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今年5月,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名的"黄山日报"将迎来创刊70周年。这一刻,我们感慨万千,既有春华秋实收获的喜悦喜庆,也有面向读者用户的感激感恩,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向往。站在新的起点上,决定从即日起开展"我与《黄山日报》"主题故事征文,一起回首携手走过的难忘岁月,回味那些辛苦快乐的幸福过往,纪念彼此伴跑的风雨征程,抒发共赴未来的豪情壮志。 征文活动至3月底结束。征文以有故事、有细节、生动感人者为佳,也可一事一议,篇幅1500字以内,附资料图片或作者工作生活照若干张。征文优秀作品除黄山日报(新媒体)选登外,将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届时将授予获奖证书、奖金或物质奖励。来稿请发电子邮件至hsrbzbb@163.com。来稿请注明征文字样。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见证黄山城市变迁 2006年黄山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成为当年度全国14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2006年10月25日黄山日报头版刊发了日报记者和我合写的文章《铸造黄山建设的丰碑》。文中记载:我市以过硬的软硬件和园林城市建设的鲜明特点和丰硕成果,在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这一殊荣,承载着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具体行动,昭示着黄山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市上下艰辛努力付出的结晶。 2003年,我市开始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城市建设管理走上标准化行程。先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开始,据黄山日报记载,通过4年"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收获了累累硕果:城市风貌凸显。坚持传承和创新并举,按照"生态、环保、和谐"的新理念,大力弘扬徽派城市"粉墙黛瓦、小巧雅致、宜居宜游"特色,保护好自然山水风貌,倾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形成"山抱城、城抱水、山水城相融"的园林城市格局,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园林绿化大幅提升。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0%,绿地率42.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3平方米。这几项"国家园林城市"的核心指标在当年均位居争创城市的前列,为黄山市登榜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创建指标里涉及的生态环境、城市道路、城市公交、市容环卫等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达到或超过创建指标要求。市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黄山日报的宣传,使得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爱黄山、美黄山"成为黄山市民的自觉行动。 2005年8月11日,黄山市获得安徽省园林城市称号,2006年10月4日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十五"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2009年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2010年黄山市获得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荣誉称号。黄山日报对黄山市在生态环境、大气水质保护、园林绿化、公共基础设施、交通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第一时间进行全方位详实宣传报道,对黄山人居环境予以肯定和赞许,黄山引得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成为养老养生、旅游休闲的绝佳去处。 可以说,2006年到2010年是黄山市获得城市建设管理方面荣誉的黄金期,也是黄山市城市建设管理提升的黄金期。期间,黄山日报真实记载着每一次创建的酸甜苦辣甜全过程,写身边的人,记身边的事,见证这座城市的变迁,前赴后继的城市建设工作者,这也是我敬重并喜欢黄山日报的缘由。 作者:汪 序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 @163.com 编辑:程红妹 二审:徐海生 终审:李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