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腊月的一天拂晓,汤原县西北沟石场屯外。 一个身穿貂裘的车夫,突然被屯子里传来的一声枪响,惊得"吁"的一声勒住了马车。 车夫随即直起了身子,跳上马车向着屯子上空望了一眼,回头说道: "那口子!这不是猎人的枪声,一大早晨的,你看屯子上面连个炊烟都没有,屯子里肯定是出事了!你在这里等着,我先偷偷溜进屯子里摸摸情况。" 车夫说完跳下马车,在路边找了棵小树,就要把缰绳拴上去。 这时,坐在车上的妇人也紧跟着跳了下来,随即快速跑到车夫后面,一把扯过缰绳: "当家的,别回去了,屯子里可能进来鬼子了,你现在回去,不是正好让鬼子逮个正着?" "不行,如果真是鬼子进了屯子,那肯定是奔着咱们抗联来的,我必须回去看看,就怕鬼子抓不到人,急了眼,对乡亲们下毒手啊!" 车夫说着话的功夫就推开了妻子,一把抢过缰绳,就把马拴在了树上,随即就向屯子里溜了过去。 这个穿着一身貂裘的车夫叫黄有,曾带领汤原县百姓开发了4500亩的土地,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地主。 他和别的刻薄地主不同,他经常出粮出资,救济有困难的乡亲。 他还爱国,918事变后,他多次大手笔捐助民间组织"红枪会"抵抗鬼子。 后来"抗联"到了汤原县,黄有得到消息,知道这是一支既爱护百姓,又能打鬼子的队伍,更是亲自赶着马车,拉了满满一麻袋的银圆,送给了抗联游击队并且自己也参加了组织。 从此黄有既是有钱的大地主,又是视百姓如家人的抗联义士。 这天,黄有带着妻子连夜给抗联送完了物资,待到天明回到屯子口时却发现情况不对劲。 虽然察觉到了有危险,但黄有担心乡亲们的安危并没有选择逃走,而是悄悄潜回了屯子里去摸底。 然而,幸亏黄有潜回了屯子,这次,他不仅让全屯子乡亲免遭鬼子的毒手,他还把300多黄皮鬼子骗到了深山老林里,活活被东北的严寒冻成了冰雕。 东北的场院是用篱笆围成,黄有进了屯子,远远的就看到篱笆墙内有一群黄皮鬼子,正端着枪瞄着乡亲们。 "各位老亲古邻,皇军这次来到我们石场屯,把大家请到这个大场院,就是想送给大家一个大大的发财机会……" 场院中心,一个翻译官喊到这停顿了一下,转头看向旁边的日本军官,日本军官则面带笑意向他点了点头。 "皇军说了,如果有谁提供抗联的消息,赏大洋五百,给皇军带路找抗联的,赏大洋一千!" 大场院内的村民听到翻译官高声喊出的大额悬赏,并没有什么激烈反应,只是"唏嘘"了一阵,再就没了声音。 这时,翻译官见没有人站出来响应自己,转头又看了看这时已变得一脸阴气的日本军官,随即就抽出腰间的王八盒子向天空放了两枪,又扯着嗓门喊: "皇军还说了,他知道你们和抗联有来往,如果现在你们出来提供消息,就一切既往不咎,如果隐瞒不报就全部死啦死啦的……" 村民们还是一动不动,更是屏住了呼吸,怕弄出一点声音。 那么大的场院,死一样的寂静。 过了一会,只听得一连串的"咔咔咔"的声音,是鬼子把枪上了膛。 眼看着就要血溅当场,就在这时,人群中挤出一个身穿貂裘的人来,正是黄有,他弓着腰一溜小跑来到日本军官跟前: "太君!我知道抗联在哪,我可以带你们去他们的营地!" 原来黄有在翻译官喊话时,已经从篱笆的缝隙里钻进了场院,悄悄地站在了人群的后面。 日本军官看了看黄有,又伸手摸了摸黄有的貂裘,摇了摇头: "看你样子也不缺钱,为什么要给皇军带路?你又怎么知道抗联在哪?耍花样使诈可是要掉脑袋的!" 鬼子说完抽出佩刀就压在了黄有的脖子上。 黄有赶紧跪在地上就是磕头,棉帽子也滚出去老远: "皇军,你有所不知,我一家老小都被抗联抓了去,他们还逼我加入了他们的组织,让我到月就给他们送粮食,我恨死了抗联,我要带你们去打抗联!" 这个日本军官听完黄有的解释,仍然满腹狐疑地盯着黄有: "中国人太狡猾,不可信!" 黄有见状更是趴在地上捣蒜一样的磕头: "太君,我说的都是实话啊,不信你去问问那些刁民?" 就在这时,场院内的村民们看到黄有这么没有骨气的样子,一个个气的纷纷捡起石头,一边扔向黄有一边唾骂着: "天下地主就没有一个好东西,平时人模人样,关键时候就当叛徒。" "黄有就是一个怂货,一个软蛋!