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云峰 2019年3月8日,我终于踏上了赴托县黑城村的寻根问祖之路。 从我记事起,多次听过爷爷、爸爸讲:我们武川兰氏老祖宗,是在早年间从山西崞县撇舍尔村(山西方言,即白石村)走西口来到武川县的。 迁徙路线大致为: 大约于乾隆年间,十一世祖兰尔金,离开白石村(撇舍尔村)走西口。出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经由内蒙古的凉城县、和林格尔县,到达托县黑城村定居下来。 大约1809年,十六世祖兰英霄(英小、映霄、鹰霄),离开黑城村,携妻带子到达武川县哈拉门独乡,在鸭老坝村留居下来。 繁衍到第4代子孙时,兰贵(二红)、兰华(四红)兄弟两家移居到本乡苦井忽洞村定居。后来,也有部分族人从鸭老坝村和苦井忽洞村迁居到达茂旗小西滩村、固阳县新建村等地。 我的祖父兰广禄(兰太达),是在1940年从苦井忽洞村迁居到小西滩村的,我祖父的大哥兰广贤(兰愣达)是于1935年先期到达小西滩村定居的。 我的父亲兰泽,解放初期参加工作,我们兄妹四人是在武川县城长大的。 我多次回过小西滩村老家,却一直没有回过鸭老坝村、苦井忽洞村老家,更没有回过黑城及白石村老家。 工作以后,一直有回兰氏老家寻根问祖的念头。想回到武川兰氏宗族迁徙路线上的几个重要节点(长期定居点)崞县白石村、托县黑城村,以及武川县鸭老坝村、苦井忽洞村、固阳县新建村等地,在老家的土地上走一走,亲眼看一看。 说来惭愧,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忙于各种事务,回老家的愿望一直被耽搁了下来。 去年冬天,我经常利用晚饭后和周末的空闲时间,研究我们家族的世系源流,萌发了编修家谱的念头。 进入腊月,我向参加过编修白石《兰氏宗谱》三修本的兰建中族人请教,他给我介绍了几个呼市、托县、包头等地的兰氏族人,并且建议不要局限于武川兰氏,只要是白石世系的兰氏家族有入谱愿望的均可接纳入谱。随后,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修谱小群,共商修谱事宜。 出乎意料的是,到了正月,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入群的兰氏族人就超过了400名! 后来,经过兰湛(建群者)前辈提议,初期组群的几位族人一致推举我为新群主。众情难却,诚惶诚恐,接任群主。 建群近两个月来,我接了大量的族人电话、微信、短信。令我感动的是:血浓于水,群内浓浓的亲情,天下兰家是一家;族人强烈的寻根问祖愿望,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宗;以及群内族人急迫的编修新宗谱,修订、续编老家谱的强烈愿望! 族人们纷纷提议,群内族人共同努力,联手协作,编修一本新的兰氏族谱。只要可以考证或者能够讲明白自己家族确实是山西崞县白石村兰氏血脉的兰氏族人都可以入谱。 群内族人们每天热烈地探讨兰氏家族的世系源流,家族文化,族人的共同性格特点,家族历史传说等等。 还有许多族人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弄不清自己的确切世系传承,仅仅知道自己的家族是从山西崞县白石村(撇舍儿)迁移来的。也有的只是知道三两代祖宗的乳名,不知道官名,难以和白石、黑城、兰家房子、南庄等地的兰氏老家谱比对接续。还有的连自己家族是不是白石的兰氏也说不清。 许多族人纷纷在群内展示出自己的小家谱,或者云谱。有老谱,也有近年来编修的新谱。 还有一些族人纷纷安排时间回老家,寻找家谱、云谱,或者寻访家族世系线索。说走就走,踏上回老家之路,去白石、南庄、黑城、兰家房子、兰家窑子、鸭老坝村等地的老家,寻根问祖。 