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15日,"水手4号"探测器,到达了距离火星最近的位置,并从太空拍摄了另一颗行星的第一张照片。 传回地球后,这些照片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因为它展示的是一个大气层稀薄、充满陨石坑,孤寂和荒凉并存的死亡世界,这和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火星的幻想完全不同。 要知道,在之前的观察中,人们可是普遍认为火星表面存在大量的植被以及河道的,一个叫做罗威尔的天文学家甚至认为,那些河道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工挖掘出的运河。 也就是说,火星上生活着一些像人类一样的智慧生物。 但如今,"水手4号"传回来的照片,彻底粉碎了这种幻想,没有植被,也没有人工运河,只有一个残酷、恶劣的环境。 而后,更多的探测器陆续抵达火星,人类对火星的认知也逐渐立体起来。 那是一个大气层只有地球1%厚、最低温度在零下133摄氏度、并且没有磁场保护,太阳风和宇宙射线能够不受阻碍的到达表面的世界。 基于这种极端恶劣的条件,火星上不可能存在生命的观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甚至一度成为了科学界的共识。 但这种共识却在1996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事情的起因要从一项叫做"安斯美特"(ANSMET)的科学项目说起。 安斯美特项目又叫做南极陨石搜索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在南极寻找陨石。 从1976年至今,安斯美特项目已经搜索并发现了超过2万块陨石样本。 这些样本,是科学家们持续研究地外物质构成的基础,也极大扩展了我们对太阳系诞生条件和所需材料的了解。 1984年12月27日,来自安斯美特项目的美国陨石猎人团队,在南极洲的艾伦山发现了一块2公斤左右的陨石,代号为"艾伦山84001"。 由于同时期发现了很多,貌似比它更具研究价值的陨石,所以"艾伦山84001"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一直静静的躺在位于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的陨石实验室中,这一躺就是十年的时间。 时间来到1994年,"艾伦山84001"终于迎来了首次"体检",而它的命运,也就此改变。 因为,科学家们震惊的发现,它并不是像最开始推测的那样,来自某颗破碎的小行星,而是来自火星。 理由很充分。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很多陨石内部会有极其微小的气泡,它们相当于陨石的"身份证",记录着陨石的身世之谜。 而"艾伦山84001"中气泡的成分,跟"维京一号"探测器在1976年登陆火星时,获得的大气样本完全相同。 特别说明一下,发现来自火星的陨石,并不算什么特别重大的发现,因为此前已经发现了一百多块,只不过"艾伦山84001"是这些火星陨石中最古老的,它大约有45亿岁。 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测定,以及一些复杂的物理分析,科学家们大致还原了84001的经历:大约1700万年前,它离开火星,开始了"流浪陨石计划",一直到1.3万年前被地球引力捕获,坠落到南极地区,最终被人类发现。 84001的经历确实非常传奇,但更传奇的还在后面。 1996年,NASA天体生物学首席科学家戴维·麦凯,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震惊世界的文章,说他们团队在84001内部,发现了一种可以用生命过程来解释的物质。 这等于说,火星在45亿年前可能就出现了生命。 更令人震撼的是,他们还公布了一张照片。 这是电子显微镜拍摄的陨石内部高分辨率照片,中间这个直径20-100纳米的链状结构,被怀疑是纳米细菌的化石。 消息一出,世界哗然。 甚至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还发表了一份正式的电视声明,来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在科学界有一句名言:非同寻常的主张,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 显然,说84001中有疑似生命的痕迹,绝对是非同寻常的主张,那么,麦凯团队给出了什么非同寻常的证据呢? 首先,他们在84001中检测到了一种叫做"多环芳烃"的有机化合物,并排除了在地球上被污染的可能。 而在地球化石中,这种有机化合物一般和腐坏的生物有关。换句话说,在地球上,"多环芳烃"的产生,需要腐化生物的参与。 接着,他们又在84001中的盐酸矿物边缘,发现了整齐排列的磁铁矿,也就是四氧化三铁的晶体微粒。 从这些晶体的大小、形状以及精致细节来看,它们和地球上那些能够消化磁铁矿的细菌所制造出的晶体微粒几乎一模一样。 最后,也是最直观的证据,就是这张疑似细菌化石的照片。 这几个证据,单独看其中任意一个,都难以让人信服,但将它们放在一起,那么用火星微生物来解释,就会变得最简单,需要的假设也最少。 不过,由于可参考的样本还是太少,这个观点直到今天仍存在争议,没有明确的结论。 