啥也不是!" 日本军官眼看着村民们群情激愤,非但没有发怒,还微笑地收回佩刀,弯腰捡起黄有滚落的棉帽子,又弹了弹上面的雪,轻轻给黄有戴在头上: "吆西,弃暗投明,皇军可以替你打抗联,以后投靠皇军有大大的好处!" 然而这个日本军官没想到的是,眼前这个弃暗投明的"怂货软蛋",正满脑子想着办法,要怎么才能把他弄到雪原深处去冻死。 小兴安岭上原始森林密布,沟壑纵横。抗联和当地猎人为了顺利出入山林,早在一些大石或者大树上做了记号。普通人不识得这些,如果误入山林,一旦迷路是很难活着出来的。 黄有就打算把鬼子领进原始森林里,让他们迷了路出不来,自己再找机会偷偷跑掉。 可是鬼子不傻。 黄有刚进山林里不久,就看见鬼子没走多远就停了下来,拿着刀把树皮刮破做上记号再走。 黄有看着直挠头:"太君,做记号太麻烦,我经常出入这个山林,跟着我走是不会迷路的!" 日本军官哼了一声,摇了摇头:"中国人,狡猾狡猾的,我不相信你!" 黄有尬笑了一下,又指了指脚底:"太君,我们这么多人走过去,会在雪地上留下很深的脚印,不会迷路的。" 日本军官还是摇了摇头,又用手指了指天:"如果一旦下大雪,就会把我们的脚印覆盖,没有记号皇军是出不去的。" 黄有无奈,只能领着鬼子这么走走停停地往雪原深处走去。 抗联冬天的营地在一个叫四方石的地方,黄有为了避开这里,故意兜兜转转的把鬼子引向小兴安岭东辘的一个废弃的夏天营地。 鬼子走了四五天,已经进入了小兴安岭的腹地。这时鬼子仍然没有见到抗联的影子,似乎感觉到是黄有在捣鬼,这天早晨还没出发,鬼子军官就抽出佩刀压在黄有的脖子上: "中国人,不要耍花枪,抗联营地不会走这么远还不到,如果天黑之前再找不到抗联,我就砍掉你的脑袋。" 黄有见状赶紧趴在雪地上:"太君,抗联营地离这还有一百多里呢,你们走得这么慢,天黑前怎么能到?" 这个鬼子军官抬头看了看天,收回了佩刀: "看天气下不了雪,盖不了脚印,我不用做记号了,你的,跑起来,我们跟得上,天黑之前必须见到抗联,不然你就死啦死啦的!" 黄有听鬼子说完,赶紧勒紧裤腰带就往山里跑去。 北方的山岭,只有山的阴面在整个冬天都是白雪皑皑,而山的阳面即使覆盖了大雪,因为风吹日晒也很快就化掉了。 黄有卯足了劲要在天黑之前跑到营地,跑着跑着就钻进入了山的阳面。 而鬼子怕被黄有落下,顾不得做记号了,都卯足了劲跟在黄有后面。跑着跑着也就忘记了脚下已经没有了脚印。 待到抗联营地的时候,黄有看了看身后,地上浅浅的脚印也早被风吹起的落叶盖住了。 黄有知道,这群鬼子来时候好好的,现在回不去了。 就在这时,鬼子军官已经发现了这是一个废弃的营地,瞪大了眼睛,呲着牙就把佩刀压在了黄有的脖子上: "这里没有抗联,中国人太狡猾,我要杀了你!" 黄有见状赶紧趴在地上: "饶命啊!太君!这真是抗联的营地,可他们是啥时走的也没人告诉我啊!前面还有一个营地,他们肯定住在那,我明早就带你们去。" 鬼子军官看了看黄有,也只能无奈地抽回了佩刀。 这些所谓的抗联营房,其实都是用柱子支起来的草棚,夏天能挡个雨,冬天对阻挡严寒,起不了一丁点作用。 可毕竟也能给鬼子提供休息的地方,连日来在雪地里攀爬,鬼子早就累了,这时候在棚子下生火取暖,竟然舒服得很快就睡着了。 黄有可不敢睡,半夜见鬼子都没了动静,就慢慢的向山脊爬去。 过了山脊就是山的阳面,那里没有雪,走路也留不下脚印,黄有爬到山脊上站起了身子,把两只冻僵的手相互搓了很长时间才搓热乎,又回头看了一眼冻的蜷缩在一起的鬼子: "天这么冷,过不了几天我们就可以过来铲冰雕了。" 黄有说完就向着抗联密营"四块石"的方向跑去。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英雄不止是那些在前线冲杀的将士,还有无数像黄有这样的百姓,他们不计得失,不怕危险,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胆量和智慧,为保卫家园同敌人誓死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