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十大名寺的寒山寺坐落在如今的苏州市姑苏区。 提到寒山寺,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那句朗朗上口的古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之名起于唐玄宗时期。 禅师希迁于此地创建了伽蓝,而寒山寺也由此得名。 随后又于宋朝时期得以重建,修建寒山寺耗资巨大,但成效显著,致使寒山寺屹立千年而不倒不朽。 当然,历史中寒山寺也遭遇过很多的破坏。 千年之间,寒山寺光是遭遇火烧就达到5次,但最终都未能将寒山寺破坏掉。 时至今日,寒山寺依旧矗立在那里,供世人观赏膜拜。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么一个安宁静心的寺院,曾经却发生过一个震惊所有人的"灭门"惨案。 全寺上下,包括拜祭人员在内的140余人皆死于此地,死状凄惨,令人不寒而栗。 为什么寺院内会发生如此重大的"灭门"事件? 是僧人惹了麻烦,还是被人蓄意破坏"屠杀"? 自古闻名,寒山寺客流不断 寒山寺在古代的时候就是当地有名的大寺院,被称之为"灵寺"。 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在寺院内焚香祈祷,祈愿平安。 寺院很大,有很多供客人休息的房间,寺院时常会收留那些过来祭拜的客人过夜。 在当地,寒山寺可以说是十分出名。甚至有很多人都慕名来到寒山寺附近定居。 不为别的,只希望能够每日听到寺内的诵读声、祈愿声、敲钟声,图一个心神安宁。 因为寒山寺的名气,寺院周边的小镇也由此借到了"光"。 小镇的人越来越多,而大多数迁至此地的人也都是因为寒山寺的名声而来。 小镇热热闹闹的,寒山寺的香火也一直不断。住持过寿成"祸端" 一日,寒山寺的小僧人下了山,径直跑到了一家素面馆。 素面馆的师傅对寒山寺的僧人十分尊敬。 小僧人说,寒山寺的住持近日就要过寿,想要素面师傅去帮忙,师傅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因为寒山寺是众人口中的"灵寺",小僧人能够找到自己过去帮忙,一定是自己和寒山寺有一定的缘分。 所以素面馆的师傅对于这样的机会十分珍惜,每日都在研究如何让素面更加好吃。 不多久,寒山寺的住持寿辰到了,寺中的小和尚很快就找了过来。 素面馆的师傅准备的十分妥当,把所有的调料都装在了盒子里,随着小和尚就一起上山了。 到了寒山寺,寺内满满的都是人。 除了前来祈祷祭拜的,还有很多因为住持过寿而特意来沾"喜气"的。 素面师傅看到这样的场景也感到十分兴奋,因为会有更多的人能尝到自己的手艺了。 来到寺院的后边,素面师傅发现并没有人给自己打下手。 素面师傅想:这样更好,即使没有人给自己帮忙,自己也能做好这顿斋饭,还能让大家品尝自己纯正的手艺。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前边的僧人正在招待前来祭拜的客人,寺院房中人们一个接着一个的祭拜,而寺院后侧,素面师傅也忙得十分起劲。 想要做好一碗素面,首先要做好面条的汤底。 素面师傅打起精神,小心翼翼的调配着锅中的汤底,不敢出一点错误。 一会放一些这个,一会放一些那个,生怕味道不够鲜美,但换来换去总觉得锅中的汤还差点什么。 这时,素面师傅看到了草丛里有两朵蘑菇,蘑菇的颜色十分鲜艳,是他从没有见过的。 走到蘑菇前面就有一股香甜的气味扑面而来,素面师傅认为这是绝佳的食材。 有了这两朵色泽鲜艳,香味可口的蘑菇,肯定能让他的素面味道更上一层楼。 这样一来,不仅让所有人都吃到了美味的素面,还能够为自己赢得一个好的口碑。 想到这,素面师傅紧忙将蘑菇采了下来,清洗干净切成了很多小薄片下入锅中。 顿时,一种从没有闻到过的浓郁香味从锅中传来,甚至可以用"奇香"形容。 素面师傅尝了一口汤底,味道十分鲜美,仿佛整个汤底都由此得到了"升华",不久汤面就被端上桌子。 可这些人并不知道,一场悲剧就要上演了。 住持寿辰,本该是欢欢乐乐的日子,结果晚上的寒山寺却鸦雀无声,没有一丝声音传出来。 很多人疑惑,但也能理解,可能是夜晚的缘故,也可能是今天是特别的日子,所以寺院才如此安静。 但第二天人们发现寺院依旧没有声音,本该传出的诵读声也不见了,甚至敲钟声都不见了。 人们逐渐发现了异常,有胆大的人上山去敲寺院的门,这一开门差点把这个人"吓死"。 一碗素面成为"杀人"关键 全寺上下一百四十余人全部丧命。 有的人靠着寺院的柱子,有的人还跪在佛像之前。 每个人都像是睡觉一样,但却都没有了气息。 很快,衙门的人被叫了过来。验尸的人很快发现,全寺的人都死于中毒,但这个毒十分少见,并不能确定是什么毒。 很多人都感到诧异,寒山寺一直为世人排忧解难,为何今日遭此毒手? 因为寒山寺每日的人流太大,所以衙门的人根本就没办法锁定嫌疑人。 像是这样的案子是最难破解的,不是仇杀,也没有家庭背景进行推理,所以一旦查不出来结果,就只能按"悬案"处理。 