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杠舞源于武城县武城镇南屯乡的民俗表演,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目前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是一种集舞、乐、武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形式。2月4日,记者有幸在武城镇三义村见到了一场花杠舞表演。 据传承人崔振江介绍,花杠最顶端安插的鸡毛掸子,寓意"吉星高照",而外倾纸条上扎着的牡丹、菊花、月季、荷花等绢花、纸花,寓意"丰收的年华",因为热闹又喜庆,花杠舞表演备受群众青睐。 组成花杠的弹性长杠和木杠柜,据说有70斤至80斤,但花杠舞传承人表示,"不累,一抬起花杠我们精神十足!" 今年70多岁的崔振江,从20岁便学习花杠舞,他说,自己的师兄弟们,在世的已所剩无几,为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在政府的支持下,当地建立起花杠舞团队,有兴趣的村民自发加入,团队目前已发展到30人。平日里,崔振江作为队长,毫无保留地教,而队员们的默契配合和无声支持,让崔振江觉得,花杠舞一定能传承得越来越好。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