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曹操征讨徐州时,他与陶谦之间的版图对比。 而且陶谦强大的不只是版图的庞大,更因为徐州的富庶,和人口的众多。 出征前,曹操对妻儿说,如果他遇到不测,让他们去投奔张邈。(《三国志·张邈传》) 曹操面对这样强大的陶谦,出征前也是没有把握的,做好了身后事的打算。 然而,这已不是鼎盛时的陶谦,鼎盛时的陶谦甚至达到了下图的程度。 现在我们随着地图的变化,来看看陶谦是怎样一步步崛起的。组建反李傕联盟 192年十二月,陶谦学当初的反董卓联盟,拉起了一个反李傕联盟,推举在中牟的朱儁 为太师。并传檄州郡,企图奉迎天子。 徐州刺史陶谦、前杨州刺史周乾、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太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敢言之行车骑将军河南尹(朱儁)莫府(幕府)。--《后汉书·皇甫嵩朱俊列传》 这份名单除去前刺史、太守和名士,徐州的守相 有琅琊相阴德、 东海相刘馗、 彭城相汲廉三位 ,徐州外的 有青州北海相孔融, 兖州泰山太守应劭, 豫州沛相袁忠、 汝南太守徐璆四位 。 (陶谦为刺史时主要控制徐州北部) 陶谦当时还只是徐州刺史,从名单可见他对徐州的下邳国、广陵郡影响力有限 ;泰山、北海 在各自州中相对独立,受他的影响较大 ;汝南、沛国既听袁术的,也受他的影响 。 虽然朱儁选择了应征入朝,没有答应做这个盟主,但陶谦在他拉起的这个联盟的影响力,保留了下来。 求诸侯莫如勤王 王朗 是徐州东海郡人,起初在陶谦手下做州里三把手治中,他与二把手别驾赵昱 ,一起建议陶谦"求诸侯莫如勤王"。 陶谦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学曹操一样来了个华丽的转身,派他俩到长安向李傕控制的朝廷上贡。 朝廷封赵昱为徐州广陵太守 ,封王朗为扬州会稽太守。(《三国志·王朗传》) 陶谦也因此被升为徐州牧 ,拜安东将军 ,封为溧阳县侯 。 (《三国志·陶谦传》) (陶谦华丽转身后控制徐州) 这一系列封赏,对陶谦来说,荣耀 、实惠 都达到了极致。 溧阳县在他的家乡扬州丹阳郡,可以说是衣锦返乡,荣耀乡里,也增强了他在丹阳的影响力,更容易招到精锐的丹阳兵。 这不,这下已掌握徐州军政大权的他,任命丹阳小老乡笮融为下邳相 ,徐州五郡国都在了他的实质掌握之下 。 远在会稽的王朗 作为旧吏也受他的影响 ,他还对扬州刺史陈瑀 的下邳陈氏 家族,进行了拉拢 。 "求诸侯莫如勤王 "的典故,出自 狐偃对晋文公的建议,这是春秋大义。 与毛玠建议曹操的"奉天子以令诸侯"如出一辙,都是打着奉天子的旗号,对诸侯施行兼并之实。 厉害的臣子不只曹操家才有,聪明的诸侯也不只有曹操,而且陶谦一下子得到的好处,远远超过曹操。 (聪明的陶谦)趁机窃取沛国 193年春,袁术进入陈留,封丘之战失败,一路南逃到淮南。 初平中(191-192年),(袁忠)为沛相,乘苇车到官,以清亮称。及天下大乱,(袁)忠弃官客会稽上虞。--《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沛相袁忠 是袁术的族兄弟,为人纯正,看不惯袁家兄弟相残,弃官去了扬州会稽郡。 陶谦见袁术落难,不顾之前的同盟之谊,拉拢下邳陈氏,趁机窃取了袁术的沛国,以陈珪为沛相 。 时沛相下邳陈珪,故太尉(陈)球弟(之)子也。(袁)术与(陈)珪俱公族子孙,少共交游,书与(陈)珪曰......《三国志·袁术传》 袁术赶走陈瑀,坐稳淮南后,写信给"沛相"陈珪劝降。这就是陶谦让陈珪窃取沛国的佐证 。 (拉拢下邳陈氏对袁术落井下石) 陶谦又让陈球之子、陈珪堂弟陈瑀 在淮南拦截袁术(裴注《三国志·袁术传》引《英雄记》),前后两面阻拦,想将其置于死地。 陈瑀的扬州刺史本是袁术任命的(裴注《三国志·袁术传》引《英雄记》)。 