就在案件一筹莫展的时候,素面师傅迷迷糊糊的"活"了过来。 素面师傅是整个寺院唯一幸存下来的人。 因为忙着做饭,只是浅尝了一口汤底。 为所有人盛完面条后,他感觉到了一些不适,只以为是劳累没当回事,就去客房休息了。 抓住这个关键人,整个衙门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将整个事件所有的经过都盘问了一边。 衙门发现整个事情的经过都没有什么问题,关键就在这个蘑菇上。 素面师傅将众人引到了采蘑菇的位置,所有人细心寻找,发现草丛远处有很多这样的蘑菇。 其中有几朵特别肥大,颜色微微发紫,散发着醉人心脾的清香。 衙门的人也不确定蘑菇是不是有毒。 衙役把蘑菇揉碎,放入锅中炖煮,不一会,一种很香的味道从锅中传来,闻到这种味道的人都感到垂涎欲滴。 随后,煮好的蘑菇汤就被拿去喂了牲畜。 牲畜闻到这个味道也十分感兴趣,争着抢着就全都吃光了。 过了许久,这些牲畜开始接二连三的趴下,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些牲畜逐渐没了气息。 至此大家确定,原来中毒的原因都在这个蘑菇上。 为了不让别人再因为这个"美味"的蘑菇而中毒,衙门决定将这里独有的蘑菇全部销毁。 刚烧一会,却发现蘑菇群的后侧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个洞穴。 洞口不大,但后侧空间却很大,因为很黑,显得整个洞穴十分空洞,隐隐约约传出微微的声音,洞口还有几条小蛇。 一个胆大的衙役穿好了防护,拿着火把进了洞穴。 不多时他就看见了很多的蛇,有的蛇色彩斑斓,有的蛇头比碗口还大,越往里走蛇越多,洞很深,火把投进去也看不见尽头。 这些蛇都是毒蛇,洞口洞壁上都长满了这个蘑菇。 这种蘑菇每天和这些毒蛇"作伴",长在充满毒气的土壤上,自身也沾满了毒气,变成了这里独有的毒蘑菇。 "为什么你要投毒害人?" 衙门的人开始盘问素面师傅,而素面师傅却感到十分冤枉。 因为这顿素面宴席,素面师傅也准备了很久,发生这样的事都是意外,没有人会刻意去亵渎寒山寺,而且小镇的人也能为他作证。 经过盘查,衙门也断定素面师傅不是刻意投毒。 但是因为他的蘑菇让全寺百十余人命丧黄泉,素面师傅也难逃其咎。 最终素面师傅被压入了大牢,被囚禁了十几年。 而那个毒蛇洞穴,也被官府封了起来。 因为洞穴深不见底,根本就烧不尽,也烧不完。 整个寒山寺上下的和尚都死光了,所以寒山寺成了空寺,很久很久都没有再开起来。 直到后来一个僧人再次来到这里,看到荒废的寒山寺觉得可惜,又将寒山寺重新修建了起来。 而后院的蛇洞也被整个寺院圈了起来,为蛇洞让出十几米的空间供它们生存,也算人蛇"和谐共处"。 寒山寺饱经风霜 以上的内容皆出自薛福成笔下的《庸庵笔记》。 此书分为多个小结,记下了许多的历史故事。 《庸庵笔记》与小说不同,其记载内容多为历史事实,所以也可将《庸庵笔记》视为一些历史内容的参考。 结合历史,寒山寺确实有几次衰败。 延续上文,寒山寺在众人的组织下又再次重建了起来。 因为寺内出了这么大的事,寒山寺不及往日辉煌,所以人们也很少前来祭拜。 但是寒山寺依旧屹立在那里,感受着时代的变动。 光绪时期,江苏巡抚寻至此地,看到衰败的寒山寺感到万分可惜,所以下令将寒山寺扩大重建,并且为寒山寺修建了一个几吨重的大钟。 大钟上刻着寒山寺的名字,周身也刻满了字体,像是书写着寒山寺悠久的历史,也像是记载着寒山寺的故事。 虽然政府为寒山寺的修建付出了努力,但寒山寺却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热闹。 结语 一碗素面不仅夺走了百十条人命,还间接熄灭了寒山寺延续千年的烟火。 而这一碗素面,即是佛家所指的"因果"。 若是全怪罪素面师傅,那素面师傅也着实冤枉。 他也只想为寺庙的人做出更好的素面。 若是说素面师傅无罪,他却夺走了这里的一切。素面师傅心中也有私念,痴欲太重。 为了追求名声,口碑,将为善行事当做出名的机会,过分追求素面的味道,才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故事即是以寒山寺为题,那么就要用佛家学说去理解。 其实《庸庵笔记》中的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人们:要多做善事,多修善果。 每日入寺的人络绎不绝,但偏偏那天来寺里祭拜的人就"有此一劫",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按照佛家所说:人世间的因果循环无法摆脱。 不管是这些吃面的人失去了生命,还是寒山寺后续的百年破败,都是在冥冥之中早已定好的结局。 所有的故事都在历史的推动下发生,而寒山寺和寺中的人,命中也注定有此一劫。 唯一不变的是寒山寺,经历无数次洗礼,它依旧矗立在那里。 静静看着世间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