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开年最高分"的扫黑剧狂飙已经引起了一阵又一阵全民观剧狂潮。越来越多的观众被《狂飙》劲爆刺激的剧情所需。 在以往的扫黑剧中,我们很难看到这样火爆的全民观影现象,要知道,上次让观众欲罢不能的扫黑剧,还是《人民的名义》。 《狂飙》的火已经不是可以用一两句话来形容的了,就连春节档劲爆的电影都难以掩盖他的热度。 每当《狂飙》的剧情发生转折,热搜就会产生狂飙相关词的霸榜名场面,如今,《狂飙》已经落下帷幕,但剧中的刺激反转和出人意料的剧情依旧让人记忆深刻。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人民警察对正义的坚守,也能看到部分被贪婪侵蚀堕落的公职人员。 那些曾经被人忌讳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在《狂飙》中被一一呈现 ,有的人像孟德海一样幡然醒悟维护了自己的最后尊严,大义灭亲,有的人像高启强一样宁死不回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肯罢休。高深莫测的配角 《狂飙》的编剧真的敢写,导演也是真的敢拍,他之所以能够出圈,第一就是靠的真实。 看完《狂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性险恶,那些表面上公私分明,私下里给人当保护伞的人,真的会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剧中戏份不多,但身份重要的黄老。 乍一看这位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他和养老院中大多数人一样,每天摆弄花草下棋聊天。 黄老在养老院里一住就是八年, 在这八年里,高启强把他当亲爹一样照顾,再忙再累也会抽出时间去养老院陪伴着黄老。 许多观众一开始不明白高启强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但随着剧情的推移,大家会发现,高启强所做说的一切都是有目的的。 无论是养老院还是幼儿园,高启强都对客户群体有着明确的要求,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家中,父母必然有一方是公职人员。 这座养老院里的老人,大多都是退休的公职人员,有的人曾经身居要职呼风唤雨, 有的人在平凡岗位默默奋斗奉献一生。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对黄老的身份已经猜测出了一二,黄老属于前者。 调查组徐忠曾说,高启强这一招棋下的高,他不仅拿捏了退休高官,还获得基层的民心,即使他出现严重问题,也会有人出面为他说情。 在这八年时间里,高启强并没有求过黄老什么事,他一直把黄老当成长辈一样尊敬。高启强没有白照顾黄老八年,调查组进驻京海没多久,组长徐忠就来到了这家养老院。 徐组长并不知道高启强约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因为在这里,高启强并不是他们调查的那样,他没有靠黑恶势力横行霸道,也没有把刀架在指导组的脖子上威逼利诱。 高启强利用护工引起了调查组的注意,将他们引到了黄老的小院里。 为了搞清楚高启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徐组长也跟着过去了。 看见黄老,高启强表现的很谦逊有礼,徐忠很快意识到这位老人并不是普通人,他是曾经在省党校为他授课的老师。 徐忠很快和黄老聊了起来,言语中充满了对老师的尊重。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句话用来形容黄老再合适不过,尽管他退休了,他曾经积累下的人脉和资源也是当下许多人难以超越的。 在黄老的房间里赫然挂着一幅人民公仆的大字,这不是黄老自己写的,而是高启强托著名书法家专门写来送给黄老的。 高启强送出的东西必然不是什么廉价品,这幅字也是他花了大价钱的。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高启强是一个懂得揣摩退休干部心思的人。 贪图虚名的干部 在官场摸爬滚打一辈子的黄老所看中的不再是财富和地位,他看中的是自己在他人心中的风评,他渴望获得群众的认可和关注,他更希望获得群众对他的肯定。 高启强送给黄老这一幅书法作品是巧妙的,书法作品因人而异,虽然高启强在购买这幅作品是花了重金,但他却分文不取转赠给了黄老,构不成行贿。 黄老要这幅作品是因为他认为高启强在他这里得不到任何帮助,但人心难测,就算他什么都不做,他收下了这幅作品也是把自己和高启强绑在了一条船上。 在我看来,黄老的这种心态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虚荣的意味,他不敢自己主动去索要这些名头,他喜欢的是数被人捧着。 高启强拿捏了这一点,直接把他捧上了天,一捧就是八年。在和徐忠聊天的过程中,黄老一直都在展现自己对高启强的欣赏。 哪怕是徐忠多次试探他,想要从他口中套出一些关于高启强的事,他也没有上当。 徐忠认为高启强做的一切都是作秀,黄老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高启强是一个好人,给予了他想要的一切,也从来没有向他诉求过什么。 