林一定是唯一的答案,这一年元气森林拥有超过1000位经销商,100万个终端零售网点,营收约70亿元。 然而2022年,曾经5元一瓶的爆款气泡水10元三瓶都卖不动了。 现在的消费者,已经有了海量的选择,同样不会再给六个核桃机会了。 商业竞争的残酷,永远埋伏在冬天过去的春天里。 更多有料的商业故事,请点击阅读 天下头等作假事,为什么还能大赚特赚外国人的钱? 一年卖出一亿双,号称鞋界拼多多,它凭什么征服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