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到,万物复苏,就特别想吃新鲜的蔬菜,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吃什么呢?哎呀,我想吃—— 太空蔬菜。 茄子像南瓜,南瓜磨盘大,豆角几尺长…… 这些大块头蔬菜可不是什么转基因产品,它们都是从太空旅游回来的"太空蔬菜"。 随着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航天育种研究工作也随之全面展开。把种子送上太空可是件意义非凡的大事。 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相差甚远,在地面上繁育的种子被送到太空,经历了 失重、真空、 紫外线、磁场这些颠覆性变化后, 特殊的太空环境使种子发生变异 。当然啦,变异都是随机的,有的个头变大,有的个头变小,有的变酸,有的变甜,科研人员将这些太空种子进行地面培育,根据需要筛选出优质种子。 这还没结束,种子至少还要经过三代筛选,通过各省份实验点试种成功,才算完成了一半的考验。 品种审定委员会将层层筛选的太空种子继续试种,如果3年后这些种子依然表现优秀,才能得到一张珍贵的审定证书,这时,种子们才能光荣的佩戴上"太空种子"荣誉勋章。 现在我国比较成熟的太空种子品种有 甜椒、 西红柿、南瓜、 西瓜、 油菜等。太空青椒维C含量增加20%,太空黄瓜更加爽脆多汁,太空圣女果含糖量更高,还有很多品种在产量、抗病能力等方面都明显增强。 也许很多人认为,优质的太空种子一定是又大又甜的品种,其实也不一定, 种子变异的方向并不可控,可控的是我们的选择。 "太空五号"带回的小麦种子能种出低 筋小麦,磨出的面粉就适合做松软的 糕点,而"太空六号"则带回高筋小麦种子,这样的面粉就适合做劲道的 面条和水饺。 选择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再比如茄子皮对治疗 冠心病有帮助,曾经上过太空的一批茄子种子里,科学家就专门挑选那些变异后能结出小果实的种子,因为茄子变小,茄子皮的比例就增多了,同样的茄子产量,就能产出更多茄子皮,这就是经过人为挑选的结果,"太空种子"的选择权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除了常见的蔬菜,太空种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神舟十三号携带的种子里还有板蓝根、黄芩、桔梗等多种大家熟悉的中药材。曾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前往太空的板蓝根、决明子、牡丹等种子,如今已经在航天育种基地里进行培育了。 虽然很多太空种子已经进入量产阶段,但对于普通百姓家庭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很多人对太空种子的安全问题持有怀疑态度: 这种子可是被太空中的电离辐射照过的,这吃到肚子里能安全嘛! 在这个谈辐射色变的时代,大家一听到"辐射"二字还真有点害怕。其实 航天育种是非常安全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使用安全的核辐照进行食品消毒,航天育种所接受的 辐照强度仅为前者的百万分之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自然界的优胜劣汰里,植物本身也会进行基因突变,只是这个过程相对漫长,太空的特殊环境只是加速了植物的突变频率,并没有引入其他外源基因,所以我们完全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除了把种子带上太空,宇航员甚至直接在空间站里种起了菜。 天宫二号空间站实验室就种植过生菜,与地面种植不同的是,航天员在太空种生菜用的不是土壤,而是吸水性强、密度小、质量轻的矿物质"蛭石"。栽培装置通过3D打印机打印,重量很轻,航天员播种完成后,会对种子进行常规照料,不仅要进行灯光照射,还要通过注射器往栽培装置里注射空气。航天员会关注一个检测含水率的仪器,来确定种子是否缺水,如果指数太低,那就要浇水了。培育五天后,种子成功发芽了,不过这些生菜不会被航天员吃掉,它们会被带回地球进行研究。 未来,检测合格的天空蔬菜就能成为宇航员的食物了,在逐渐掌握了植物在太空生长的规律后,空间站可以种出更多种类、更多数量的植物。说不定在未来的太空旅行中,这些植物能够极大丰富太空旅途的餐桌,成为太空旅行中又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