令人欣慰的是,有一些族人主动站出来作为召集人,联络自己家族开始寻访、收集资料,编修各自支系的小家谱,为编委会日后编辑兰氏大族谱提供资料。 更为可贵的是,还有一些七、八十岁的兰氏族人兰湛、兰二兵、兰柱小、兰德茂、兰宽河、兰挨锁、兰靖等提供资料,解答疑惑,指导修谱工作。 武川鸭老坝村和苦井忽洞村的族人多次约我回老家住几天,见一见亲人们,看一看老家的山川地貌。 群内参加过白石宗谱三修本编修的白石族人兰天福也邀请我择时回白石老家走一走。 几位在呼市等地居住的黑城出生长大的族人兰湛等人,以及目前仍然在黑城居住的族人兰靖等人,几次盛情邀请我回黑城老家看一看。 我和族人们相约尽量在正月里回一趟黑城老家。可是每次到了周末总是有会议需要参加,或者有亲友需要接待等等不好推脱的事务。直到3月7日,我下定决心,排除一切事务,这个周末一定要踏上去黑城的寻根问祖之路! 8日下午,我乘坐乌兰察布市--包头市的区间高铁,40分钟就到达了呼市。晚上应约和兰山叔叔在一个饭馆小坐,喝酒。我们两个是初次见面,他是我的叔辈,在鸭老坝村长大,现在呼市居住、工作,我俩同为白石十六世兰英霄的后代。 他也是一位关心族谱编修,较早入群的热心人。几次和我联系,想与我见面聊聊。我决定邀请他一块去黑城村寻根。并且约了苦井忽洞村长大,现在呼市工作的本家弟弟兰国军同去。 9日,在古楼华香面粥饭馆与兰湛、兰明星、兰拴和见面,一块吃了早点。兰拴和驾驶一辆车,兰山驾驶一辆车,我们一行6人出城向托县黑城村奔驰。家住土右旗的兰志军、兰生小二人也乘坐大巴从土右旗出发向黑城村行进。寻根团8人相约黑城村见面。 走到托县新营子镇时,我们停车,在一个杂货店购置了上坟祭祖用的冥币等物品。 10点多,我们先期到达黑城村,来到兰靖家。兰靖有腿疾,柱着双拐,热情地招呼我们。 一会儿,黑城村的族人兰二兵、兰柱小、兰换小、兰俊平等陆续来到。大家见面,非常亲热。 众人上炕盘腿坐成一圈,我们几个年轻一点的坐在地上的几把凳子上。二兵老人拎着一个红色的布兜,里面装着一些家族资料。大家喝着浓浓的热茶,一边翻看资料,一边热火朝天的聊了起来。 有关黑城兰氏世系源流,目前就数二兵老人最清楚。而且,黑城兰氏于2002年新修的云谱就是他主持修订的,云谱修订结束之后,兰氏族人们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和拜云仪式。 兰志军、兰生小乘坐大巴约在11点钟也到达了距黑城村6公里的新营子镇,兰山开车去接他们回到黑城村。 白石兰氏来托县黑城村谋生创业,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一批又一批的山西兰氏族人陆续来到口外蒙地谋生。晋人出关闯蒙地是一部充满心酸、艰难漫长的口外移民史,俗称走西口。 十一世祖兰尔金,是到达黑城村创业的兰氏第一人。从十二世祖兰玉(誉)开始,结束了兰氏族人几十年春来秋去,雁行式往返晋蒙两地创业谋生的旅蒙生涯,在黑城村定居下来。 但是,十一世祖至十四世祖,百年之后都没有葬在黑城村,多数是仙逝后运回了山西白石村,或者于晚年回到了白石村终老,叶落归根,葬在了白石村。 因此,黑城村兰氏老坟地葬着的历代先祖,是以十五世祖开始的。 老坟地有三处,都在村东南一、二公里的地方。以前是沙土荒地,现在已经成为大树参天的稀疏林地,以近几十年来人工造林种植的杨树为多。但是,造坟时种植的树基本上都是柳树,材质很好。 午餐,是现蒸的手工大馒头,热菜,是托县很有名气的黑城村传统名菜--粉汤,类似于武川的烩菜,主料是地道的黑城豆腐、手工粉片,放入荤油熬制,味道美极了。 午饭后,又陆续来了一些家住黑城村的族人,大家又是一番热情叙谈。 下午2点多钟,大家挤满了3部轿车,浩浩荡荡前往兰家老坟地祭祖。 从右向左:兰湛、兰二兵、兰柱小、兰志军在讨论兰氏源流 兰云峰与部分黑城兰氏族人合影留念 黑城古城墙现状