哪怕是高启强想要从他身上获得一些东西,他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熙熙攘攘皆为利往,黄老早已经看出了高启强的意图,作为商人他从来不会做无用功,只要他威胁不到自己的地位和生活,黄老的内心还是倾向于在他需要的时候出手的。 经过一番交谈,徐忠对黄老的态度已然是摸透了,回到办公室他就和同事说黄老真的掺和进来,事情不好收场。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调查组、高启强、黄老的关系用这句话形容再合适不过。 黄老并没有办法摊开说,但他却点出了自己对高启强事件的看法,他也在努力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保护高启强。 经过和调查组的第一番较量,黄老清楚的知道他还要和调查组交很多次手。果不其然,调查组的人很快和黄老再次见面了。 京海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陈丰严重违纪的事实被指导组查获,纪委监委找上门的时候,他正在养老院里和黄老下棋,黄老看到慌张的陈丰, 他很快就知道了一切。 指导组的到来对于黄老来说,是意料之外的事。 通过这件事他慢慢的察觉到了指导组此次处理贪污腐败、打黑扫恶的决心,他明白想要保护高启强已经变得困难,有一点做不好,别人会把他自己也搭进去。 高启强后来真的去找黄老了,他这么做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自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救唐小龙。 为了救唐小龙,他四处求人找关系,他求过市长赵立冬,他也求过市委的许多领导,但没有人敢在这个关键关头为他开后门亮绿灯。 因为唐小龙犯的事情实在是太大了,想要摆平难度堪比上青天。黄老再三确定了高启强想救唐小龙的心,便没有再多言当。复杂错综的关系 黄老再次出现时,已经在医院了。在病床上躺着的是孟德海的媳妇,他一个人站在病床前默默地注视着病人。 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直到孟德海进门喊了一句舅舅, 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孟德海的亲舅舅。 对于舅舅的到来,孟德海感觉很意外,他转念一想就知道了,舅舅这是为高启强来的。此时,京海能和赵立冬一较高下的除了他也没别人。 紧接着,黄老就开始敲打孟德海,说出了那句京海的电一半姓高,一半姓杨。这高,大家都知道是高启强,这杨,说的是孟德海的姑爷杨健。 当年,孟钰求婚安欣不成,转身就嫁给了禁D队队长杨健。 经过多年打拼,杨健已经成为了供电局的副局长,杨健的特情马涛离开公职系统,创立了电力公司。 在这几年里,杨健为他开了不少后门 ,从他那里获得了不少的资源和金钱,他们俩可是牢牢的把控住了京海的电力系统。 说在这里老孟沉默了,提到杨健,他是百般不满意,但奈何女儿已经嫁给了她,还生下了孩子。在人前人后,他都要给姑爷一些面子。 孟德海是个老狐狸,对于杨健的事儿他也早有所耳闻,也知道他和高启强的关系。 黄老的意思十分明确,希望他能和高启强联合对付赵立冬,以此来保住高启强在京海的威望。 孟德海听到这里显然是不愿意和高启强狼狈为奸的,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想到自己的舅舅会亲自来撮合他和高启强。 孟德海一直不愿意和舅舅走的太近,原因都是害怕别人说他走后门,靠关系。虽然他不愿意靠舅舅来升官,但讨好舅舅的人去一个接一个的上门探望。 赵立冬也是想和黄老套关系的, 对于黄老他的言语中都充满了敬畏,黄老在京海八年里,赵立冬多次探望过他。 如今,此次上门显而易见是遇到了难处,赵立冬进门门便看到了那幅人民公仆的书法作品,在他眼中,这幅字配他才是最合适的,因为他一直自诩自己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他想做的就是让京海有更好的发展。 黄老感受到了赵立冬对那幅字的喜欢,想要把字转送给他但奈何赵立冬一直在拒绝,并声称最适合的人是黄老。看到这里,我多少感觉他们俩是在打官腔,相互推诿,给对方拔高。 这两个混迹在官场中的老狐狸都有一身打太极的好本事,黄老儿想做和事佬,他想赵立冬和高启强和解,也想缓和一下外甥和赵立冬之间的关系,给外甥一些便利。 黄老做的每一步都有极强的目的性, 但他做起事来看不出丝毫莽撞,相反有许多的逻辑细节让人细思极恐。 黄老享受了高启强八年的照顾,在高启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没有推诿也尝试过为他努力从这一点来看,黄老有情义的。 黄老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自己安然无忧的基础上的 。黄老插手了,但又没完全插手,他给了赵立冬一条明路,也让高启强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黄老的处事处处都是官场的规则,在所有人都落马后,黄老依旧可以高枕无忧的享受着退休生活,与他打过交道的人是没有一个善终。 在狂飙中最可怕的不是高启强这样的反派,而是黄老这种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的人。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