但近些年在火星上一系列的发现,似乎暗示着,这个观点可能是正确的,比如好奇号在火星表面发现了大量有机化合物、盖尔陨石坑中存在大量复杂的有机分子等等。 虽然这不是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确切证据,但它却证明了,那里拥有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大大增加了火星曾存在过,和地球相似生命的可能性。 基于这种可能性,我们来看一张照片。 这张"火星人面"照片,对于喜欢都市传说的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 它是维京一号探测器,在1976年7月25日飞越火星塞东尼亚区时拍摄到的。 中间酷似"人脸"的结构,长大约3公里,宽大约1.5公里。 对于这个结构,NASA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光线和阴影造成的错视。 但有趣的是,维京一号探测器在绕行火星35圈后,又拍摄了一张塞东尼亚区的照片,而这次依旧出现了"人脸"。 按照NASA给出的解释,"人脸"只是光影错视,那在时间、角度都发生了改变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出现呢? 这种难以解释的情况,也让很多人怀疑,NASA是不是隐藏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 马克·卡洛托( Mark J. Carlotto)是一位从业30年的图像分析专家,同时也是众多怀疑者的一员。 为了找到真相,他决定用自己擅长的专业,分析这个奇怪的结构。 首先,他使用数字高程模型技术,对维京一号拍摄的黑白照片进行处理,通过亮度差异确定"人脸结构"的高程,然后使用得到的数据,构建出3D模型。 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是,模型和人脸非常相似,无论光线从哪个方向过来,它都能显示出清晰的人脸特征。 当然了,就算这个结构确实和人脸非常像,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它是"人造"的。 而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卡洛托决定对结构进行分析,看看它有没有非自然痕迹。 他使用的方法是分形几何,就是分析结构的自相似性。 结果显示,和周围物体比起来,人脸结构的自相似性很低,这意味着,它可能不是自然形成的。 如果卡洛托的结论没有问题,那对火星上放射性物质异常的推测,或许就很合理了。 在元素周期表中,有一种叫做"氙"的元素,自然存在的氙,由7种稳定的同位素组成。 在地球大气中,这些同位素的比例差别很小,但在火星上却恰恰相反,它的大气中具有高浓度的氙同位素——"氙129"。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物理学家约翰·勃兰登堡 (John E. Brandenburg ) 在 2011 年举行的月球和行星科学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火星上曾发生过核战争。 他给出的理由是,氙129是核裂变的副产物,每当核武器爆炸时,都会产生大量的氙129。 地球大气中的氙129丰度,从1945年以来一直在增加,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掌握了核能。 通过他在论文中绘制的对比图可以看到,在1945 年之前,火星大气中的氙 129 含量高达1600,而地球仅为600。 但1945 年之后,地球大气中的氙129含量开始急剧增加,达到与火星大致相同的水平。 另外,勃兰登堡还注意到了一个情况。 目前发现的一些火星陨石,只含有及其微量的放射性元素,但在火星漫游者计划期间,科学家们却发现采集到的火星表面样本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一般来说,能够到达地球的火星陨石,几乎都是火星地表之下的岩石或泥土,但它们现在含量很低,这意味着,放射性元素只存在于火星的地表和大气中。 勃兰登堡认为,这种情况最合理的解释,就是火星表面发生过剧烈的核爆炸。 同时,根据奥德赛号太空船绘制的火星辐射浓度图,他还找到了发生核爆炸的具体位置,就在火星的北半球,那里有两个地方的放射性物质浓度非常高,相当于 100 万颗百万吨氢弹。 由于两个地方都没有发现爆炸坑,所以他判断应该是空爆,就和当年广岛和长崎两颗原子弹的爆炸方式一样。 而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通过对火星表面整体的辐射量,以及两个放射性热点的面积进行分析,勃兰登堡计算出了核武器的大致体积——跟帝国大厦差不多。 这太恐怖了,你能想象出一个高400多米的核武器,从天而降的场景吗? 另外,根据同位素证据显示,这场恐怖的浩劫大约发生在3亿年前。 到这里,结合前面所有的推测,我们似乎已经能够窥视,这颗红色星球上曾发生过的部分真相。 大约45亿年前,火星温暖而舒适,表面布满液态水,同时也诞生了简单的生命。 经过几十亿年的漫长演化,智慧生命出现了,他们建立文明、发展科技,跟人类一样向往着星空。 