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媒体报道的一条新闻引起了诸多议论,内容是杭州的一位学霸妈妈擅自将女儿的抑郁症药物停掉,而换成了维生素。起因是女儿在小升初时间不适应,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其父母都是国内顶尖大学毕业,本身都是学霸型的,因此觉得是孩子不想上学,因此找借口说自己抑郁症,以逃避上学。 学霸出身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却不能正视孩子的心理疾病,并粗率的介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位母亲擅自给女儿更换抑郁症药物为维生素,并认为女儿是"装抑郁症"。这种行为不仅可能使女儿的抑郁症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当抑郁症病情恶化时,无论是情绪还是身体,都可能受到极大的伤害。 心理疾病的增加是一个越来越重要,需要受到社会关注的话题。 心理疾病往往被轻视,甚至被认为是虚构的。然而,它们真实存在,而且有可能给患者的精神和身体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影响生活质量。对心理疾病的重视,是让患者受到更全面和关爱的重要一步。 心理疾病应该像其他疾病一样受到重视,无论是表现出来的还是不表现出来的。心理疾病不仅需要专业医生的诊断,还需要系统的治疗和管理。它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者其他方式缓解患者的症状,从而使患者能够实现显著的改善。 心理疾病的患者有权利获得及时治疗,以确保他们能够康复。在这方面,家人的鼓励和帮助一直起着关键作用,家人也可以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为医生提供有关患者的生活情况、问题等信息,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治疗的内容、周期和方式。 然而,维生素并不能有效地缓解抑郁症。 作为一名家长,他们的爱是无可争议的,但只有充满理解和耐心的家长才能创造出特殊的家庭氛围,只有了解才能做出更好的决定。当母亲无知的将抑郁症药物换成维生素时,不仅体现出母亲对于抑郁症缺乏理解,更是彻底展现了家长对孩子过度控制欲,在盲目控制孩子情绪的同时,却忽略了他们所需要的安慰和支持。 家长的控制欲也被称为家长权威意识,一般指家长出于正常的担心和关怀,集中把孩子的全部注意力聚集到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上去。然而,过度控制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除了身体健康问题外,过度控制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孩子可能会形成依赖家长、孤独感和被压抑的心理。孩子对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失去信心,没有决定自己事情的能力,从而在未来的人生里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分寸,做好权衡,让孩子真正拥有自主自立的能力,让孩子更容易面对未来的每一段路。只有让孩子们能够真正拥有自主的权利,才能使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并获得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