结果现在陶谦、下邳陈氏联合对袁术落井下石,可谓是心狠手辣 。 挺过来了的袁术,后来趁曹操攻打徐州,攻取了陶谦大片领地。陶谦可算是咎由自取!徐璆坚决站队陶谦 (徐璆)历任城、汝南、东海三郡,所在化行。被征当还,为袁术所劫。--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先贤行状》 他在196年许都朝廷新建的时候,被征为廷尉 ,路上被袁术 抓住。(《后汉书·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陶谦鼎盛时的十郡) 东海郡 在陶谦的徐州,说明徐璆离开汝南后便投奔了陶谦。 而等袁术灭亡,他除了向朝廷献上袁术的玉玺,还献上了汝南、东海的郡守印玺。(《后汉书·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说明袁术后来任孙香为汝南太守(裴注《三国志·宗室传》引《江表传》),徐璆是带着汝南太守的印玺 逃到陶谦那里的。 很明显,袁术到淮南后,徐璆坚决地站队到了陶谦一边 。内非真正,其势必薄 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丰赡,流民多归之。而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琅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远);曹宏等,谗慝小人也,(陶)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三国志·陶谦传》 (赵昱等正直忠诚之士被疏远) 陶谦软实力、硬实力发展到如此地步,按理说霸业基础已经据有,但他却开始背道而驰 。 他疏远赵昱这种正直忠诚的人,而重用亲信小人。以致于政令失和,残害忠良,于是徐州逐渐动乱。 193年,下邳国爆发了阙宣 叛乱。( 《三国志·陶谦传》) 陶谦在未瞎搞之前,善于洞悉人性的许子将(许劭) 便从他的所为,看出了他内心并不是一个正直的人,必将失势。 陶恭祖(陶谦)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后汉书·郭符许列传》许劭所言 许子将避难广陵,陶谦慕其名待他非常好,但他看出陶谦不是个好人,赶紧离开跑到扬州投奔了刘繇。 (许子将看出陶谦不长久投奔刘繇) 果然,后来陶谦大肆抓捕寓居徐州的名士 (《后汉书·郭符许列传》),许子将的"月旦评"果非浪得虚名。丢九江,泰山郡倒向曹操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陶谦、下邳陈氏在淮南阻杀袁术的图谋,终究没能得逞,扬州刺史陈瑀 逃回了徐州。 而随着曹操在兖州,只剩下泰山郡没有实际控制;又因曹操上贡朝廷,其兖州牧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泰山太守应劭开始认可曹操的州牧地位,后来还听其令,去护送准备到兖州的曹嵩。 (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世语》) 应劭的这种态度,对陶谦看来是背叛,于是与阙宣 合兵两路进犯兖州,其中一路便是走泰山道,攻打泰山郡的费县、华县一带。(《三国志·武帝纪》) (泰山太守应劭倒向曹操)总结 陶谦通过组建反李傕联盟、求诸侯莫如勤王、拉拢下邳陈氏、对袁术落井下石等措施,仅一年时间,迅速发展成黄河之南的大霸主。 但其聪明有余,却心术不正,倒行逆施。人才不能用,徒有一个强大的表象,故随后被曹操以弱胜强。 在曹操与袁术的夹击之下,陶谦的霸业昙花一现,很快分崩离析,将残剩的徐州托付给刘备。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