但这一切在3亿年前戛然而止,核战争爆发了,威力巨大的核武器,摧毁了繁荣的火星文明,也对火星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直到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脑洞确实很大,但在这个推测中,其实有一个非常不合理的地方的,我们后面再说。 基于这种推测,一直有很多人怀疑,火星文明可能并没有被完全摧毁,或者说他们似乎有幸存者。 1988年,为了探索火星和它的两颗卫星,苏联发射了"福波斯2号"探测器。 1989 年1月29日,"福波斯2号"抵达火星,进入火星轨道。 起初,任务进行的很顺利,它拍摄了很多火星和火星卫星的照片。 直到3月28日这天,地面控制中心发现,有一个椭圆形物体,正在高速向"福波斯2号"靠近。 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同日,苏联官方通讯社塔斯社宣布,"福波斯2号"在完成环绕火星和火星卫星的任务后,没有按计划和地球通信,控制中心失去了它的联络。 3月29日,苏联航天局一位高级官员说:"福波斯2号"99%永远的丢失了。 注意,这里他强调的是卫星"丢失"这件事,而不仅仅是与它的联系。 3月31日,欧洲通讯社埃菲(EFE)放出了一个重磅消息,说"福波斯2号"在和地球失去联络之前,拍到了火星表面出现了一个椭圆形的不明飞行物。 根据比例计算,这个飞行物至少有20公里长,而且不可能是相机故障,因为它是由两个不同的相机,通过红外图像拍摄的。 一位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后来透露,"福波斯2号"最后是旋转失控,好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一样。 这是它传回地球的倒数第二张照片,照片这个雪茄型的不明物体,应该就是那个巨大投影的真身。 至于它究竟是什么,没人知道。 根据苏联空军上校玛丽娜·波波维奇(Marina Lavrentievna Popovich)所说,当时的苏联高层对此也非常好奇,在1989年12月举行的马耳他峰会期间,戈尔巴乔夫还和老布什讨论过这个不明飞行物。 其实我们可以先不管火星是否有过文明,又或者现在是不是还隐藏着幸存者,就看在不同文化或宗教中,火星都代表着战争和杀戮这一点,就挺耐人寻味的。 比如在中国古代,火星被称为"荧惑",正所谓"荧荧火光,离离乱惑",它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皇帝驾崩、丞相下台这种极易发生动乱、兵祸的事情。 当然了,这种说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 在古印度占星术中,火星也是凶星,代表着愤怒之神,象征着杀戮和死亡。 而在希腊神话中,火星又成了嗜杀和血腥的化身——战神阿瑞斯,这也就是火星名称的由来。 那么,为什么在不同的文化或地区中,火星所代表的意义会惊人的一致呢? 结合前面核战争的说法,我们可以脑洞大开一下,或许在若干年前,部分幸存者从火星逃到了地球,他们流传多年的历史,最终演变成了将火星与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神话。 回到前面对火星部分真相的推测,我说过,在那个推测中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火星文明可以被核武器摧毁,但无论威力多大的核武器,都不可能将火星变成一颗没有磁场和大气层的"死"星。 这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样的,引爆全球核武器,毁灭的只会是人类文明,对地球来说只能算是挠痒痒。 能够"杀死"行星的只有一种可能——宇宙级的灾难,比如小行星撞击。 在火星上,有一个直径2300多公里、深7000多米的巨大陨石坑,这足足是地球最大的陨石坑——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12倍左右。 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是地球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灭绝了当时包括恐龙在内的75%的生物。 可以想象,当比它大12倍的陨石坑形成时,会对火星造成怎样的影响。 而这一点,也和现在科学界主流观点一致,造成火星"死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小行星撞击。 考虑到现在火星表面的一些痕迹,以及"福波斯2号"的遭遇,我们可以推测出,小行星撞击应该发生在核战争之前。 可如果是这样的话,火星上所有的生命应该全部灭绝了才对,为什么还会有后来的核战争呢? 唯一的一种可能就是,他们在撞击之前达到了一级或更高的文明等级,躲在地下深处,逃过了灭世撞击。 当然了,这些仅仅是脑洞大开的推测,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恐怕只有真正登陆火星才能知道。 但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火星上真的有过智慧文明,那身为"邻居",他们的下场,可能也将是我们的结局。 因为有研究者曾指出,智慧文明有自毁的倾向,科技越发达,自毁的概率越高。 战争、人造病毒、强人工智能,这些都有可能会成为终结文明的"屠刀",而这或许也就是费米悖论的最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